随着CT检查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碘造影剂造成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造影剂浓度高,剂量大,推注速度快,一旦发生外渗,不仅影响检查结果,而且增加患者的痛苦。

案例回顾

患者为老年女性,因后背疼痛不适1天收入院,神志清、痛苦貌,入院后行胸部血管增强CT检查,检查后患者左前臂发生造影剂外渗,出现约一15cm×8cm大小皮肤肿胀,中间皮肤颜色青紫,有水泡,立即给予硫酸镁 地塞米松片外敷。

具体做法:无菌纱布浸湿50% 硫酸镁,覆盖在肿胀部位及其上下10cm范围的肢体部位,超过注射部位上下关节,使用胶布妥善固定,并给予抬高垫抬高,后给予生理盐水清洁后水胶体敷料贴敷,并嘱多饮水。

怎么知道碘造影剂过敏(碘造影剂外渗怎么办)(1)

怎么知道碘造影剂过敏(碘造影剂外渗怎么办)(2)

两日后患者前臂肿胀减轻,周围皮肤散在瘀斑,水泡破损、干瘪,部分变小,给予碘伏消毒,生理盐水清洁患处皮肤,更换水胶体敷料。

怎么知道碘造影剂过敏(碘造影剂外渗怎么办)(3)

怎么知道碘造影剂过敏(碘造影剂外渗怎么办)(4)

五日后,患者前臂不再肿胀,瘀斑范围缩小,水泡破损处渗出减少,肢体活动自如。

怎么知道碘造影剂过敏(碘造影剂外渗怎么办)(5)

案例拓展

1 什么是碘造影剂外渗?

造影剂外渗是进行CT增强扫描的时候,患者外周静脉血管由于承受不住高压注射导致破裂,或是由于针头脱出血管,造影剂从而在邻近组织间隙中渗漏,相应组织由此发生充血肿胀的状况,轻者局部红肿、热痛,麻木,或产生水疱;重者引起皮肤组织溃疡、坏死,肢体功能障碍。

碘造影剂具有较高的渗透压,可使血管内皮受损而引起剧烈的疼痛。CT检查中造影剂注射速度快(2~4mL/s),用量也较大,即使造影剂没进入血管,自动注射器仍按原泵压注射,等到发现时,已有造影剂外渗,碘造影剂渗到皮下后则引起局部的毛细血管破坏,体液迅速经破损的血管渗出,引起局部组致循环障碍,循环障碍又影响了渗出造影剂的吸收,同时高渗透压又可使红细胞皱缩、聚集,使局部的动脉压升高、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又加重了体液的渗出,这是碘造影剂渗出后引起迅速肿胀的原因。

2 碘造影剂外渗的原因

① 该患者为老年女性,局部组织松弛,血管脆性强,容易外渗;

② 碘造影剂一般为碘海醇,其为高浓度高渗性药物,黏滞性强,加上用高压注射器注射,且注射速度快,对血管的冲击力强,容易造成血管外渗;

③ 护士经验不足,或技术不精,选择穿刺部位不当,也可造成外渗。

3 如何有效防止碘造影外渗的发生

① 患者在进行增强CT检查时,应密切观察患者造影剂推注情况,及时关注患者感受,一旦发生外渗或患者诉穿刺部位疼痛时,应立即停止注射。

② 选择合适血管,该病例为老年患者,其血管较细且弹性差,应尽量寻找肘关节处的大静脉用作留置针管。以肘正中静脉、手臂头静脉、贵要静脉为最佳,其次为桡静脉、手背静脉,必要时可选择颈内静脉。

③ 提高穿刺技术,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尽可能一针穿刺成功,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如果穿刺并未成功,禁止在同一条血管上重复进行穿刺。穿刺完成以后,还应认真固定穿刺针, 防止高压注射操作时反作用力促使穿刺针发生移位。

④ 进行注射造影剂前,先采用20 mL 生理盐水按调试压力迅速试推,保障局部并未渗漏、回血效果良好,从而确保与高压注射器实现连接。

4 外渗后的护理措施

① 发生碘剂外渗后,应将渗出液尽量抽出,正确按压针眼并将留置针拔除,以此避免再次渗出。

② 早期采用利多卡因添加地塞米松进行湿敷, 并配合让患肢抬高,本案例中2天后患者临床症状均已消失。

③ 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皮下肿胀面积随之增加, 疼痛症状显著,手指活动受到限制的患者,可使用50%硫酸镁湿敷或者芒硝 马齿苋煎液交替冷湿敷,确保纱布处在湿润状态,直至消肿即可。上述药物合用,1 周后患者临床症状即可消失。而造影剂大量渗出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添加服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48 h 患者肿胀日益消退,72h 症状基本消失。

④应用水胶体敷料贴敷,以减轻患者肿胀及疼痛。因其主要成分为亲水性非常强的水胶体--羧甲基纤维素钠颗粒,有非常强的吸收性及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可保证局部组织正常的代谢功能;其次水胶体敷料能减少细胞内黏附分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抑制血管通透性,和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血小板粘附,可吸收大量渗液和有毒物质,从而减轻水肿,另外凝胶冰凉舒适的作用可缓解疼痛。

⑤ 关注患者的心里护理,患者本因背部疼痛就诊,却意外发生造影剂外渗,不免产生焦虑、急躁情绪,我们应该做还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积极采取措施,帮助病人树立信心,提高患者配合度。

参考文献

[l] 陆皓, 王丹, 许国辉, 等. 碘造影剂在CT扫描时发生渗漏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5):118-119.

[2] 刘艳芳,李彦娴.螺旋CT 增强扫描碘造影剂外渗的原因、处理及预防.中外健康文摘,2013(34):62-63.

作者简介

文章作者:李雪

作者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END—

热门推荐:

2020年6期特别策划丨医护人员职业健康防护

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现状如何?

致敬440万白衣天使: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

国家卫健委:加强护士待遇保障,实现同岗同薪同待遇

实习前护生必须要知道的五件事

PICC这样固定,太安全了!

总有人问我学护理怎么样?现在我统一答复

怎么知道碘造影剂过敏(碘造影剂外渗怎么办)(6)

微信投稿:zghlgl@vip.163.com

论文投稿:点击进入投稿系统

微 信 号:zghlgl

官方网站:www.zghlgl.com

010-81138721

科学家庭护理投稿:kxjthl@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