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的神童特别多,用他们的特立独行、惊人话语、奇异视角、聪明智慧,撼动着有成人所把持的那个世界,虽如流星般闪耀而过,那一点的光芒,足以让人为之闭目屏息。

1、刘协

三国十大神童都有谁(三国时期的神童特别多)(1)

汉献帝刘协起初被封为陈留王,九岁那年,因宫廷政变而与当时的皇帝大他五岁的少帝一起逃出皇宫,途中正好碰上前来捞便宜的董卓,面对凶恶的割据军阀,少帝吓得不能言,他却应对如流,从而给了董卓好感,有了废立之心。当他坐稳了皇帝后,表现却是很平庸,几度沦落为他人的棋子,任由摆布,最终连皇位都给“禅让”了。2、夏侯惠

三国十大神童都有谁(三国时期的神童特别多)(2)

史书上说夏侯渊的儿子夏侯惠,“幼以才学见称,善属奏议”,看来也是个早熟儿童呢?3、曹丕

三国十大神童都有谁(三国时期的神童特别多)(3)

曹丕八岁时,就能写得一手文章,少年时“博贯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骑射精通,剑术高明,特喜爱文学,老爸的遗传基因继承得很到位。4、王弼

三国十大神童都有谁(三国时期的神童特别多)(4)

王弼有一个显赫的曾外祖父,曾是三国时代风云人物的刘表,他自身也不赖,素有“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的称呼。他十多岁时,就聪明异常,而且十分喜欢老子学说,能言善道,还很会清谈,很多名士都辩论不过他。他还有一个特点,喜欢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嘲笑他人,因而也得罪了不少人,主子曹爽下台后,他也就受到牵连,后因疾病而死。5、曹睿

三国十大神童都有谁(三国时期的神童特别多)(5)

魏明帝曹睿从小就有过人之处,史书称其“生数岁而有岐嶷之姿”,曹操特别喜欢他,常将他带在身边,亲自教导。他的聪明事迹不多,最能提现他幼时性格的是曹丕的一次射鹿事件。有一次,他和曹丕起起出外打猎,碰上一对子母鹿,曹丕射死了母鹿,让他来射子鹿,他却哭着说,你已经射杀他的母亲,我怎么还敢射杀这可怜的小鹿。曹丕被他感动了,因而放过了小鹿。从小便有仁义之心,后生确实可畏啊,前辈们都快被拍死在沙滩上。6、何晏

三国十大神童都有谁(三国时期的神童特别多)(6)

鲁迅说何晏是空谈的祖师与吃药的祖师,其实,他还是“神童”的先锋人物。大多人知道何晏是文学家,却少有知道他有一个显赫的祖父何进,就是那个屠夫出身、身居高位的著名外戚人士。何晏七岁时,便“明慧若神”,曹操喜欢他,将他安排在自己府里居住,还要将他认为义子,他却在地上画了一块地,说这就是“何氏之庐”,也就是以另一种方式告诉曹操,我还不想改姓哩!曹操很是明白他的意思,也就将他送出了府第。7、夏侯称

三国十大神童都有谁(三国时期的神童特别多)(7)

夏侯渊的第三子,血液内流淌着军人世家所固有的那种对军事的莫名热爱,自打小就喜欢将邻里的一帮小儿聚集起来,自己为将,做起打仗游戏,还真当真,有不卖力表现的,直接就鞭打脚踢,因而没人敢违抗他的。夏侯渊见他这么独特,找来几本项羽传、兵书让他读,他却不屑地说,我自己能够做到,学别人做什么,十六岁时,便在一次围猎中,射死一只虎,因而为曹操赏识。可惜,只活到了十八岁。8、曹植

三国十大神童都有谁(三国时期的神童特别多)(8)

神童世家的另一位传奇人物,据史书上记载“年十岁馀,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曹操还以为他是请人代笔,曹植立马现场演示,果然是不掺一点水分的。9、曹操

三国十大神童都有谁(三国时期的神童特别多)(9)

曹操少年时,机警聪慧,又有权数,但就是生活不检点,老是喜欢不务正业,所以很多人都不是很看好他。他的叔叔因此老是在他父亲面前告他的黑状,曹操就想出了一个对策,一次碰到叔叔时,他直接口吐白沫,倒在地上,吓得那位叔叔,向他父亲举报了这一情况。等曹嵩过来观看时,他却一点损伤都没有,对老爹说,我向来不受叔叔喜欢,他瞎说的,从此后,他叔叔再也没有告状成功过。这就是实力。10、王戎

三国十大神童都有谁(三国时期的神童特别多)(10)

王戎,有一个响亮的名头,“竹林七贤”之一,据传说,他有一个特长,能够直接看着太阳而不头晕。他七岁时,有一个壮举,在与同伴在道路边玩耍,发现一颗结满李子的李树,别的人都去采摘,只有他没有任何行动。有人问他,这是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树在路边却还结有那么多的李子,这是因为不好吃,没人摘的缘故,果然,当人们拿起李子吃时,正如他所料的。他也因此而成名。小小孩童,竟然有这样的观察力,对生活的细节把握得恰如其分,可以称之为“神”。还是七岁时,魏明帝在宣武场上放老虎给百姓观看,王戎加入了看客行业,没想老虎突然发威,他却是一个没事人似的,没有一点的慌张神色。这样的镇定从容,已经超出了他年龄所应有的范围。11、管辂管辂八九岁时,就常常不睡觉,老是爬起来,观看星星,搞得全家都鸡犬不宁。琅琊太守单子春,一次大会宾客,也将他给请了来,可想满座震惊,号之为“神童”。12.13、钟会、钟毓

三国十大神童都有谁(三国时期的神童特别多)(11)

钟繇的两个儿子,都是从小就“敏惠夙成”的人。钟会绝对是神童,且看他是怎样神的:“年四岁授孝经,七岁诵论语,八岁诵诗,十岁诵尚书,十一诵易,十二诵春秋左氏传、国语,十三诵周礼、礼记,十四诵成侯易记,十五使入太学问四方奇文异训。”钟毓很多时候,是与自己的弟弟相比较而“名”的。具体事例有两则,都出于《世说新语》: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钟毓兄弟小时,值父繇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讬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从以上两件事,大致可以看出两人的性格,钟毓有礼有节,应变不足,钟会机灵多变,善于言辞,又透露出狡与精明。14、夏侯荣 夏侯荣,是夏侯渊的儿子,他很小时候,就表现出了神童所应有的素质,七岁便能写的一手好文章,还有过目不忘的能力。曹丕为了试验他的这一才能,特地招来几百位宾客,每个人拿了自己的名片,上面写着籍贯、姓名等等,让他过目,再复述一遍。没想到,他竟然没有一个忘记的,说起来头头是道。当他十三岁时,也正是定军山之败那年,他也正好随父出征,左右人见大势已经不可挽回,便拖着他跑路,他却拒绝,英勇奋战而死。这样的节烈,在孩童中,可说是绝无仅有。15、周不疑这个名字,估计很多人都没听过,可这却是一个被忽略了的神童。周不疑是刘表手下别驾刘先的外甥,很小时候就有“异才”,聪明敏达,曹操曾想把自己女儿嫁给他,却遭到了周不疑的婉言拒绝。曹操认为,这是唯一能与曹冲匹敌的天才儿童,因而在曹冲死后,为了稳固自己的江山,派了刺客将他刺杀。就在还没有来得及表现才华之际,一代神童早早夭折。16、孙亮

三国十大神童都有谁(三国时期的神童特别多)(12)

孙亮,是孙权的小儿子,做了吴国皇帝的天才儿童。有一次,孙亮想要吃生梅子,便派了黄门官去库房把浸过蜂蜜梅子取来,可取回来的竟然有老鼠屎,便招来库吏询问。这种事,库吏可是坚决不承认的,能动手脚的也就只有他和黄门官两人,有人提议,将两人都关起来治罪。孙亮却有了个好主意,命人将老鼠屎剖开,只见鼠屎外面是湿的,里面很干燥。于是,答案就有了。孙亮说,如果老鼠屎早就在蜂蜜里,那一定是里外都湿透的,而现在却是里面干外面湿,很显然是刚放进去不久,就是黄门官做的。机关泄露了,黄门官只得服首认罪。透过现象才能看到本质,表面现象往往最迷人眼,若不深入细致观察,就不会得到正确的答案。孙亮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只可惜,他本是政治斗争的产物,最终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17、诸葛恪

三国十大神童都有谁(三国时期的神童特别多)(13)

诸葛恪的聪明,都是小聪明,算不得大智慧。就在诸葛恪六岁时,一次东吴群臣出席的宴会上,因他的父亲诸葛瑾脸长得有特点,特别长。孙权便让人牵来一头驴,在额上写了一句开玩笑的话:“诸葛子瑜”。在众人大笑里,诸葛恪尽显风度,取来笔又加上了两个字,玩笑话也就变成了“诸葛子瑜之驴”。于此同时,大笑变为惊叹。又是一次饮宴,孙权命诸葛恪把盏,酒到张昭面前,这为大权臣就是不愿意喝,说这不是养老的礼节。孙权有意考验诸葛恪,问道,你能不能让他喝酒?诸葛恪来到张昭面前说道,想当年,姜尚九十岁了,还带兵出征,也不说一句老字。现在打仗时你在后面,喝酒时,你在前面,这怎么不是养老的最好方式?张昭无言以对,只好喝下了这杯酒。这属于急智型,有应变之才,但多为诡辩之词,聪明有余,沉稳不足,光芒太露,表现欲望太过强烈,得罪人是不可避免的。18、孔融孔融在大多小孩还吐字不清的四岁年龄,就做出“惊天伟地”的让梨举动来,从而被人列入著名启蒙读物《三字经》中,成为众多儿童心中的偶像。孔融十岁那年,随着父亲来到京师。当时大儒、河南尹李膺,正在家里举办众名流聚会的沙龙,孔融人小胆大,毅然前往。他向门子出示了自己特意制定的名片,上面写着这样几个字:“李君通家子弟”。李膺“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瞧了半天,硬是没有看出站在面前的这小老弟,是哪家相识的后生晚辈,便问,你与我是通的是什么家,或是你的祖父辈和我有故交吗?孔融说出了自己的理由,于是,满座震惊:“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小小年纪,就说出这样的话来,众人不震惊才怪,但也有人例外,陈炜。后到的陈炜,未能亲身体验到孔融的辩才,便说了一句,对此次事件看法的评语:“小时侯聪明,长大了也未必能成才”。说完不久以后,他后悔了,满世界找后悔药吃,因为孔融回了一句,不仅让他脸面扫尽,还差点背过气的刻薄话:“从你的说话中看得出来,先生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举座大笑,李膺更是笑着对孔融说:“你将来必定会成为社会大才、国家栋梁。”19、曹冲

三国十大神童都有谁(三国时期的神童特别多)(14)

曹操最为出名的儿子,有四个:曹丕、曹植、曹彰、曹冲。曹丕是坐稳了皇帝的,曹植是大文学家,曹彰则是能征善战的将领,曹冲以其“天才儿童”的声名和前面三位并肩。曹冲之所以有“神童”的美誉,主要是因以下几件事迹:一、称象。孙权进贡了一头大象,曹操很想知道它的确切重量,臣下们却没有一个能提供准确的称量办法的,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小小少年曹冲出来发话了,这还不简单,将大象装在船上,刻下水痕所到的地方,牵出大象,在这船上装上能够达到水痕位置的物品,称出物品重量就行。这就是著名的曹冲称象故事,用到了等量置换的办法,这也有反向思维的性质,没有固守常规的思考,另僻蹊径,而当时曹冲的实际年龄只有五、六岁。二、雉鸡舞。孙权又一次上贡了一只雉鸡,十分漂亮,曹操想看到它舞起来的样子,可费了多大力,就是办不到,曹冲一上场就解决了,办法很简单,只是在雉鸡面前摆了一块镜子。那雉鸡,还以为是碰上了同类对手,为争强好胜,便舞了起来。这就是智慧,临机而动,与生俱来,天赋异禀,怎么也学不来的。三、救库吏曹操的马鞍放在仓库里,被老鼠咬坏,库吏十分慌张。曹冲为解救这名库吏,想出苦肉计:将自己的衣服弄坏,造成被老鼠咬过的迹象,然后满脸愁容晋见曹操,说是为衣服被咬坏而苦恼,因为民间有个说法,这对衣服的主人,是一件很不幸的事。过会儿,库吏来报马鞍的损失,曹操一笑而过,说我儿子的衣服都被咬坏,别说是马鞍了,库吏因此幸免。这种许多大人都做不到的心怀,出现在一个小孩子身上,真是让人佩服不已,可惜,天妒英才,走完了十三个春秋后,曹冲不幸夭折。三国时的神童还真是不少,他们很小时侯就早早展现出过人天赋,比起同龄人来,过早拥有了一份“声传千里”的虚名。表面的风光却是掩盖不了声名带来的落寞。才能未必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优势,各自的归途也不尽如人意,处在大时代变革中的他们,更多的也只能是满满的无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