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年,刘縯、刘秀兄弟在舂陵起兵,天下豪杰纷纷响应共同反对王莽。一霎时间,烽火狼烟燃点了神州大地。纷纷扰扰的世道中,有一人聚集人马举旗而立,连下数城,自称武威将军,独霸琅琊郡。这个人叫张步。

公元32年,刘秀建国之初,天下局势尚未稳定,关东军阀趁着刘秀亲征陇西隗嚣之际,纷纷叛乱。有一人准备重召旧部,再显身手,结果大事未成之际,便被朝廷斩杀。这个人还叫张步。

张步是谁?王莽末年的割据势力,先后归附刘永、刘秀,巅峰期曾独占齐地十二郡。纵然以失败告终,但他到底也在那个乱世中轰轰烈烈的存在过。便如楚项羽自决于乌江,谁能否认他曾是不可一世的霸王。便如汉末中的失败者董卓袁绍,不也曾是叱咤一方的豪强。

最终的失败从不是定义一个军阀一生成败的标准,那么先成功而后失败的张步究竟算不算一时枭雄呢?

张鲁割据益州吗(占据齐地十二郡的张步)(1)

张步从来没有坚定的立场,不具备枭雄之姿

在三国志中,周瑜对刘备有一个很精准的评价,也算是对枭雄的一种定义: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这也说明了真正的枭雄是不愿久居人下,都是想自立门户。就像刘备辗转南北,先后依附多人,但都是因为时运不济,实力不济,不得已不暂时为之。

而张步则不同,他虽然是一个割据者,但与刘秀等人相比,他不算一个彻彻底底的割据者。因为他很容易被收编,归于人下。

公元23年,刘玄被绿林军在淯水之滨拥立为皇帝,年号更始。同年王莽的新朝灭亡,刘玄入主长安,成为天下之主。

但是天下并未因此而太平,以赤眉军和刘秀为首的两路大军还在全国各地掀起斗争的大潮。而当时张步亦以割据一方的姿态林立在乱世之中。

刘玄为了大局的稳定,派遣使者到各地招抚割据势力。魏郡人王闳被任命为琅琊太守,负责去接收琅琊郡,也就是张步的地盘。

张鲁割据益州吗(占据齐地十二郡的张步)(2)

张步不但拒绝收编,还将王闳打得大败而归。这一战中,张步向世人展示了他的军事实力,因此引来了梁王刘永(也是这段历史中的重要人物)的注意

刘永本是汉室宗亲,王莽篡权后被取消了王爵。等到刘玄称帝之初,刘永主动去了洛阳,请求恢复了身份。可是如愿以偿后,他非但没有感激辅佐新君,而且在政治日益腐败之际,准备成就一番霸业。为了招揽人才发展势力,他便向张步抛出了橄榄枝,利用梁王身份,任命张步为辅汉大将军、加封忠节侯,总督青、徐二州,全权负责讨伐不听号令的周边各个郡县。

这一次张步却出人意料的同意了。可这是好事吗?虽然势力走向了合法化,接受朝廷的编制,属于朝廷将领。可是也甩掉了割据豪强的称号,等于很随意的把自己这个自主创业的老板,变成了替别人效力的打工仔。

从这点来讲,张步不具备枭雄之资。

张步还是一个反复无常的求利之徒,不具备枭雄的眼界

张鲁割据益州吗(占据齐地十二郡的张步)(3)

枭雄多深谋远虑,目光长远。譬如汉末孙策,在得知袁术称帝后,没有选择去攀附,而是立刻跟他划清界线。这是因为孙策眼光能看的长远,知道袁术称帝弊大于利。而张步则不然,他的眼中只有利益,更准确的说是眼下能看得见的利益。

公元25年刘玄兵败身亡,更始政权宣告覆灭。同年十一月刘永自称为帝,在这之前跟他同为汉室宗亲的刘秀已经称帝。二人为了大好河山的最终归属,开始了相互蚕食和博杀。张步再一次成为两股势力的竞争中心。

一开始刘秀拉拢张步,张步选择了接受。

公元27年,刘秀任命伏隆为太中大夫,持节出使青、徐二州,招降各郡国。面对刘秀的招揽,张步不但派使者孙昱去和伏隆见面,还令孙昱随伏隆到洛阳上书请降,献上鳆鱼等土特产作为贡献礼物。

张鲁割据益州吗(占据齐地十二郡的张步)(4)

可是刘永再度出手时,张步选择了见利忘义。

刘永在更始帝还没覆灭的时候,已经在张步身上押宝,这时候更不会放弃。就在刘秀派伏隆持符节入齐,拜张步为东莱太守时,刘永直接封张步为齐王。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刘永给张步的面子和待遇,明显是大过刘秀的。

利令智昏的张步贪图一时重利,毫无犹豫的背弃了刘秀。为了报答刘永厚恩,更直接杀了刘秀的使者伏隆。

张步一直想要的很简单,就是利益。便如之前他拒绝了朝廷的收编,却又轻而易举的接受了刘永的招纳。同样是因为刘永对他许以重利。

张鲁割据益州吗(占据齐地十二郡的张步)(5)

时梁王刘永自以更始所立,贪步兵强, 承制拜步辅汉大将军、忠节侯,督青、徐二州,使征不从命者。步贪其爵号,遂 受之。

为利而生是为不智,背弃刘秀是为不义。目光如此短浅,又怎么具备枭雄的眼界呢?

张步不懂审时度势,也始终没给自己明确定位,不具备枭雄的格局

乱世中的枭雄,无论身处何时,他们都有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便如刘备,匡扶汉室始终是他的夙愿。得势时出兵汉中,与曹操会猎。落魄时,他懂得认清形势,依附他人,为自己积蓄力量。可无论何时,他的目标从来没改过,给自己的定位也很清晰。

可从始至终,张步都没有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如果想当一方诸侯,他不该为利归附刘永。如果仅仅是为利,在被刘秀打败后还能活命,对他而言已经是最大的利益了,可他偏偏又想独立,结果草草事败,断送了性命。说到底还是张步不懂得审时度势,从来没有正视自己,更不明白在乱世中他到底要扮演什么角色,到底想得到什么。所以被利益驱使一生,反复无常,不计后果。

张鲁割据益州吗(占据齐地十二郡的张步)(6)

公元27年,在刘永与刘秀的双雄角逐中,刘永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身死谢幕,刘秀一统天下之势已然无人可挡。依附在刘永手下的张步此时无非有两种选择:

  1. 既然放弃了割据军阀的身份,不如顺应时势,归降刘秀。
  2. 如果不降,当继续辅佐刘永之子,为故主报仇,与刘秀保持对抗之势。

其实无论哪种选择,也都是一个枭雄在逆境中为自己考虑,或是为大局考虑的最佳方案。但是张步一样没选,他既看不到未来的祸福,更看不到潜在的风险,而是一如既往,追逐自己的利益,错误的想要通过立刘迂为帝,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权势。

张鲁割据益州吗(占据齐地十二郡的张步)(7)

步等欲立永子纡为天子,自为定汉公,置百官。王闳谏曰:“梁王以奉本朝之故, 是以山东颇能归之。今尊立其子,将疑众心。且齐人多诈,宜且详之。”步乃止。

等到刘秀挥师直进,会战于临菑时。汉将耿弇率领数万汉军以少胜多,击溃了十余万张步主力。直到这时,张步的黄粱美梦彻底破碎。

硬实力的差距让他再无跟刘秀争雄之力,作为失败者的他还有两个选择:

  1. 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态度,一死而终。
  2. 以一个投降者的姿态,顺势归降刘秀。

张步选择了后者,刘秀也赦免了他,将他一家迁到洛阳居住。无论是之前割据一方的豪强,或是刘永麾下的大将,到这时已全是泡影。现在的他只是一个臣服于刘秀的完全失败者,也再也没有翻盘的实力。如果他能感激刘秀不杀之恩,则尽力所能及之事为刘秀的新政出一份力。如不能感恩,则从此远离战火硝烟,安守田园,倒也能踏实过活。

但张步一样没选。公元32年刘秀亲征陇西隗嚣叛乱时,张步便又不安分起来,想要趁机东山再起。但他根本没考量自己有没有胜算,更对眼下自己的能力实力没有清晰的认识。一意孤行之下,还未起事,就被琅琊太守陈俊得知,惨遭击杀。

八年夏,步将妻子逃奔临淮,与弟弘、蓝欲招其故众,乘船入海,琅邪太守 陈俊追击斩之。

直到穷途末路的那一刻,张步还是不懂审时度势,还抱着侥幸复辟的心理。因此,张步不具备枭雄的格局和变通。

张鲁割据益州吗(占据齐地十二郡的张步)(8)

所谓的割据十二郡,更多的只是被时势造就。张步实在称不上一时枭雄

综上所述,张步和一个枭雄相比,实在欠缺太多。既没有枭雄之姿,也没有枭雄的眼界,更没有枭雄的格局。那么到现在为止,就能彻彻底底否认张步吗?其实还不能,张步还有一件最值得称道的事,或许这也是他今后盲目自信的底气,就是以一己之力占据齐地十二郡。

这的确是一件值得吹嘘的事,那么张步占据齐地十二郡是否有水分?答案是必然的。占据十二郡是实,但更多的是时势造就了他一时之功。

一是以朝廷名义,名正言顺。张步攻十二郡之前,刚刚被朝廷收编。因此使他有了合法的身份,能更好的招募军队整编三军。而他更是代表着朝廷去讨伐不臣,那些势力薄弱者更不敢与之争锋。

承制拜步辅汉大将军、忠节侯,督青、徐二州,使征不从命者。步贪其爵号,遂 受之。乃理兵于剧,以弟弘为卫将军,弘弟蓝玄武大将军,蓝弟寿高密太守。

张鲁割据益州吗(占据齐地十二郡的张步)(9)

二是刘秀分身乏术,给了他最好的时机。乱世之中,天下之地任有能者居之。一州一郡,也不止被一个人惦记。但是刘秀当时既忧虑北方的渔阳,又提防南方的梁楚,以致分身乏术。因此给了张步最好的时机,他才能够轻而易举的拿下齐地十二郡。

帝方北忧渔阳,南事梁、楚,故步得专集齐地,据郡十二。

如果他没有接受朝廷的编制,如果刘秀能与他共争齐地,十二郡到底归属于谁,则不可知。因此,所谓的张步占据齐地十二郡,更多的还是时势给他提供了便利,才让他能逞一时之雄,并非他自己有多少枭雄的手段。


张步欠缺的,正是枭雄们必不可缺的因素

张步能够在天下动乱之际,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势力来,他的本事跟胆量还高过常人的。但一个时代所涌现的英雄人物,绝不止一两人耳。跟刘秀等相比,张步还欠缺太多,所以最后的失败也是他逃脱不了的命运。

而张步身上所欠缺的,正是乱世中能够成为一时枭雄,或是成为成功者必不可少的要素。

其一是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飞。

从最初因为反对王莽而起兵开始,他从来就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他是想当一个割据一方的军阀吗?如果是,又何必因利归附刘永。那是不想做出头鸟,找个大树栖息吗?如果是,他又何必在归降刘秀后,又想复叛自立。

他所做的一切只是因为利益使然,并且是极不聪明的走一步看一步。试问,连目标都没有,又该如何去奋斗呢?又如何能成功?

张鲁割据益州吗(占据齐地十二郡的张步)(10)

其二是招揽人才,打天下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治天下同如是,必须得有人才效力。

张步起兵之初,还是有实力的,所以才会被刘永刘秀惦记。可是张步身边缺少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就是人才。既缺少帮他出谋划策的智士,更缺少帮他冲锋陷阵的猛将。

自古至今,人才都是决定一方势力能走多远的必要因素。尤其是确定目标后,更需要人才的辅佐。所以与张步同时代的刘秀甚至还在俘虏和降将中选拔人才,所以在他之后的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不惜三顾草庐。

张步刚开始时,至少还是割据一方的诸侯。可是翻遍他的传记,也不见他有半点招贤纳士的举措,可见他从来没重视过招人用人,所以在他一次次犯错的时候没有人能给他提醒,没有人能给他建议。

其三是万事俱备后,还得需要一把东风。就是制定战略,不能瞎使劲。

当目标和人才完备之后,又该如何?得制定出一套战略。什么叫战略?换句最简单的话说,就是你该怎么计划能更好的完成目标。对作者来说,战略是一篇稿子的大纲,对企业来说,战略是一个公司发展的方针。而对乱世中欲成大业的诸侯们来说,明确的战略则是他们制霸天下的纲领。

有了战略之后,一切才能巡序而行,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便如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执掌天下牛耳在手。便如诸葛亮隆中定策,三分天下,才让漂泊半生的刘备瞬间拨云雾而见青天。

等等例子,在无数成功者身上都有迹可寻。可无论是确定目标,到招揽人才,再到制定战略,张步一步都没有做。这也是他失败的根本原因。

张鲁割据益州吗(占据齐地十二郡的张步)(11)

最重要的还得是坚持。人生如行舟,难免有顺流逆流。最主要的是在逆境中,你是否还能保持当初那颗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雄心。

成功的背后,必然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坚持。须知水滴石穿,又岂是一日之功?更何况是建立名传千秋的伟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勾践在他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如果没有坚持下来,何来日后笠泽之战三战三捷,灭吴血耻。

而张步身上最欠缺的就是坚持。他不但是在逆境中不能坚持,在顺境中同样如此。所以他做了半途而废的军阀,做了中道而止的将领,做了有始无终的降将。如此反复,到底只是浮光掠影,难成大业。

结语

张鲁割据益州吗(占据齐地十二郡的张步)(12)

古代风流人物无数,如果仅以张步一人经历来定论所有,终是以偏盖全。不过从张步的经历,我们也足够将古往今来乱世中成功、失败的因素窥见一二。

孙策将目标定在江东,渡江转战尽得江东之地。刘邦拜韩信为将,出陈仓降三秦,反败为胜逼得项羽乌江自刎。曹操挟天下以令诸侯,以汉室之名讨伐不臣独霸北方。刘备蛰伏半生,始终坚持初心,所以能中兴汉室于西川。

明确目标是建功立业的根本,收揽人才是角逐天下的利剑,制定战略是逐鹿中原的明灯,坚持不懈是成功的不二法门。如果没有这四者,便如张步,纵然占据齐地十二郡又能如何?不过是一时威风,终归会化作水中月,镜中花,实在担不起枭雄二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