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

Duration 0:0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0:00

1x

This is a modal window.

No compatible source was found for this media.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前路迷茫所以学习(兴趣所在就不冷门)(1)

配图 郑玮欣 作

我记得之前在网上看到关于北大古生物学专业毕业照的一则趣闻:因为整个专业仅仅只有一个学生,所以只能独自一人孤零零拍毕业照。那时候我还和朋友打趣说这专业冷门到老师比学生多,都挺同情那位就算想讨论学术问题都找不到小伙伴的学生,觉着人家毕业后找工作除了枯燥的考古研究也不知道还能干些啥。直到前不久我看了一期《开讲啦》,那期的节目开讲嘉宾请来了中科院古生动物学家徐星。徐老师在演讲中向我们介绍各种恐龙和野外挖掘化石的趣事,这其间有许多恐龙类型还是他命名的,喜欢看《侏罗纪公园》的我一下子就被吸引到其中去了,这一堂关于古生物研究方面的课彻底消除我当初对该专业狭隘的偏见。而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节目里有个10岁的小男孩,谈吐之间就可以得知他平日里对恐龙颇有研究。而且别看人家年纪小小他早已经是自然博物馆的一名科普讲解员。原来,这些看似离我们很远的科研学科已经开始引得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了。

我的一个朋友是财政局的公务员,父母都是银行高管,家族多半人都在金融圈发展。而他今年刚刚考上大学的妹妹在填志愿时没和家里人商量一声就按照自个儿的意愿选了博物馆专业,气得这一家子“恨铁不成钢”把人孩子轮番“轰炸”了一轮,完了我朋友还微信找我诉苦。可这事在我看来,挺好的。近年来《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优秀的节目带着我们走近博物馆,博物馆里陈列的文物穿越千百年的时光来给我们讲述属于它们的故事,使得我们透过文物看到其蕴含的精神;使得我们能和古人精神交流从而学到他们教会我们的道理;使得我们的眼界和知识不断开拓。而这背后,离不开每一位博物馆人的努力,他们对文物的维护修复和策划展览活动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如果大家有机会能够亲自到国家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去一趟,你会发现那里每一位博物馆人在介绍文物时眼里都是带着光的,那是独属于他们的骄傲。所以我劝朋友说,既是兴趣之所在,就应任由妹妹去翱翔。

中国海军首位女副舰长韦慧晓,本科专业是大气科学,硕士、博士学的是地球科学,而在博士生入伍的最后年龄期限她毅然决然地选择成为一名军人去扬帆守护祖国的海域,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将自己活成了一个传奇。在优秀的人那里,大学选的所谓的冷门专业不过是打开更广阔眼界的一扇门,是学多一门知识的机会。未来想从事什么职业,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由自己说了才算。

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年轻人更多开始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他们有探索的精神,有敢于尝试的勇气,会带着一颗赤子之心投入他们兴趣所在之处去肆意生长。家长们也别气恼,且给点时间看他们去新的领域发光发热。一定要相信这一届的年轻人,很优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