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古人创作诗词久了,就能玩出很多手法,特别是在表现艺术上,喜欢采用一些别开生面的手法,既对立又统一、既矛盾又和谐,用这样的辩证手法来深化主旨、强调念头,让读者在品读中获得无穷的艺术享受。

这一次我们要讲的是诗词的疏密手法,请大家用辩证的思维去思考、领悟。

谈谈格律诗章法(详论诗词创作中的疏密之法)(1)

什么是疏密?

密度小者为疏,如诗词中的具象化景、物、事布置稀疏,重勾勒、少描绘。

密度大者为密,以工笔细描、渲染人、事、景、物,细处僻理,排列呈现,此为密。

疏者易于产生舒缓、开朗感,利于写大景,并升华个人情感至大我、大道;密者易于产生紧促感,利于写小景,以寄托小我情怀、展现具体思维或情感。

在表现形式上,疏密一般体现为要素、结构的众寡和疏密。要素即为构成诗词的词(词组)、词或词组代表的意象;结构即为诗词句子的布局组合与呼应程度。

谈谈格律诗章法(详论诗词创作中的疏密之法)(2)

要素构成的疏密

组成诗词的基本要素是词或词组,词分虚实,意象密的名词为实词,意象疏的名词、形容词和连词、数词等为虚词。

这里的虚实之分是按照‘是否具体存在’来区分的,比如‘梦、岁月、春秋’虽然是名词,但因为其皆非具体实物,就归属于虚词,而‘秋雨、明月、人间’等则是实词。

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

其中小楼、春雨、深巷、杏花,要素皆是实词,以实写实,此为密也。

又例: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

素衣、家为实词,其余皆为虚词,以点睛之法勾勒思乡之情,此为疏也。

上面两句皆出自陆游的一首诗。要素的疏密分辨明白了,那么就尽量做到在一首诗里有疏有密,才能给人松弛有度的阅读享受。

谈谈格律诗章法(详论诗词创作中的疏密之法)(3)

例:情人取次几淹留,别后南州与北州。-佚名

其中首句为疏,只有情人一个实词,属于疏;后面两句南州、北州的地理承接很紧,则属于密;

又例:月色为怜今夜客,砧声那似去年秋。-佚名

月色按照具体存在来分,属于实词;客、砧声也是实词,而春夏秋冬四季则属于虚词,不能具现在眼前的,皆入虚。

这一联以‘砧声’句来点睛,景象稀疏,意境旷远,也属于疏。

上面两联也出自一首诗,由此可见,要素的疏密结合是一种比较平衡的表现形式。

谈谈格律诗章法(详论诗词创作中的疏密之法)(4)

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

作为列锦法的句子,必然是密的,这个毋庸置疑。

这首《秋思》分别排列出近景和远景,但因其皆为实词,且是连绵景象,所以是实词,属于密法。

又例: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只有夕阳、人是实词,其余皆是虚词,这就是疏。

作者用最后一句点睛,前面三个列锦句是衬托,以夕阳西下之流光感慨,来抒发游子情怀。

上面三个疏密之例皆在于‘要素’的使用,以虚实词来体现疏密程度,此法比较容易掌握。

谈谈格律诗章法(详论诗词创作中的疏密之法)(5)

结构组合的疏密

结构的疏密是指思维的疏密程度,以每一诗句为单位,按照一定的排列组合方法,体现出与主旨呼应程度的高低;呼应程度低者为疏,高者为密,但不能脱离主旨。

例:豆蔻芳温启瓠犀,伤心前度语重提。牡丹绝色三春暖,岂是梅花处士妻。-龚自珍

首句描述,即少女要说话,此为起;次句交代欲言之伤心事,此为递进承接。上下两句表里紧密相连,不容缝隙。

颈句荡开写人间美色-牡丹之艳绝,此为转折;最后一句说出作者心声,自己要表白的人应该不恋牡丹而恋梅花,梅花处士指的是梅妻鹤子的林逋,此为自荐之意。后面两句是直接的因果转合关系。

这首诗每一句都围绕着主题来写,表里关系连接的都十分紧密,均指向爱情,清晰度很高,这就是结构密法。

谈谈格律诗章法(详论诗词创作中的疏密之法)(6)

又例:风自悠悠雨自凉,多情饮水淡成伤。平明雁过寒声也,何故日头赊夜长?-西山诗词客

首句是自然环境之凉感,此为起;次句是人生自况之哀,与首句表面似无关系,但内里却是一脉相乘的‘伤’;这两句是转折性承接。

颈句再转入秋雁过境之伤感,尾句以秋季后日短夜长的自然规律,来倾诉作者不堪夜之长之悲的痛苦,依然暗合整首诗的主题:不堪情伤。

这首诗的每一句的表面都不相连,但内里却贯穿着一个主旨,哪怕是每一句都使用实词,但在结构上仍属于疏法。

谈谈格律诗章法(详论诗词创作中的疏密之法)(7)

再例:一卷离骚一卷经,十年心事十年灯,芭蕉叶上几秋声。欲哭不成还强笑,讳愁无奈学忘情,误人犹是说聪明。-吴藻《浣溪沙》

这首词也是如此,上片的每一句的事景皆不同,且表面互不关联,各个区别并蕴含深意;这就是结构上最清晰的疏法,内里一脉相承但表面互不相关。

这首词的大意是说,离骚有屈子不为人明之怨,经书可以抚慰心情,心事只能孤灯相守,此愁唯有秋上芭蕉听。哭笑难得之人生,愁处不解只能学着忘情,被人误的却只能说人家聪明我愚笨了。

这首词的上片是疏的例子,每一句皆不同,且不相连,但内脉相通,这就是结构之疏。

从上面例子可知,要素的疏密与结构的疏密并不一致,很多时候,二者成反比关系。当意象越密,则意味着诗思越疏,反之亦然,这是结构法与要素法最大的不同。

谈谈格律诗章法(详论诗词创作中的疏密之法)(8)

总结

事实上,一首诗的字数是有限的。

如果用较多的实词来表达意象,由于意象能够表达独有的内蕴含义,因此其结构就相对会疏松。而每一个词或词组不具有意象含义的时候,即不隔的时候,它就会表现出一种密的形态。

但是,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疏密倾向,这与其个性和思维方向有关。

比如李白,其性格天马行空、崇尚自由,所以他的作品出入古今,尽显疏法之美。

例如: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李白《菩萨蛮》

这就是一首相对很疏朗的结构,每一句群之间的间隔很大,但是最终都服务一个“游子思乡”的主题。

谈谈格律诗章法(详论诗词创作中的疏密之法)(9)

总之,从要素和结构两个方面去了解诗词的疏密,就会比较容易理解这两种方法的适合程度,从而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方法。

再如王维,其《山居秋暝》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前两句是要素疏法,后两句是要素之密;但是整个结构又是疏法,因此就给人一种清新自然、唱诵有节的感觉。

由上可知,疏密之法无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与否。

因此,无论是单独的疏法、密法,还是疏密结合的方法,都要配合上作者的心境和要表达的诗思,才能最大化的呈现出作者内心的情感,让读者触碰到作者的灵魂,从而产生最大程度的共鸣。

谈谈格律诗章法(详论诗词创作中的疏密之法)(10)


走进经典,西山诗词原创!

#泛文化写作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