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中场一定要把握好这3个基本技能(新上任头三脚)(1)


友情提示:文章比较长,为了节约读者时间,我先列提纲,以方便大家按需跳读,当然,如果你时间充足,我建议大家全文阅读,不会让你失望。

1.何为管理者?管理者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大家根据需要去找自己想看的。

2.管理者应具备的5大能力和10大素质

3.管理者尽量避免的10个管理错误

好了,下面开始正文。

最近,《精英律师》上映非常火,靳东饰演的罗宾是一个精明能干、控场能力极强的律师,赢得了一堆靳东粉的尖叫。

在律所原主任封印要照顾其妻子而离开律所后,罗宾理所当然的当上了权璟律所的“老大”。

罗宾上任之时,律所正值多事之秋。同事何赛的父亲突然病逝,何赛情绪不稳定;秘书栗娜提出要当首席鞭策师;助理戴曦自作主张承揽了老年人保健品欺诈消费的案子带来了一系列人情和关系冲突;赵旭因为失误导致律所要向别人赔偿一千万;姐姐罗琦向走后门让其未婚夫王栎进入权璟律所当高级合伙人……等等等等,可以说罗宾上任是受命于危难之间。

抛开电视剧,让我们谈谈如何实现从骨干员工到管理者的角色转变。

01何为管理者

樊登在《可复制的领导力》一书中提到,管理者就是通过别人完成工作的人。

意思就是说,之前当员工时是自己完成工作,成为管理者后就要通过管理别人来完成工作。好多人没有这样的思想转变,成为管理者后认为我要事事带头,平时干的比别人更多,甚至“好心”主动承接应该由别人来完成的工作,到头来既累了自己还得不到好评。

管理者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主要就是做事,中层管理者主要就是分忧,高层管理者主要就是做决策。在什么层级就要做什么事,被提拔只是附加品,说白了,被提拔只是因为提拔你的那个人需要你,如果你没有真正理解被提拔的意图,不知道提拔你的那个人为什么提拔你,那你也必然会让提拔你的那个人失望。

基层管理者——做事:

基层下面是一线,一线存在的意义,就是活做的漂亮。

我们假设一个公司真心实意想干事的基层领导要高升一级了,他升之前得选出一个副职来,让副职熟悉后他才能走,他会怎么思考这件事?a能把这摊子事给接下来,不出漏子;b即使出了漏子,也能把事情摆平,得有点变通和说服能力水平;c乐意把自己的时间和经验分享给其他人,其他人认可他,能保持队伍的战斗力和团结。

基层的生存环境和认知水准决定,不出事的时候把事情办漂亮,出事的时候兜得住能平事,带领小团队能干出点小成绩。大部分时候就是如此,因为中层管理者需要。

中层管理者——分忧

基层管理者上面是中层管理者,一个中层,往往面对五六个或者十几个基层,大概就这么多,再多,不好管,精力有限。

中层与基层的差别在于,基层是执行层的领导,根据中层的任务安排带领员工好好完成。中层是管理层的领导,根据高层的指示出具具体的执行方案反馈给高层,向下跟进方案顺利完成,向上跟进高层申请要资源。

替高层分忧,能办成的事要办的漂亮,办不成的事也要做出一大推努力成果让高层有汇报甩锅的计划,这就是中层管理者的特质,无他,高层管理者需要而已。

高层管理者——做决策和占位置

如果老板纯粹是为了有人干活,那到中层管理者已经够了。进入一家企业高层的人越多,代表分蛋糕的人越多,无论是高额年薪还是股权期权。 所以你坐在高层的位置上,要对得起那份人民币。

一家小公司,高层基本上就是股东和老板层,他们成为管理者,一种是自带资源且真金白银付出了钱,一种是老板的亲信专管敏感地带。这些人做的决策,能为公司的钱负责,因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些人占得位置,是不能为外人做把持的,因为会导致大权旁落老板被架空了忽悠。敢投资自己的资源和钱跟公司绑在一起,是老板身边的亲信或亲信的亲信,是高管的特质,因为老板需要。你也可以理解为,有能力且跟对人。

一家大公司,高层也基本是董事会成员、有望进入董事会的成员,或者董事会安排进来的亲信。就算有极少数案例证明可以从一个擦盘子的小工干起做到总裁之位,那也不是什么共同特质,写写鸡汤还好,但鸡汤读多了,人容易变傻。 这里就不多说了,没有普遍性。

02管理者应具备的5大能力和10大素质

管理者应具备5大能力:

1.激励的能力

优秀的管理者不仅要善于激励员工,还要善于自我激励。如果我们用激励的方式而非命令的方式向员工安排工作,更能使员工体会到自己的重要性和工作的成就感。激励的方式并不会使你的管理权力被削弱。相反的,你会更加容易的安排工作,并能使他们更加愿意服从你的管理。

作为一个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每天有很多繁杂的事务,压力可想而知。自我激励是缓解这种压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自我激励的方式,可以把压力转化成动力,增强工作成功的信心。

2.控制情绪的能力

一个成熟的领导者应该有很强的情绪控制能力。当你成为一个管理者的时候,你的情绪已经不单单是自己私人的事情了,他会影响到你的下属及其他部门的员工;而你的职务越高,这种影响力越大。

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能会对控制情绪起到一些作用。当你非常气愤的时候,做可以这样做:默念数字,从1到20,然后到户外活动5分钟。

3.幽默的能力

幽默的管理者能使他的下属体会到工作的愉悦。在一些令人尴尬的场合,恰当的幽默也可以气氛顿时变得轻松起来。可以利用幽默批评下属,这样不会使下属感到难堪。当然,对于那些悟性较差或顽固不化的人,幽默往往起不了作用。

4.演讲的能力

优秀的领导者都有很好的演讲能力,特别是那些著名的政治家,无一例外是演讲的高手。演讲的作用在于让他人明白自己的观点,并鼓动他人认同这些观点。从这点出发,任何一名管理者都应该学会利用演讲表达自己。

一个人的演讲能力主要与他的演讲次数成正比,与其他因素无关。也就是说,即便一个口才很笨拙的人,只要不断的去演讲,就会成为演讲高手。培养自己演讲能力的唯一可行办法就是去演讲,如果你比较胆怯,可以在人少的场合演讲。实际上,演讲最难的就是第一次,只要克服了心理障碍,演讲并没有什么难度。

5.倾听的能力

很多管理者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位因感到自己待遇不公而愤愤不平的员工找你评理,你只需认真地听他倾诉,当他倾诉完时,心情就会平静许多,甚至不需你作出什么决定来解决此事。

这只是倾听的一大好处,善于倾听还有其他两大好处:让别人感觉你很谦虚、你会了解更多的事情。

如果管理者能够成为下属的倾听者,他就能满足每一位下属的需要。如果你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就应该立即去培养。培养的方法很简单,你只要牢记一条:当他人停止谈话前,决不开口。

出色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十大素质:

1.处事冷静,但不优柔寡断

出色管理者都具有处事冷静的特点,他们善于考虑事情的多个方面或问题涉及的各利害关系方,不易冲动行事。

优秀管理者虽然处事冷静,但并不优柔寡断,他们往往会在周密思考后果断作出决定或清晰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具有这种特征的管理者往往能使事情或问题得到比较妥当的处理,同时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2.做事认真,但不事事求“完美”

出色管理者深知经商和科研不一样。科研侧重追求的是严谨、精益求精;经商侧重追求的是效益、投入产出比。

出色管理者做事非常认真仔细,但他们同时也非常懂得什么事情需要追求“完美”(尽善尽美),什么事情“差不多就行”(达到基本标准)。

具有这种特征的管理者往往能把事情“做对”,并且能比一般人更容易创造出价值。

3.关注细节,但不拘泥于小节

出色管理者善于关注事情的细节,善于留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他们善于抓住问题的要害,善于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出色管理者虽然善于关注细节,但他们不会过分拘泥于小节,不会在意别人的一点小过错或小过失。

具有这种特征的管理者往往能大幅度减少“问题”的发生,日常管理工作也会井然有序。

4.协商安排工作,绝少发号施令

管理者不是发号施令的“监工”。一个能让下属主动“追随”的管理者,依赖的是他(她)的个人魅力和领导力,而不是他(她)手中的“权利”。

出色的管理者绝少对下属发号施令,他们往往采用和下属商量的方式布置和安排工作。

具有这种特征的管理者往往能让下属真正“心甘情愿”地完成好被安排的任务,这样的管理者也往往能营造出和谐团结的团队氛围。

5.关爱下属,懂得惜才爱才

出色管理者善于尊重和关爱下属,他们往往视同事如“兄弟”,懂得怎样去珍惜和爱护与自己朝夕相处、共同拼搏的“战友”。

具有这样特征的管理者往往会让下属有一种“如家”的感觉,无形中也让大家更积极、更主动、更无怨无悔地付出。

6.对人宽容,甘于忍让

出色管理者胸怀宽广,对人宽容、甘于忍让,他们善于将心比心,善于考虑别人的难处和利益,善于“挖起荆棘并种下玫瑰”。

具有这种特征的管理者往往易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往往能在需要时,得到别人最真诚的支持和帮助。

7.严以律己,以行动服人

出色管理者不会让自己独立于各种规章制度之外,他们往往身体力行、为人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

具有这种特征的管理者往往“其身正,不令而行”。

8.为人正直,表里如一

出色管理者为人正直、表里如一。他们往往对人一视同仁、处事公平公正。没有暗箱操作;也不会当面“抹蜜饯”,背后“捅刀子”。

具有这种特征的管理者往往使人有“安全感”并能得到别人充分的信任。

9.谦虚谨慎,善于学习

出色管理者不会把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作为管理的资本。他们往往谦虚谨慎,乐于向自己的上司、同事和下属等学习。

具有这种特征的管理者往往具有比较强的能力并且能够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持续的提高。

10.不满足于现状,但不脱离现实

出色管理者不满足于当前的业绩,他们都有比较高远的目标和追求。他们不满足于现状,但决不会脱离现实,他们总是一步一个脚印为更高更远的目标而奋斗。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将来会是怎样,而怎样才是他们想象中的将来。

03管理者尽量避免的10个管理错误

1.找不准自己部门(小组)的定位,不思考公司战略和时局,迷失方向。

2.原来领导留下的经验,传统,习惯,不加甄别,不予继承,全部快速推翻。

3.在团队内部迅速拉帮结派,搞“自己人和外人"那一套,刚上位不久就想玩弄权术,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4.胡乱承诺,却又兑现不了。

5.为了博取下属认同,讨好式布置工作,有事儿都自己扛,结果把自己累死下属还不领情。

6.以为自己是业务骨干,用对自己的标准要求团队所有人,动不动摇头叹气又不进行指导,自己吭哧吭哧干。

7.自己醉心于外出参加各种活动,员工却连培训的机会都没有。

8.出了风险,不能化解,不能扛雷,反而让团队去送死。

9.以为自己终于熬出头了,不再像以往一样奋斗。

10.会上乱发言,乱表态,被人误会。

好了,读者们如果能够坚持看到这里,说明你们真的非常有毅力,能够一口气读完4000 字的文章,彩蚁非常佩服大家。既然已经读到这里,那就顺便在留言区打个CALL吧,留个言证明你来过。

最后用封印给罗宾的一句话结尾:要当一个管理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好好干,不要让提拔你的人觉得他看错了人,时刻告诉自己“你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