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为奇特的5个景点(这里是古庸国故地)(1)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说起大庸这个地名,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但说起湖南张家界,相信人人都知道。其实,大庸是张家界市以前的地名。1994年,因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在海内外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经国务院批准,将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

不过,根据非官方的说法,大庸更名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许多人不太喜欢老地名中的“庸”字。庸的组词,如平庸、昏庸、庸俗、庸才、庸医……几乎全是贬义词。特别是成语“庸人自扰”的典故,更让大庸人心存芥蒂。

大庸这地名源于一个古老的侯国——庸国,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商朝,庸人就在汉水上游今湖北竹山县建立了庸侯国。商朝末年,周武王兴兵伐纣,庸国作为蜀、羌、髳、微、卢、彭、濮等七个诸侯国的首领,共同参与讨伐商纣王。西周建立后,庸国因协助武王灭纣有功,被封爵为伯。西周诸侯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当时在汉水中上游今湖北丹江口建立的楚国,爵位是子,爵位比庸国还低一等。

极为奇特的5个景点(这里是古庸国故地)(2)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庸国强盛时,疆土北抵汉水,西跨巫江,南接长江,东越武当,是南方举足轻重的大国。庸国的都城在上庸,即今湖北竹山县西南的方城。唐代地理著作《括地志》记载:“方城山,庸之都城。其山顶上平,四面险峻,山南有城,长十余里,名曰方城。”到了春秋时期,随着楚国的崛起,庸楚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公元前611年,楚国发生大饥荒,庸国趁机率领麇国以及一些蛮族部落攻打楚国。这时,即位后三年不理朝政的楚庄王“一鸣惊人”,亲率楚国大军分两路攻打庸国。大约是考虑到自己实力不够,楚国又联络了秦国、巴国及蛮族部落出兵相助。不久,庸国被楚国打败,国土被楚、秦、巴三国瓜分。这就是成语“庸人自扰”的来历。

庸国灭亡后,庸人逃到今湖南西北部的张家界市境内。因怀念故国,庸人将新的居住地命名为大庸,又称下庸。可见,庸人并不以灭国为耻,反而很喜欢这个国名。

极为奇特的5个景点(这里是古庸国故地)(3)

实际上,先秦时期的“庸”字,是对某些地位较低的劳动者的一种称呼,字义同“佣”差不多。后来,“庸”派生出了采用、需要、酬谢、功勋等多种含义。如《尚书·大禹谟》中:“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庸是采用的意思;《尚书·康诰》中:“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庸是需要的意思;《尚书·益稷》中:“明庶以功,车服以庸。”庸是酬谢的意思;《左传·昭公四年》中:“虽齐不许,君庸多矣。”庸是功勋的意思。无论哪一种含义,都不具有贬义。

然而,到了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等人在撰写《新唐书》时,发明了“庸人自扰”这个成语,使得“庸”的含义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唐书·陆象先传》中:“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烦耳。”意思是,天下本来无事,都是人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才将事情越弄越糟。庸人被当作反面教材,“庸”字也就成了不高明、没有作为的代名词。由于“庸”字带有贬义色彩,大庸申请改名,也算是情有可原。

大庸作为县名,始于明代。明洪武二年(1369年),朝廷将元代设置的慈利州降为县,取名大庸县,不久改为军事建制大庸卫。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大庸卫分设为永定卫和九溪卫。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此地设永定县。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福建永定县同名,改湖南永定县为大庸县。1985年,大庸撤县设市。1988年,大庸由县级市升级为地级市。1994年,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

极为奇特的5个景点(这里是古庸国故地)(4)

张家界原本是一个小范围的地名。明弘治年间(1488-1506年),因指挥使张万聪镇守永定卫多年,功绩显著,朝廷将永定卫城西关外龙凤庵一带的山林之地赏赐于他,这里便成了张家的世袭之地,故后来称之为张家界。1958年,当时的大庸县将这一带划为张家界林场。由于张家界奇峰挺秀,风光旖旎,自然景观得天独厚,1982年国务院批准在这里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等三大景区构成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样一来,张家界的知名度远远盖过了大庸。所以,将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在当地几乎没有异议。

张家界市如今已成为国内外闻名遐迩的旅游城市。除了“世界自然遗产”这块金字招牌之外,张家界还荣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中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城市”等众多荣誉。自然景观如此优异,人文历史也就少有人问津了。大庸这个地名,也渐渐被人们遗忘。几年前上马的大庸古城文旅项目,至今仍未竣工。走遍张家界,再也找不着大庸国的影子。古老的庸国,似乎没有留下一点点痕迹。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惟有借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纪念一下远去的庸国以及大庸这个地名。(文/谢志东)

极为奇特的5个景点(这里是古庸国故地)(5)

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