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即公元27年,在刘秀手下大将冯异与延岑、张邯、任良等争夺关中时,出现了“黄金一斤易豆五升”(语出《资治通鉴·汉纪》)的情况。

三个年轻人到沙漠寻找黄金的故事(五升豆子换一斤黄金)(1)

古人称粮食,不用斤而用升。如果按我们现在的计量来换算,一升黄豆大约有二公斤重。也就是说,在东汉初年,一斤黄金大约只能换得二十斤黄豆。

为了做这个题目,至简特意上网去查了查当前的黄豆与黄金的价格,发现一斤黄豆的价格大约是1.8元,二十斤黄豆的价格是36元,而一斤黄金的价格大约是大约是14万元左右。

三个年轻人到沙漠寻找黄金的故事(五升豆子换一斤黄金)(2)

用价格为十四万元的一斤黄金去换价值只有三十六元的五升黄豆,东汉初年的老百姓们到底是疯了还是傻了?抑或说,他们难道真的可以做到“视金钱如粪土”?

那么,东汉初年为什么会出现黄豆价值高于黄金价值的奇怪现象呢?

因为饥饿!而导致老百姓饥饿的,只有四个字——天灾人祸。

从公元8年王莽篡汉到公元23年新朝灭亡,短短十五六年间,灾害连年,其中比较大的天灾就有七次,分别是:

始初元年(公元8年)春,地震;中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真定、常山天降大冰雹;天凤二年(公元15年)邯郸以北地区降了大雨,地下水涌出,水深的地方有几丈深;三年(公元16年)春季,发生地震,天降大雪,关东地区尤其厉害,雪深的地方有丈把深;六年(公元19年)函谷关以东连年饥馑、大旱;地皇元年(公元20年)大雨六十余日;三年(公元22年)的大蝗灾。

三个年轻人到沙漠寻找黄金的故事(五升豆子换一斤黄金)(3)

如此频繁的天灾,必然导致老百姓颗粒无收。这样的情况,如果是在治世,官府救济有方,老百姓的窘况或许还能得到缓解。

遗憾的是,那时候偏偏又是一个乱世,王莽篡汉后忙于改制,采取了一系列有名无实、不顾实际的改革措施,令本来就已经穷苦不堪的老百姓更是雪上加霜。

于是,绿林、赤眉等农民起义四起,兵祸连连。这些起义军由于缺乏纪律约束,所过之处,往往都要狠狠地烧杀抢掠一番,比之蝗虫过境,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老百姓更加无以安身了,只好也加入烧杀抢掠的行列。

三个年轻人到沙漠寻找黄金的故事(五升豆子换一斤黄金)(4)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天下越乱,起义越多,民生越困难,越没有人愿意从事农业生产。

总之,在天灾人祸的情况下,又没有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粮食必然紧缺。而对老百姓来说,黄金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衣穿,黄豆却可以解燃眉之急,救人性命。这就是东汉初年,黄金与黄豆的价格和价值出现如此巨大错位的主要原因。

所以,我们应该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的时代。如果生活在乱世,大家手中的黄金或许真的就如粪土,只能拿去换五升黄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