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帝(唐代皇帝为什么喜欢追赠太子)(1)

01

众所周知,自打有了皇帝老爷以来,对于万万人之上的争夺,那可真是当得起波谲云诡、斧声烛影八个字,脑子不够灵光的,甚至只能看到兄恭弟让、和和美美的表象,却看不到背后的各种关节、暗流涌动。说起“夺嫡”,最为知名的首推大清,但若是论最为有趣的,还得回头来看大唐。

由于李二太子开了个好头,给后面的弟弟妹妹们做了良好的榜样示范。大唐前期各位殿下间的明争暗斗,真是当的起“惨烈”二字。有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的,也有委曲求全卧薪尝胆的,甚至还有从“圣人”变成“疯子”的。

这过于惨烈的争夺真是让皇帝们掉秃了头,没日没夜的薅头皮,那头发,真是一把一把的掉。

“奥力给”教育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怕,要微笑着面对它!

英明神武的大唐皇帝们显然跨越时空的领会到了这一精神,他们另辟蹊径、别出心裁,甚至可以说是出奇制胜的解决了“儿子们争权夺利过于惨烈”的问题。

这个奇妙的行为就是“追谥太子”。

02

所谓“追谥太子”,解释一下呢,就是说这位殿下棋差一着,不幸落败,但观其行为亦有可取之处,或仁义、或良善、或英年早逝,于是在其死后追封为太子。

严肃而科班的来说,有唐一朝,共计有一十三位殿下有幸获此殊荣,这种追谥太子的行为,不仅是太子谥法的重要组成,在中国礼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有效的教育了宗室子弟,引导皇家子弟和谐共处、搁置争议。

不那么严肃的来说,“追谥太子”这活,整挺好。

对于这些“追谥太子”来说,你要说这些殿下是太子,但他们显然和九五之位没啥关系,但你要是说他们不算太子,那又有点不太合适,所以,他们就是大唐的“无冕太子”。

(笑出鹅叫)

好了,说正事。

唐代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帝(唐代皇帝为什么喜欢追赠太子)(2)

03

那么,下一个问题是,究竟哪些幸运儿能获得皇帝老爷的垂青呢?

首先公布中奖的幸运儿名单,他们是分别是,

“懿德太子重润、惠庄太子撝、惠文太子范、惠宣太子业、靖恭太子琬、恭懿太子佋、昭靖太子邈、文敬太子謜、怀懿太子凑、悼怀太子普、靖怀太子汉。——《唐会要》”

这个时候呢,有细心的读者老爷肯定要问了,你这个不学无术的无良写手,你前面说了十三个太子,这里却只有十一个,分明是想应付差事,还出现了重大笔误!

好的,在这里和大家隆重介绍两位没有被写入《唐会要》的倒霉蛋儿,他俩就是,靖德太子琮和恭哀太子倚。

这两个情况比较特殊,李倚同学被当时的权阉刘季述谋害,数年之后刘季述倒台,这才给李倚同学追封为太子。

至于李琮呢,这位就更有趣了,他老先生不仅是太子,甚至还能算是皇帝。这位是李隆基的长子,据说因为小时候打猎被猴子抓破了脸,因此被排除出太子之选,老皇帝对此非常愧疚,于是追谥为太子。数年之后,李琮的儿时兄弟唐肃宗即位,大手一挥,把这位老先生追封成了皇帝,世事果然一场大梦,生前连太子都没当上,死后却来了一出两连跳,甚至成了皇帝老爷。

唐代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帝(唐代皇帝为什么喜欢追赠太子)(3)

04

到底做了什么才会被追谥太子呢?

追谥太子的原因大致有四类,一是沉冤昭雪的。二是行事谨慎得以善终,并且和皇帝关系不赖的。三是英年早逝的。四是年未弱冠但不幸身亡的。

我们一类一类的来细细述说,

首先是沉冤昭雪型的倒霉蛋皇子,他们分别是懿德太子李重润、怀懿太子李凑和恭哀太子李倚。

李倚刚刚已经说过,暂时按下不谈,李重润死于大足元年,这一年的皇帝姓武,所以这位姓李的小兄弟到底是怎么死的应该是路人皆知,四年后,神龙政变,唐中宗复位,这才给倒霉蛋李重润追谥了太子之位。

至于李凑,鉴于篇幅,在下简略一提,当时有位标准的小人名曰“郑注”,红极一时,权势遮天,诬陷李凑致其失去太子之位,数年后倒台,李凑获追谥。

这一类追谥主要是对沉冤多年的皇子一个安慰,鼓励其他子弟要有这种贫贱不改节气的品行。

第二是得以善终并且人缘不赖型皇子,这一类的代表是惠庄太子李撝,他是玄宗的二哥,史书评价“性弘裕,仪行还伟,善于饮啖。”而玄宗则说他“睿哲聪明,本乎天性,温恭孝友,挺自生知,乐善好书。”这位殿下的事迹记载较少,说明他老先生老好人一个,对于朝廷斗争没一点参与欲,因此反而和各方势力的关系都不错,尤其是后来当上皇帝的李隆基,于是顺理成章的被追谥为太子。

这一类追谥,谥号里都有个“惠”字,其实就是在鼓励大家不要打打杀杀尔虞我诈的,兄友弟恭的多好。

唐代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帝(唐代皇帝为什么喜欢追赠太子)(4)

05

第三类和第四类看起来差不太多,一个是英年早逝,一个是年未及弱冠。

实际上还是有差别的,所谓英年早逝,这个重点,在一个英字。说明这帮殿下们是扎扎实实的有功勋,但不幸逝世了,因此加以奖励。

而未及弱冠的倒霉蛋,这就是纯粹的安慰奖,你说你生在帝王家居然无福消受,岂不悲哉,这可能是地球online的投胎充值玩家不幸遇难后系统补发的成就。

英年早逝类的代表靖恭太子李琬,安禄山之乱的平定,名将高仙芝出了大力,但很少有人知道,当时的总帅其实是李琬同学,高仙芝是李琬的副手。然而遗憾的是,战乱尚未完全平定,李琬就不幸病故了。没错,你以为他会朝着李二发展,但没想到他其实是个李元霸第二,Emmmmm,某种意义上也还是李二陛下。

靖恭这俩字其实已经说明问题了,靖就是扫清国虞,清平叛乱。恭就是鞠躬尽瘁。这一类追谥,其实是在鼓励皇室子弟们要积极的建功立业。

总的来看,没啥功勋这几个追谥太子,要么是“懿”字辈,要么就是“恭”字辈,要么就是纯粹的倒霉蛋封个“怀”字,这说明什么呢?

这恰恰说明表面功夫才是真功夫,所谓“文犹质也,质犹文也。”真可别不把表面功夫当功夫了,君不见,会装乖的孩子才有糖吃。当然,长得好看也成,你看某王不就是因为长得像皇帝本人所以才成为太子的有力竞争者嘛。

(笑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未定君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