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华民族传统节日)(1)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华民族传统节日)(2)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也是一个以节气来命名的节日,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位于冬至之后第一百零六日。把清明作为传统节日大约在周朝,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华民族传统节日)(3)

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隆重盛大的春祭节日,有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文化传统,其习俗甚多,如禁火(换火)、扫墓,踏青、植树、插柳、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游乐、拔河、放风筝、射柳、斗鸡、蚕花会、吃清明粑等一系列风俗及体育活动,有的活动其实是寒食节的习俗,慢慢合并到清明节里了。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习俗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现在的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日子,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华民族传统节日)(4)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万物复苏,正是春耕春播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之说。说起清明,大家都会联想到北宋张择端和他的《清明上河图》,他在画里把北宋首都开封汴梁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上图是清宫画院五位画家奉乾隆皇帝之命,仿照北宋张择端原画大意而绘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华民族传统节日)(5)

唐代 谢观著《清明日恩赐百官新火赋》 载于《全唐文》卷七百五十八 收录于《续四库全书》

不过,清明作为重要传统节日,并不因为农时,而是因为改火、换火。我昨天在《寒食节》一文中讲到,寒食节这天都要熄灭旧火(禁火),清明节这天,要迎接新火。从唐朝开始有文字记载,朝廷在清明节这天赐予新火。根据唐代进士、文学家慈州刺史谢观创作的《清明日恩赐百官新火赋》中说:“国有禁火,应当清明。万室而寒灰寂灭,三辰而纤霭不生。木铎罢循,乃灼燎于榆柳,桐花始发,赐新火于公卿由是太史奉期,司烜不失。平明而钻燧献入,匍匐而当轩奏毕。初焰犹短,新烟未密……方知春秋故事,未逾于我。周礼救灾,徒称变火。曷若赐于百官,万方同荷。”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华民族传统节日)(6)

唐代 佚名著《辇下岁时记》载于明代 陶宗仪《说郛》卷六十九 收录于《四库全书》

钻火是在宫中进行的。唐代的《辇下岁时记》记载的具体情形:“钻火……至清明尚食内园官小儿于殿前钻火,先得火者进上,赐绢三匹、金碗一口。”钻火是由皇宫內苑供奉禁中的厨师或工作人员,在殿前进行的,谁先钻出火能拿到皇上赏赐绢三匹、金碗一只。唐诗中咏“清明出火”的作品很多,表现出寒食终于结束的喜悦心情。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华民族传统节日)(7)

清明节本来没有祭扫的内容,祭扫是寒食节的主要活动。由于两个节日挨在一起,到明朝后期,一些地方志在记载两个节日时,逐渐放到一起,只记清明节、不记寒食节,久而久之,寒食节就渐渐被后人遗忘,把祭祀祖先、扫墓作为清明节的主要活动内容。从此,清明节由一个轻松、欢快的节日,变成一个以祭奠先人、追忆亡人为主要内容的节日,就连“祝清明节快乐”这样祝福语都成了“忌讳语”。

过清明节,学古诗词。这次给大家带来的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晏殊的词《蝶恋花•清明》。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华民族传统节日)(8)

晏殊,北宋宋太宗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出生,北宋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去世,字同叔,江西抚州临川人,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华民族传统节日)(9)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亦工诗善文,存世的作品集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与儿子晏几道并称“二晏”。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华民族传统节日)(10)

北宋 晏殊著《珠玉词》之《蝶恋花•清明》收录于《四库全书》

《蝶恋花•清明》摘自晏殊的专辑《珠玉词》。晏殊还以诚实著称于朝,传说晏殊由于家里清贫,在节假日无钱出去游玩,便在家里教授门人、子弟以诗书,皇上听到后以为晏殊育人心切,牺牲自己的节假日来教人诗书,大为感动,便召见晏殊要褒奖他。晏殊却在皇上面前说,我是因为自己没钱出去游玩才教人诗书的,有钱我肯定去游玩了。皇上见晏殊如此诚实,坦诚相告,实属难得,便也大加赞赏。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华民族传统节日)(11)

余杭人士金昌绪作诗一首《春怨》载于《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六十八 收录于《四库全书荟要》

下面的戏曲念白选自唐代余杭人士金昌绪的诗《春怨》(收录于《御定全唐诗》第七百六十八卷)。

蝶恋花•清明

唐 金昌绪 北宋 晏殊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六曲阑干偎碧树

杨柳风轻

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

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

红杏开时

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

惊残好梦无寻处

注:偎:即依靠之意;黄金缕:指细嫩柳条,有些泛黄;钿筝:指用罗钿装饰的筝;海燕:就是燕子;一霎:短暂;尾句: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与戏曲念白引用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救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之意境正好呼应。

晏殊《蝶恋花•清明》这首词的字面不难读懂,描写的是作者那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怀念故人、伤感由景而生的复杂心境。

清明节里,听一听江西才子晏殊作词、林媛作曲、歌唱家于文华颂唱的《蝶恋花•清明》,给朋友们带去祝福!

程彦林 清明节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