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写完稿子后必看评论区,然后根据读者的评论修改错别字,大段文字不好修改,但只要发现自己观点错误并被读者指出,就会在以后的文章中进行修正。

三人行,必有我师。高手在民间,高手也在评论区。笔者琢磨过清朝宫廷的四桩悬案,也看了很多专家的论述,但是他们莫衷一是争论不休,以至于看的越多就越迷糊。直到有一天换了个思路去看评论区,才发现高手在民间这句话果然不错:困扰专家多年的清宫四悬案,被普通(也许不普通)读者用四句话说清楚了,到底谁才是真正的专家?

清宫十大谜案真相(困扰专家多年的清宫四悬案)(1)

之所以有清宫四悬案之说,是因为这四件事一直没有定论,而专家意见一直不是十分靠谱,比如孝庄太后到底有没有下嫁多尔衮,自称“清朝皇室后裔”的那群人自己都会吵起来。

作为清宫四悬案之首,太后到底有没有下嫁,有读者一句话就指出了问题关键所在:弟弟接收哥哥的遗孀,在八旗子弟中是常事儿,多尔衮做起来轻车熟路,一点都不丢人。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这在中原地区一般都是指官职、爵位、王位乃至皇位,同时继承的还有亡者的全部物质遗产。而除了中原地区,亡者的遗孀,也属于物质遗产,是要一并继承的——中原地区是供养,而中原以外的地区,则是完全代劳,也就是多尔衮要做他哥哥皇太极应该做的所有事情。

清宫十大谜案真相(困扰专家多年的清宫四悬案)(2)

这并不仅仅是八旗子弟的习俗,匈奴、鲜卑、乌桓,都是这么做的,就连受鲜卑影响较大的唐太宗李世民,也在杀了弟弟李元吉之后,跟前弟妹杨氏生了儿子曹王李明。

与中原地区的一夫一妻多妾制不同,八旗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多妾制,多尔衮的正妻(福晋)多达七个,五个福晋来自博尔济吉特氏,这五个博尔济吉特氏中有两个是亲姐妹(索诺布台吉之女),还有一个就是孝庄文皇后(即孝庄太后)的亲侄女,而这个亲侄女原先是多尔衮的侄子豪格之妻。

在后金和清初,一直是半原始半奴隶制,弟娶兄妻甚至以姑姨侄女甥女为妻,都不是啥磕碜事儿,所以被乾隆皇帝谥号为“忠烈”并入祀忠烈祠的南明兵部尚书张煌言的一首诗,在清朝还可以公开刊行:“上寿称为和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清宫十大谜案真相(困扰专家多年的清宫四悬案)(3)

后来受儒家文化影响,清朝皇帝们觉得自己先祖做的这些事儿有点丢人,就把实录中这段记载删掉了。但是清廷能删掉本朝记载,却删不掉《朝鲜李朝实录》,那本史料中明确记载多尔衮“已为太上”,并且直接称其为“皇父”而不是皇叔父。

太后下嫁多尔衮是清宫第一悬案,第二悬案就是“顺治出家”,这件事也有读者用一句话来解释:董鄂妃并不姓董,更不是董小宛,董小宛是一位比顺治大十五岁的青楼女子,青楼女子老得快,顺治怎么会为她出家?

清宫十大谜案真相(困扰专家多年的清宫四悬案)(4)

很多“专家”精研姓氏文化,却忘了顺治皇帝福临并不是汉人,董鄂妃也不是汉人。董鄂其实是满语的地名,董鄂妃的老爹是内大臣鄂硕,全名叫董鄂·鄂硕,他们一家子都姓董鄂,是因为他们都住在栋鄂(辽宁桓仁雅河流域)。

顺治并没有出家,而是出天花死掉了,而玄烨也正是因为出天花幸存,这才被选为继位者:福全比玄烨大一岁,但还没出过天花,所以顾命大臣乃至孝庄太后都不敢冒险。

顺治死于天花,这一点除了清朝正史,礼部尚书王崇简之子、后来的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王熙在《王文靖集·自撰年谱》中也有记载:“奉诏如养心殿,谕(皇帝说):‘朕患痘势将不起。’”

当时顺治出天花,还把老百姓折腾得够呛:“传谕民间毋炒豆、毋燃灯、毋泼水,始知上疾为出痘。”

皇帝出痘,百姓不可点灯,这就是强人所难了,估计各地专门挡住窗户炒豆子的一定比平时多十倍,至于为什么,读者诸君都明白。

清宫十大谜案真相(困扰专家多年的清宫四悬案)(5)

太后下嫁和顺治出家被民间高手一语道破真相,接下来的两桩悬案都跟雍正皇帝有关:一个是“吕四娘刺雍正”,另一个就是“偷龙转凤换乾隆”。

吕四娘潜入皇宫大内取走了雍正首级,所以才有了“维民所止,雍正无头”的说法,而吕四娘刺雍正,也被民间高手一句话怼得无言以对:那么高的宫墙,你跳上去试试?

别说吕四娘只是一个女的,就是她比甘凤池还厉害又能如何?甘凤池被李卫轻松拿下,怎不见他施展轻功逃掉?如果真有人一跳几丈高,为什么跳高跳远冠军都被别人拿去了?

不止是跳高跳远,就是拳击格斗,也不见哪个武林宗师去国际赛场上大杀四方,只见他们被业余搏击选手削得晕头转向,躺在地上把两腿伸得笔直。

清宫十大谜案真相(困扰专家多年的清宫四悬案)(6)

至于第四桩悬案,说出来真有点丢人:打不过清军,就说乾隆是汉人,这跟市侩喜欢攀龙附凤没啥区别。

说弘历是雍正用一个女儿从陈世倌家里换来的,这事儿用一句话就能说明白:弘历出生的时候,雍正已经生了三个儿子,而且他还有能力再生,他有什么必要替陈世倌养儿子并把江山交给一个朮赤(不速之客)?

所谓乾隆下江南是为了探望老爹陈世倌,那简直是睁着眼睛说瞎话:陈世倌从乾隆元年开始担任左都御史,直到乾隆二十二年才退休回原籍,陈世倌给乾隆磕了二十二年头,如果真是父子关系,弘历不早就被雷劈死了?

清宫十大谜案真相(困扰专家多年的清宫四悬案)(7)

我们看乾隆谕旨,就会发现他骂陈世倌,也是一点都不留情面:“朕斥世倌卑琐,即如世倌与孔氏有连,乃于兖州私营田宅,冀分其余润。此岂大臣所为?今既夺职,下山东巡抚毋令居兖州!”

专家们考证来考证去,却忘了按照正常人的思维方式去想一想,这就是专家总被读者打脸的主要原因——专家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而事情的真相也许就是像常人想的那样简单。

这也是笔者喜欢看读者诸君评论的主要原因:有时候读者的一句话,就能启发作者写出一篇爆款文章,所以说“高手在评论区”,那是一点都不假。

当然,笔者列举的读者四句话,可能还不够全面,有一些精彩的评论未能一一收录,所以最后还要请问读者诸君:所谓清宫四大悬案,真的就那么悬吗?在您看来,清宫四悬案用哪四句话来解释更贴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