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好家庭

涵养好家教

培育好家风

为深入贯彻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以首善标准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北京市各级妇联深入推进“家家幸福安康工程”,推动家庭工作深度融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格局,利用常态化研究指导、一体化考核评价和长效性工作保障“三项机制”,发挥妇女议事活动、家庭志愿服务和家庭典型选树“三个平台”作用,抓好垃圾分类、物业管理两个“关键小事”,充分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各区妇联因地制宜,创新实践,在社区(村)和街道(乡镇)打造了一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创新实践基地”,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特色工作经验。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特将各区选送的特色案例进行整理,形成“家庭文明助社区和谐”“家庭教育助立德树人”“家庭志愿助社区服务”“家庭阵地助社区共建”“议事活动助社区共治”“家庭和美助乡村振兴”六大篇章,涵盖25个典型案例。

特刊发工作案例,以供参考借鉴。

第十四期

【议事活动助社区共治】

“物居业”多元共建新模式

广参与共治共享美好家园

海淀区中关村街道希格玛社区

一、基本概况

海淀区中关村街道希格玛社区成立于2009年6月,地处知春路 57号院东侧,面积约0.18平方公里,包含9个院,10栋住宅楼, 11个物业公司,社区管辖总户数为1857户,人口总数5681人,妇女(含流动人口)人数为1671人,儿童(含流动人口)576人。

二、主要做法

中关村街道希格玛社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探索创新“物居业”(物业、居委会、业委会)多元共建模式开展社区治理,延伸工作触角,打通联系服务社区妇女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坚持需求导向,探索多元共建新模式

围绕满足社区妇女群众多样化需求,希格玛社区在中关村街道妇联指导下,深入调研、分析小区情况,坚持注重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独特作用的工作思路,明确了以凝聚妇女力量为牵引,带动社区多元力量参与的努力方向,在整合物业、居委会、业委会妇女骨干队伍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妇女议事活动、家庭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线上“妇女微家”“家长微课堂”等形式,积极整合社区多元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探索打造了“物居业”多元共建的社区治理模式。在这一模式下,社区物业、居委会、业委会和广大妇女群众形成良性互动,为解决社区家庭共同的急难愁盼问题和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提供有效服务,得到广大居民的积极响应和认可。

(二)用活妇女议事新模式,“小切口”实现“大作为”

将社区物业、居委会、业委会等多元力量纳入妇女议事活动中,汇聚力量、整合资源,有效提升了议事平台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通过共商共建,帮助小区妇女儿童、家庭解决实际问题,引导社区广大妇女家庭积极参与平安宣传、垃圾分类等活动,带动辖区内的物业、业委会、巾帼精英、社区红人等共同参与到社区治理之中,社区共治的队伍不断壮大,社区工作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打开了社区基层治理新格局。

(三)设计开展多种活动,促进居民共享社区治理成果

在“物居业”妇女议事活动基础上,希格玛社区不断丰富工作载体,通过家联盟、家议事、家有约、阳光议事厅等活动,紧贴妇女儿童发展需求,开展家庭调解、家庭教育指导、课后托管等各类服务,夯实社区家长学校等社区服务阵地。在服务中,注重运用志愿服务形式,妇联执委带领社区志愿者开展磨刀、修伞、缝纫、理发等巾帼便民服务,设计“志愿服务我先行,垃圾分类家动员”等志愿服务活动,吸引广大家庭成为家庭志愿者,从享受服务到参与服务,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活动之中。从而形成“帮扶困难、贴近服务、汇聚力量、各展所长、家庭和睦、社区和谐”的社区治理新局面。

家教家风家庭教育沙龙:创新实践基地案例(1)

解决居民“关键小事”

实现“小事物业办、难事社区商”的

社区治理新格局

三、工作成效

希格玛社区立足实际,勇于探索,积极发挥党建和妇建的引领带动作用,创新“物居业”多元共建模式,将社区物业、居委会、业委会和广大妇女群众等多元力量有机整合,实现了“小事居民治、大事物业办、难事社区商”,引导社区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

我们一起与幸福同行

汇聚“家”力量

奋进新征程

来 源

市妇联家庭儿童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