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慕贞洁男才良 知过必改德不忘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译:

女子仰慕善贞洁,男子效仿众才良。

知过必改修己身,德能不忘知恩义。

他人短处莫谈论,不凭己长凌辱人。

信守诺言重千斤,心胸宽大难估量。

墨子含悲丝染色,诗赞羔羊享太平。

千字文趣谈5(千字文趣谈六)(1)

趣谈:本章开始讲人事人情,先从男女之爱恋说起,中华文明的人文起始点,都尊崇《易经·下经》的咸卦讲起,不是从父母开始讲起呵,故而寻找对象确确实实是终身大事,马虎不得,也轻易不得;它关系到人生万日长征的幸福度,还关系到后代子孙的幸福度及其可绵延多少代的首选项目。“女慕贞洁,男效才良。”古人对男女要求是不相同的,对女子要求贞洁。贞洁之目的:是为了保证孩子血统之纯洁,以免血统混杂,导致人种绵延优劣难以辨认的状况出现;同时避免养育上的一系列无法估量的困境与矛盾。按现代人的话,一是为了基因考量;二是保障母子生活所需。不是独独要求对女子贞洁,对男子不用讲贞洁,不是这种意思。“才良”指什么?指有才华有品德的贤良之人,品德里面包含了贞洁,这是男子必须一生孜孜以求的。相对来说,对男子的要求更高一些。

千字文趣谈5(千字文趣谈六)(2)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知过必改”是修身之道,是对修身者说的话,唯有知道并且实实在在在自省之人,才能知过;一个不能自省者,永远不知己过。那么,也就不明白改过的道理。在改过的基础上,才能谈到德能,“得”者“德”也。有了德能,便知恩义。对于自己的长处,也不要轻言放弃;长处得来不易,应持之以恒得以发扬。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德能最重要的一点,知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之理。既不谈论他人的短处,也不凭己长欺凌他人或者不思进取,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其实,学问与做人的道理一样:是学习每一个人的长处,所以,才会有脍炙人口的孔子拜七龄童项橐(tuó音陀)为师之事千古留传。是赞七龄童之智吗?更赞虚心好学之情怀,不耻下问之勇气,后者更难能一点。

千字文趣谈5(千字文趣谈六)(3)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一诺千金者,其心胸宽大难以估量,这也是需要慢慢修习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耄耋之年还在为儿时的理想,孜孜以求之人,多么值得尊重。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这是两个典故,第一个《墨子·所染》:“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墨子,名翟(dì音迪),看见染丝而哀叹,把白色的丝放入不同的染缸中,就会出现不同的颜色。从而感悟:选择朋友的必要性,与社会风气的重要性。这个典故同时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翻版。

“诗赞羔羊”,是说《诗经·国风·召南·羔羊》穿着羔羊皮官服的官员,公家晚餐享用完毕,迤迤然地回家,那番悠闲享受的时光。这种状况只有太平年景民富国强特有的景象描述,也是作者心里向往的完美生活具体展现:那是“刑错四十余年不用”的“成康之治”年代。人心一同啊,美好生活,人人向往。

庚子年十一月二十四

千字文趣谈5(千字文趣谈六)(4)

清朝青玉灵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