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大劫案真实故事(1923年山东临城火车大劫案始末)(1)

津浦铁路通车后,外国人成为常客

火车大劫案真实故事(1923年山东临城火车大劫案始末)(2)

山上的土匪与外国人质

山东水泊梁山妇孺皆知,上世纪20年代,也是在山东,一支自称“山东建国自治军”的草莽武装轰动了世界,他们在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交通动脉津浦线上,制造了“民国第一案”。

1923年5月6日,一伙土匪打劫了一辆“国际列车”,绑架了三十余名外国乘客和三十名中国乘客,这一行动一时间举世震惊。

破坏铁路、劫掠火车,看上去有些许美国西部片的戏剧特征,但这伙民国时期的绿林草莽身上的中国本土色彩更为浓重——像《水浒传》中的宋江一样,他们干出惊天大案的目的却是想被“招安”。

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兵就是匪,匪就是兵。土匪做成了气候,便成为张作霖、张宗昌那样的一方诸侯。一伙以“招安”为目的的劫匪,一场轰动世界的火车劫案,反映出的是当日中国军阀林立“有枪便是草头王”的政治生态。

火车凌晨被劫

1923年5月5日,上午10点30分,上海开往北京的第二次列车准时离开上海站。

火车将要经过山东临城的一个弯道上,一节铁轨被卸了下来,一千多名土匪已经集结在铁路的周围;他们已经计算好火车经过的时间。午夜前后,火车进入山东。此时,大部分旅客已经熟睡。旅客们做梦也不会想到,这里,将成为本次列车的终点,而他们也将经历一场生死劫难!

在这列蓝钢快车上,有一批身份特殊的旅客。露希·奥尔德里奇小姐,美国石油大王家族成员,她是小洛克菲勒的妻妹,著名参议员纳尔逊的女儿。还有美国陆军军官艾伦少校和平格少校。意大利著名律师墨索,他是上海鸦片烟公会的法律顾问。墨西哥著名工业家威瑞阿。美国驻华记者约翰·本杰明·鲍威尔。

凌晨2点49分,列车司机最先发现了铁轨的异常,于是紧急制动。由于巨大的惯性,列车第二、三节车厢出轨,整列火车最后停了下来。

土匪冲进车厢,全部乘客被赶下车,土匪们分别洗劫乘客们的包厢和行李。一位罗马尼亚乘客,因为不愿听从土匪的摆布,抓起一把茶壶掷向土匪,结果被土匪一枪打死!此后再没有任何反抗事件。

一场民族危机即将爆发

临城火车劫案的消息迅速传到北京,整个北洋政府、上海工商界、各国驻华外交使团都对这一事件做出了快速反应。两天以后,全世界各主要报纸都在显要版面报道了这一爆炸性新闻。

5月6日早上,国民政府总理张绍曾收到了来自各个驻京外国公使的正式外交照会。北洋政府和列强间围绕临城劫案展开的外交斗争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紧张的各国公使们最担心这又是一次义和团运动的翻版,23年前从山东爆发的义和团运动始终是列强挥之不去的噩梦。

5月8日驻京外国公使团联合向北洋政府提出抗议,并严词责问。

利用这个机会,各驻华列强对北洋政府继续施加压力,并联名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其中有这几条:1、停止华盛顿会议所给予中国的利益;2、解散中国军队,将过剩军队退伍归农;3、中国政府的财政须受外国监督;4、水陆交通机关均驻扎外国军队;5、以外国警卫队占领中国的军事重地;6、停止退还庚子赔款;7、规定改革中国现状的方法。

事件的发展已经超出人们的想象,临城劫案突破治安事件的范围,即将成为列强扩大对华侵略的导火索。一场民族危机迫在眉睫。

交火一触即发

在这个一触即发的时刻,人们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事发地——山东临城。所有人都在问,干下如此惊天大案的究竟是谁?人质和劫匪又是如何消失在鲁南的茫茫大山中的?

就在劫持发生后的凌晨3点,临近驻军听到铁道方向的枪声。陆军第六旅立即派部队从火车站方向搜索追击。上午8点,政府军与向东北方向退进山区的土匪发生激战,由于土匪武器精良,政府军根本无法形成包围。

对峙持续了两天,根据美国人鲍威尔的记录,土匪要求他立即给交通总长吴毓麟和督军田中玉写一封信,警告他们,除非立即停火,否则所有外国人质,将一律枪毙!这封信是官方和已经到达临城的各国公使们得到的第一份重要情报。从信中人们才第一次知道,劫持事件是一个叫孙美瑶的人干的。

孙美瑶,二十五岁,五年前跟随他的哥哥孙美珠当土匪。一年前孙美珠被官军所杀,给他留下一支五千人规模的土匪队伍,这些人由各地流民、逃兵和一战中从法国回来的中国劳工组成。

鲍威尔的信的确起了作用,当晚,部队不再追击。土匪也借这个机会得到喘息逃回到易守难攻的抱犊崮山中。而此后又有一份秘密信件从山上传到外面。

几天以后世界各地的报纸上突然登出有关劫持过程的更详细报道。正是这份来自土匪内部的报告再次震惊了世界,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中国——山东——临城——抱犊崮。

报道是写在废旧烟盒的背面,在进入山区的路上,偷偷交给一位好心的村民,而这位村民几天后按照写下的地址,徒步走到济南,将报道交给美国济南领事馆。这份报告也出自鲍威尔之手。

事发48小时之后,田中玉已经调集两万部队将抱犊崮地区包围起来。

从5月6日开始,驻京公使团在1个月中连续召开了不下10次联席会议,向北洋政府发出多份外交照会。

艰难的谈判失败

鲍威尔从山上传出来的报告,让美国公使相信这次劫持事件不同于义和团运动,他将临城案定性为绑架和索要赎金;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武力解决,势必危及人质安全;美国公使认为,眼下当务之急是控制正准备大动干戈的田中玉。而想要控制田中玉,只有求助北洋政府幕后的实力派人物——曹锟。

曹锟,直隶天津人,1895年即跟随袁世凯,1919年12月,冯国璋病死后,曹锟被推为北洋军阀直系首领。此时的曹锟正在伺机赶走黎元洪,入主北京,而临城案的发生,恰好给他提供了与列强讨价还价的重要筹码。

5月7日,就在临城案发的第二天,美国公使舒尔曼与法国公使一起前往保定,秘密约见曹锟。两位公使与曹锟就临城案一事进行了协商,要求田中玉放弃武力围剿计划。不久,当法国公使离开后,舒尔曼和曹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密谈的内容已经不再是人质危机,而是如果曹锟当选总统以后,美国政府将给予的承认和支持。

在曹锟的直接授意下,田中玉终于没有擅自采取行动,政府军和土匪的僵持也为谈判创造了时机。5月10日,一个叫杨毓洵的人质被释放下山,带出孙美瑶的开价。

在孙美瑶开价的条件中,除了要求北洋政府将他的土匪部众收编,和以军饷的名义支付赎金以外,还提出了一项谁也没有想到的特殊条件。孙美瑶要求北洋政府划出一块近万平方公里的中立区,由他的土匪队伍对这个地区施行自治。

按照孙美瑶提出的条件,这块区域划定在山东—安徽—江苏三省交界地区,这块地区包括中原重镇徐州,并且将陇海、津浦铁路的交汇点囊括其中。

津浦铁路历来是英国划定的在华势力范围,徐州又是吴佩孚的老巢,这个国中之国的方案,不仅将动摇列强在华的利益,北洋政府也形同瓦解。尽管土匪们为了表达诚意释放了扣押的妇女和儿童,但北洋政府根本不可能接受。谈判陷入僵局。

5月20日,一股土匪从山外冲入抱犊崮,与围剿官军发生冲突,谈判也随即中断,人质的安全让人担心。第二天,山东督军田中玉紧急到北京向内阁述职,由于与土匪的谈判陷入僵局,使得围剿计划再次被提出。

田中玉要求政府和使团给予他军事行动的最终权力,但此时的北洋政府已完全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一向主抚的交通总长吴毓麟甚至提出了一个用自己换出人质的荒唐设想。无论是打还是降,他们最终都没能达成一致。

幕后指使逐渐隐退

在北洋政府和公使团骑虎难下的时候,德国天主教传教士——蓝法神父冒险进入匪巢,看望人质,并给人质带去了外界的消息;还将美国红十字会提供的食物和衣服送到人质手中。

谈判失败,土匪中一再有人声言要先杀掉两名人质要挟政府。5月25日,人质代表美国记者鲍威尔作为谈判中间人,取得政府和土匪双方的让步。

第二天,人质要求与绑匪孙美瑶谈判,但孙派出了他的副手郭琪才。谈判中,人们发现很多天以来一直在做翻译的一个会讲英语的土匪神秘消失了;在新的谈判中,土匪表示不再坚持划定自治区的条件。

事后,人们给予的最合理的解释是:这是土匪中不同派系的立场差异,当谈判僵持不下,事件无法收场的时候,一部分强硬的土匪和他们幕后的指使渐渐失去了对孙美瑶的信任,而逐渐隐退。

两天后,当鲍威尔和孙美瑶的谈判代表带着重新拟定的条件出现在枣庄火车站。孙美瑶竟然轻易就在谈判条件上作出了让步。经过鲍威尔等从中斡旋,官府与孙美瑶均有让步。31日,双方达成一致:1.政府不派军队剿攻,围剿官军退归原防;2.孙美瑶土匪队伍中有枪的人员编为正规军,由官府给款项作为孙部经费。

6月12日下午,双方在枣庄附近的十里河签订协议,约定官军即时撤防,孙部释放尚被扣压的全部外国人质,中国人质则迟至25日才全部释放。

根据1923年的档案记载,北洋政府最后决定收编3000人,另由政府拨款85000元作为孙部六个月的军饷。部队番号定为“山东新编旅”,由第5师节制,旅长孙美瑶。

诱杀孙美瑶

被“招安”的孙美瑶,命运和小说中的梁山好汉如出一辙。当上新编旅的旅长后,这个前土匪匪首领到的任务却是率部剿匪。孙美瑶立功心切,格外卖力,战果颇丰,但这并没有为他带来亨通的官运,反而招致杀身之祸。

1923年6月12日,临城劫案尘埃尚未落定,北洋军阀曹锟已成为这次事件的第一个获益者。就在临城案看似圆满解决的当天,即6月13日,被军警围困在家数天的大总统黎元洪,狼狈逃上去往天津的火车;下午4时,当火车行驶至天津杨村车站时,又被曹锟部下拦截。

直隶总督亲率千余军警扣留火车,劫持总统,胁迫他交出国玺。曹锟当上了总统。

无论人质、外国公使,还是在事件中丑态百出的北洋政府,除了一个人,几乎没有人认为临城火车劫案会就此了结。捅下天大娄子的孙美瑶难道真的能全身而退吗?

1923年12月,吴佩孚直接下令,授权山东督理郑士琦授命兖州镇守使张培荣将孙美瑶处决。这是一个精心策划的拘捕行动。事前,孙美瑶的两个团长周天松、郭琪才也早已经被张培荣收买。

1923年12月19日,枣庄中兴煤矿公司的宴会厅已经准备好了酒席,张培荣正等待着上任半年的新编第五旅旅长孙美瑶。宴会中,一队武装人员将孙美瑶拿下。

没有任何审判,1923年12月19日晚,在枣庄中兴煤炭公司门口,孙美瑶被就地斩首。“鸿门宴”唱罢,轰动一时的临城劫案就此落幕。

据《杭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