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送我上青云豆瓣短评(影评送我上青云)(1)

电影送我上青云豆瓣短评(影评送我上青云)(2)

《红楼梦》第70回中,大观园举行柳絮诗会,探春、宝玉、林黛玉等众人都将柳絮看做“无根无绊”之物,寓意轻薄丧败。而薛宝钗却反其道而行之,所作“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大有洒脱自在、超越悲喜之味。

这正是影片《送我上青云》片名的出处。单看这几个字,就充满着扶摇直上式的气势。

由姚晨监制并领衔主演、滕丛丛编剧并执导的女性题材电影《送我上青云》近日上映——贵州山水,氤氲朦胧,蓝绿色的天空似乎略有不解风情的压抑,又虚幻得不可触及,这是影片给人的第一感受。但结尾处女主对着空谷大喊三声“啊”“啊”“啊”,却又是穿破迷雾后的和解和通透。

迷茫、纠结、感悟、和解,这是一个都市女记者盛男所经历的,也是贯穿整个影片的节奏——盛男不幸得了卵巢癌,同时身陷原生家庭、伴侣的情感泥淖,沦落到靠卖文求得手术费用,被甲方贬低为不过是“跑业务”的……

电影送我上青云豆瓣短评(影评送我上青云)(3)

在死亡之前,盛男重新梳理头绪,真正直视了自己的欲望、人生信条,不断在泥淖中思考、追寻。

作为一部女性题材的剧情电影,影片呈现了社会与人生的百态,但百感交集之余,展现的却是生活的真实面目。这也引发了很多观众关于女性群体、关于人生的思考。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女性,通常都被定义为妻子、母亲、女儿……多为依附性、捆绑性的存在。因而,直面女性群体的生活困境、情感困境,是本片最大的亮点,这在大陆国产电影里非常少见。

电影送我上青云豆瓣短评(影评送我上青云)(4)

电影送我上青云豆瓣短评(影评送我上青云)(5)

如导演滕丛丛预期判断,《送我上青云》的主流观众是“三四十岁的女性,而且是城市里的”。影片中的盛男,就是这一群体的缩影,作为女性中更早开始独立的一类,她们更多地在追寻着作为个体的自我和价值所在。

在影片宣传过程中,《送我上青云》一直强调女性主义。但需注意的是,并不能简单粗暴地将“女性电影”定义为“反对男性”的电影或者“女权电影”,这就又陷入了另一个极端。女性电影产生、逐渐占据一部分市场的过程,是社会发展阶段更进一步的产物。

正如主演姚晨说,“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我们都是在试图理解,甚至很怜惜。你不能因为他们的生命力不够强、他们很怯懦就责备他们,他们是需要被体恤、拥抱的。”毕竟,迷惘、困顿、需要和解、需要被关爱的不只女性,每一个生命体都不应该被贴上某个单一的标签,都同样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

电影送我上青云豆瓣短评(影评送我上青云)(6)

电影送我上青云豆瓣短评(影评送我上青云)(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