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开画评分9.1,随后更是打破国产剧高开低走怪圈最终收获9.4的高分,主旋律扶贫剧《山海情》凭什么吸粉无数?一月开播,竟然就被观众们预定为“年度最佳电视剧”!“以为又是一部唱赞歌的主旋律电视剧,看了之后却直呼真香!”网友们纷纷评论到。为什么全国男女老少都爱看《山海情》?今天向sir就来分享分享自己的观察。
《山海情》主要讲述了青年村官马德福带领生活在我国西北偏僻山沟的乡亲们走出大山,开拓戈壁,艰苦创业,在福建对口帮扶的政策的支持下创造美好幸福生活,改善宁夏西海固地区生态环境的故事。宁夏多山,福建近海,这段东西互助的传奇佳话便是《山海情》剧名的由来。
一直以来,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网剧,其主要的消费群体是在18到25岁之间,经济压力不大,处于学龄或者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女性。19年《陈情令 》就是被广大女同胞抬上王座的。这种“得女观众得收视率”的现象导致电视剧的创作深刻受到部分女性观众心理和需求的引导。一般情况下,女性往往对感情,对两性关系,对恋人的陪伴,对自我情绪满足有着更多的向往和更高质量的需求,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在我看来,这也在客观上部分导致了国产剧在创作中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爱情剧泛滥。不管是什么剧,剧情里面肯定要开一条支线让男女主人公谈谈恋爱,以至于喧宾夺主,使整部剧失去重点。本来电视剧可以去探讨更深刻的话题,去谈人的生存状况,谈人的自我超越,谈人的自我救赎,谈人的犯罪心理,探人的谈谈为什么当代年轻人为什么不再去关心周遭的人了,谈谈为什么一个中年人会在某一天的夜里躺在床上某某流泪。总之一句话,人的生活,人类的生活不只有爱情。如果仅仅把创作题材限制于男欢女爱,年轻男女卿卿我我,那么这样的电视剧网剧创作市场怎能持续繁荣呢?而且我相信更加丰富的创作题材一定会受到所有人的欢迎。
男同胞爱《山海情》《山海情》就是这样一部剧。它把电视剧市场里缺乏存在感的男性观众拉了进来。这部剧有的是干事业,有作为的好男儿。剧中有的是兄弟情,战友情。我看这部剧时总是能想起我的弟弟,我中学小学时代的好兄弟,想起我在大学里一起做大创项目的好兄弟。总之,它抓住了男性群体独特的情感需求,满足了他们对理想男性形象的期待。这在奶油小生和小鲜肉泛滥的影视圈形成一股清流,因而受到欢迎。
女同胞也爱《山海情》
女性也很难不爱这部剧。《山海情》塑造了众多坚强温柔,胆大心细,有理想,有事业心的女性形象。有的是坚强而温柔的伟大女性。我看到有一则弹幕这样说到:“这才是大女主,国产玛丽苏剧学起来好吗?”而且这条弹幕点赞者众多,我想也从侧面反映了观众苦玛丽苏剧久矣的情况。剧中有远赴他乡,带领同乡人在福建闯出一片天地的麦苗,有公平如水,清正廉洁的县长,还有机灵火辣,敢爱敢恨的一娟。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也是在弹幕中呼声最高的当属热依扎扮演的水花。她是村支书马德福的青梅竹马,但父之命,媒之言却把她嫁给了别村一个完全不认识的男人。本来她想远走高飞,但因为担心父亲被亲家殴打,又从即将发车的火车上返回,嫁给了这个男人。后来她的男人在一场事故中失去双腿,无法劳动,整日唉声叹气,自怨自艾,牢骚满腹,但水花却以博大的,似水的胸怀包容着他,温暖着他,还用一个女子的肩膀撑起一个小破家全部的天空。热依扎把水花这个角色真的是演活了。笑时就咧开一排牙齿,漏出一点点牙龈——这是乐观可爱的水花;哭时就把嘴巴歪在一边,眼泪跟断了线的珍珠一样,说掉就“嗒嗒”地掉——这是委屈难过的水花;听说种蘑菇能赚钱就屏息凝神,眼珠子直溜溜地瞪着传授蘑菇种植技术的专家,耳朵像猫一样竖起来——这是认真专注的水花。多美啊,劳动女性!水花的存在总让我想起新中国早期的妇女们。她们吃苦耐劳,和男人同工同酬,真正做到撑起半边天。这样的女子,这样的人是没有困难和压力可以把她,她们压倒的!
水花纯真无邪的笑容
中年人很难不爱《山海情》《山海情》更是能引起诸多中年人的共鸣。剧中人物所经历的一切,这段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历程就是这些中年观众们人生的写照。《山海情》简直就像为他们写的传记。无论是为官一世,造福一方,稳步上升的马得福;还是从一开始在工地搬砖挖沙,后来开始做了包工头,成为建筑行业的一名小老板的马得宝;还是进电子厂打工成为“外来妹”,后来蜕变为葡萄园经理人的白麦苗,他们人生经历都是无数60后70后人生经历的缩影。他们是“改革开放”早期的生力军,排头兵。他们大多来自山沟沟里的农村,后来进城打工,然后有了自己的一点点小积蓄便开始了忐忑不安,患得患失的第一笔投资。再往后,敢闯敢干的人买了人生的第一部车,这部车很有可能是台方盒状的桑塔纳或者某款排量小的日本车。接着买了人生的第一套房子,不大但宽敞明亮。最后,在中年时实现财务自由和自我价值,孩子茁壮成长,父母安享晚年。这剧足以让我们的父母们热泪盈眶。
努力工作,艰苦创业的女工。她们是改革开放时期的代表人群。
当然人们爱这部剧的理由还有很多。用“包罗万象”和“描绘人间百态”来形容这部剧真是一点都不为过。在《山海情》里你既能看到像马德福这样出身农村,回报农村,扎根农村的青年好村官,但你也能看到麻县长这样欺上瞒下,大搞形式主义,为了政绩面子折腾百姓,贿赂腐化好同志的恶官;你能在剧中看见改善生活的光明前途和村民阳光灿烂的笑脸,也能看见通往致富之路上的各种挫折和挑战:有一次,村民们贷款巨资建蘑菇大棚,但生产出来的海量蘑菇却销售不出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蘑菇烂在棚子里或者被奸商以低价买走。这种生活面临巨大威胁,正当生活有了一点希望,一点奔头之后又迅速坠入绝望的场景十分有感染力。观看时,我总觉得我自己就是村民中的一员,我的心也随着他们的心焦躁起来,渴望亲手栽种的蘑菇能够早点以高价卖出。这就是《山海情》,有血有肉,积极向上但不夸大希望和善良愿望的作用,而是把真实,现实也毫无保留地展现给你看。就是这一个“希望”和一个“现实”贯穿全剧,奏响了《山海情》这部壮美乐章的复调,谱写了中国人民通过努力改善生活的史诗。《山海情》用短短二十三集生动展现了一个时代,一个伟大的时代。
新中国早期充满力量,自信无比的中国女性
一直以来,国产剧都和这样几个标签深深绑定起来:狗血、五毛钱特效、抠图、玛丽苏、霸总、撕逼、小三、堕胎、婆媳矛盾。最近的《大秦赋》和《上阳赋》里由年近半百的演员扮演在剧中不到弱冠及笄之年的少男少女的现象又给国产剧赋予了新标签——“装嫩”。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山海情》来了,它带着质朴纯真的西北方言走来了;带着那漫天黄沙,滚滚烽烟走来了;带着跌宕而不狗血的良心剧情走来了;带着演员惟妙惟肖的演技走来了;带着主创团队艰苦卓绝的创作精神走来了。
愿《山海情》能持续热播,也祝愿中国能持续产出类似《山海情》这样的良心好剧。
西北苍茫的荒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