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文希尔油画风景(比佛利ACCA画廊主推洪波近作夕阳山外山)(1)

NATIONAL SCENIC BY HONGBO www.artistscorner.us/upcoming-viewing-room www.artistscorner.us

凯文希尔油画风景(比佛利ACCA画廊主推洪波近作夕阳山外山)(2)

近年来,伴随着泼彩积色的大量实践,洪波的艺术创作进入了“红色时期”。

朱砂红,可以说是“中国红”,从长沙马王堆汉画到赵孟頫的《红衣罗汉》,再到李可染先生的代表作《万山红遍》,古今书画名迹几乎都能看到醒目的朱红色,既灿烂又沉着,既富贵又庄严,是中国人最喜爱的颜色。

洪波在画面上大量使用红色,是从画荷花开始的,先是用来勾染花瓣,后来满纸红云,整片荷塘朱墨辉映,不辨物事,红色的分量越来越重,肌理的呈现越来越丰富,抽象的成分越来越浓,红色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色调。

画家用色当然不止于朱砂,是深红浅红和浓墨淡墨的交响。在泼墨泼彩过程中,通过引导彩墨的流向,让墨和色在宣纸上流动、碰撞、融合、排斥、渗透、沉淀,形成变幻莫测的效果,然后经过画家的无中生有,虚中求实,显影出与客观物象若即若离的对应关系。

将多年积累的花鸟画泼彩积色技法运用到山水画中来,洪波先生做了大量的尝试,今年上半年完成的丈二巨幅《夕阳山外山》,是这组探索的集大成者。

凯文希尔油画风景(比佛利ACCA画廊主推洪波近作夕阳山外山)(3)

画家洪波

画面描绘的是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壮观景象。科罗拉多大峡谷是美国的风景名胜,沟壑纵横,岩石裸露,少有植被,再加上晴热少雨,阳光照在山岩上呈红褐色,放眼望去像是置身火星,一种洪荒之美扑面而来。洪波多次到大峡谷采风,发现用传统的笔法很难画出眼前的洪荒之境,需要新的画法来表现,于是,泼墨泼彩和积色派上了用场。

欣赏《夕阳山外山》,层层叠叠的山峦充塞了整个画面,最精彩的是近景的泼彩泼墨部分,仔细观赏,泼彩泼墨在画中起到三个作用:

一是调整画面虚实。没有虚实不成画面,传统中国画讲究虚实相生,要靠云遮雾罩等留白手段营造虚实和层次关系,但这些手法显然与大峡谷的实际感受不符,洪波先生以实为虚,通过近景泼墨泼色的抽象感与中远景勾皴点染的具象山体形成虚实对比,近景的抽象又有了摄影中常见的景深控制的“失焦”效果。 “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朱墨相溶的块面又像是云影天光在山体上的投射,从而让虚实相接而不感突兀,适当的留白为整幅画面增加了“气口”达到了满而不塞的效果。

凯文希尔油画风景(比佛利ACCA画廊主推洪波近作夕阳山外山)(4)

二是丰富山石质感。亿万年的自然侵蚀造成了岩石表面粗粝的质感,很难用国画语言表现,洪波先生利用墨色和矿物质颜料的颗粒沉淀,很好地表现出岩石的自然纹理,增加了画面的厚重感。

三是辅助画面气势。山水画创作,“得势”很重要,传统山水画主要通过山脉走向、水路萦回、云气流动来造势,这三招到了大峡谷全部失灵。《夕阳山外山》借用泼墨泼彩造成的流动感,补足了画面的气势。

“用中国画画美国山水”,是洪波先生坚持十多年的实践探索,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忠于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感受,是洪波先生探索前行的根本指归,《夕阳山外山》的创作,标示着洪波先生探索的脚步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凯文希尔油画风景(比佛利ACCA画廊主推洪波近作夕阳山外山)(5)

名称:夕阳山外山(Sunset of Grand Canyon)

规格:144x367cm

款题:夕阳山外山,写科罗拉多大峡谷印象,庚子夏,出海堂主洪波。

钤印:洪波(白),出海堂(朱),云光岚彩(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