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我是陈小哥。

发的第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对日式厨刀里面和包丁的理解。

平时我们所说的日式厨刀,最常见的可能就是刺身刀。但是,一些西餐的牛刀呀,小刀呀,甚至中式的菜刀也可以叫做日系厨刀,为什么呢?

1、这个刀是日本厂家产的。

2、这个刀从日本流过来的。

3、这个刀是日本匠人打造的。

放大来说,小哥觉得,不论刀型,只要是日本产的,都可以合理地叫做“日系厨刀”。当然,同时这些刀最好是用日本的钢材制造的。

最有用的几类厨刀(何为日系厨刀日式厨刀)(1)

我之前看到的刀铺推荐文

平时我们会看见日本刀有什么“青纸钢”、“白纸钢”这些名号。其实就是日本的钢材经过一系列的去杂质、提高碳含量等工序,让钢材的硬度发生变化,然后根据硬度进行分级,得出来的名号。

最有用的几类厨刀(何为日系厨刀日式厨刀)(2)

安来钢的进化

如上图,从基础钢材去杂质,得出基础的黄纸2号。然后再提纯,得到白纸钢。白纸钢增减碳含量得到白纸的派生钢。越往上,钢材就越硬,研磨难度越高,刀刃越耐用,但也越脆,容易崩。

所以,有此前提的话,无论什么刀型,我们都可以理解为“日系厨刀”。

那么,今天想要说的“和包丁”又是个啥呢?

看字面意思,可以看得出,“和”就是日本,“庖丁/庖丁”就是日语里面厨刀的意思。但并不是所有刀都可以叫做“和庖丁”。例如中式菜刀,哪怕是满足刚才的前提,属于日系厨刀,但它不可以叫做和庖丁。它属于外来品。

最有用的几类厨刀(何为日系厨刀日式厨刀)(3)

和庖丁

而我们常见的“刺身刀/寿司刀”这一些,则属于比较传统意义上的“和庖丁”。

日语读作“WABOUTYOU",假名写作わぼうちょう。

比较经典的组合就是:

1、薄刃(USUBA/ うすば)

最有用的几类厨刀(何为日系厨刀日式厨刀)(4)

薄刃(USUBA/ うすば)

2、出刃(DEBA/でば)

最有用的几类厨刀(何为日系厨刀日式厨刀)(5)

出刃(DEBA/でば)

3、柳刃(YANAGIBA/やなぎば)

最有用的几类厨刀(何为日系厨刀日式厨刀)(6)

柳刃(YANAGIBA/やなぎば)

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单刃”,日语里面写作片刃,罗马音是KATABA,假名写作かたば。

最有用的几类厨刀(何为日系厨刀日式厨刀)(7)

两刃与片刃的区别

也就是,我们的中式菜刀,两面都有刃,磨刀的时候,两面都比较需要花功夫。而这三把刀,只有一面是有刃的,另一面是一个带有肉眼难以看见的弧度的“平面”。所以磨刀的时候,一面比较费工夫,另一面轻修即可。

而和庖丁是不是必须是片刃呢?那当然不一定。例如很经典的家用厨刀,菜切和三德。

菜切就是把薄刃做成双刃的,并且把刀身做得非常的薄。而三德跟出刃很像,带有弧度,被称为万能刀,因为它能适用于各种场面,也是家庭用刀的常见选项。只不过以上两者都很薄,强度不大。

菜切なきり

最有用的几类厨刀(何为日系厨刀日式厨刀)(8)

菜切

三徳さんとく

最有用的几类厨刀(何为日系厨刀日式厨刀)(9)

三徳

而上述的三把刀,薄刃、出刃、柳刃为什么会作为经典组合被拼在一起呢?因为它们各自的功能组合起来,就能让厨房拥有一个基础的切割工序处理能力。

首先,薄刃。常见的用法就是用来切菜,各种蔬菜。然后核心功能就是可以把一些需要切丝的蔬菜片薄。手法就是我们能在一些纪录片里面看见的“KATSURAMUKI”写作“桂剝き”,假名是“かつらむき”。片出来切丝,就是我们常见的萝卜丝。

最有用的几类厨刀(何为日系厨刀日式厨刀)(10)

用薄刃进行桂剝き

其次出刃,拥有非常厚的刀身,所以强度很大,能承受砍剁的工作。配上它尖尖的刀尖和相对较薄的前端,这把刀就很适合用来杀鱼。而前半部分,有强度也有锋利度,去冲断鱼的小骨头,非常好使。

最有用的几类厨刀(何为日系厨刀日式厨刀)(11)

用出刃杀鲷鱼

最后就是我们搜“日本刀/日本厨刀”基本上都能看见的柳刃。这把刀,刀身非常长,而且磨刀要求比其余的都高,因为它负责的是“日本料理的灵魂”片生鱼片。虽说其实生鱼片的重要性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但处理鱼的工序里面,这把刀的地位非常高。常用作对已经杀好,去掉骨头的鱼肉进行最后的处理。基本上这把刀就是收尾的,切完可以直接入口的了。

最有用的几类厨刀(何为日系厨刀日式厨刀)(12)

用柳刃拉鱼皮

以上就是小哥对于日式厨刀里面“和庖丁”的个人理解,希望各位会喜欢。请多指教,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