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81年,周简王五年,春秋鲁成公十年,《左传》记“丙午,晋侯獳卒”。晋景公是毫无疑问的一代霸主,在位十九年。晋景公去世之前晋国和郑国一直关系紧张,景公就在去世前不久还和齐国、宋国、卫国、曹国一起伐郑。

晋景公晚年晋国与曾经一度争霸的楚国关系缓和。楚国郧县县尹钟仪被郑国献给了晋国。晋景公见到钟仪,并把见面的情况告诉范文子士燮。士燮说钟仪是个君子,主张把钟仪放回楚国以促成晋楚之好,景公听从了士燮的建议。钟仪回去之后,楚共王又派公子辰即太宰子商到晋国,令楚国和晋国缔结了和约以修两国之好。晋景公去世的这一年春天,又让晋国大夫籴茷入楚,回报楚太宰子商的出使。

但是晋国对待郑国的态度截然不同。晋国新的中军将栾书伐郑之后,晋人杀了郑国求和的大夫伯蠲。救郑的楚国已经和晋国缔约和好了,但是晋国对郑国态度一直强硬不变。郑国背晋盟楚,晋景公很生气,把郑国国君郑成公扣留在铜鞮。铜鞮在山西沁县,这个地方有晋国的别宫。郑国人包围许国,假装不着急救国君。郑国大夫公孙申出了一个主意,“我出师以围许,为将改立君者,而纾晋使,晋必归君。”我们兵围许国,假装打算要另立国君,暂时不要派使臣去晋国,这样晋国一定会把我们的国君放回来。

春秋新霸主晋文公是怎么崛起的(春秋霸主晋景公临终前做了一个噩梦)(1)

晋景公让卫定公的弟弟黑背伐郑。然后晋景公会同鲁成公、齐灵公、宋共公、卫定公、曹宣公一起伐郑。于是郑国公子班按照公孙申的主意新立了公子繻为郑国国君。但是郑国人不认这个新君,杀了公子繻又重立公子髡顽为郑国国君。公子班也逃到许国去了。这时晋国不得不放了郑成公以求和。栾书说的理由是“郑人立君,我执一人下来,何益?”郑国有了新国君,我们手里这个郑成公就成了一个普通人,一点用没有,不如就放了他吧。

实际上是因为,这个时候晋景公生了病。

《左传》里写到晋景公死前的情景,饶有意味。“晋侯梦大厉”,晋景公临终前梦到了一个大大的恶鬼。这个鬼的形貌“被发及地,搏膺而踊”,厉鬼披散头发,头发一直拖到地上,鬼捶胸顿足地跳着脚大骂说,“杀余孙,不义。”鬼对晋景公说:你杀了我的子孙,这是大不义。所以,有人据此猜测,这个厉鬼,是“赵衰”,或是赵氏祖先,因为晋景公杀了赵衰的儿子赵同、赵括。厉鬼说,他已经得到了皇天上帝的允许,要为自己的子孙报仇。厉鬼法力很大,毁坏了宫门和寝门,一直走进来。晋景公很害怕,就躲进内室。但是厉鬼又闯入内室。

晋景公求救于巫,请了一个桑田的巫人来问吉凶。桑田指现在河南灵宝,原来属于西虢国,后来西虢被晋所灭,桑田就成了晋地。巫不用问就讲述了晋景公梦中的情景,和晋景公的梦境一模一样。巫预言说,“不食新矣”,意思就是说景公将不能吃到新麦,也就是说晋景公会死在新麦收成之前。

春秋新霸主晋文公是怎么崛起的(春秋霸主晋景公临终前做了一个噩梦)(2)

晋景公又派人到秦国去求取良医,秦桓公就派秦国的名医,名字叫“医缓”的人来给晋景公诊病。医缓还没来,晋景公又做了梦。这次梦到“二竖子”,就是两个小孩。两个小孩在聊天,一个说,“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意思就是说,这个人是个良医,恐怕会对我们造成伤害,我们还是赶紧逃吧。另一个说,“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意思是说,我们住在肓之上,膏之下,他能把我们怎么样?不用怕他。肓,指的是胸腹之间的横隔膜;膏,指的是心脏下方有脂肪处。

医缓来了,看了晋景公的病,说已经是没办法治了。“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医缓说,景公的病在肓之上,膏之下,艾炙不能用,针刺够不着,药力也达不到,已经治不了了。果然和晋景公梦中的二竖子说的一样。晋景公觉得医缓确实是个良医,于是就赐给他丰厚的礼物让他回秦国去了。晋景公的噩梦留下一个成语“二竖为虐”,形容疾病缠身。

六月丙乖,晋景公想尝一尝新麦做的饭,就让主管籍田的甸人献上新麦,让负责饮食的馈人做了新麦饭。晋景公让人带来那个桑田的巫人,让他看到新麦饭就摆在自己面前,然后杀了巫人。就在将要吃新麦饭的时候,晋景公忽然觉得肚子好胀,想上厕所。上厕所的时候晋景公跌入厕坑而死,果然没有吃到新麦饭。

春秋新霸主晋文公是怎么崛起的(春秋霸主晋景公临终前做了一个噩梦)(3)

有个小臣,“晨梦负公以登天”,大白天梦到背着晋景公升天。等到中午,果然是他把晋景公从厕坑背了出来。于是以这个小臣为晋景公殉葬。

晋景公死后,鲁成公去了晋国,被晋国留下让他给晋景公送葬。冬天安葬了晋景公,《左传》说“公送葬,诸侯莫在”。只有鲁成公一个人为晋景公送葬,诸侯其他一个也不在。一直到第二年三月鲁成公才被放回鲁国。因为晋国觉得鲁国背晋归楚。

晋景公的儿子太子寿曼继位,史称“晋厉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