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好喜欢梁朝伟啊。
我承认之前写的我爱渣男系列,都是乱扯的。
其实我爱的不是渣男,而是梁朝伟演的渣男。
今天再来说一个,《新难兄难弟》里的楚原。
一个奉行“既然我当不上男医生,那我就专泡女医生”的大烂人。
烂到难得有次美女在旁,坐怀不乱,就对自己产生了深深的怀疑:难道我良心发现了?
当然下一秒就拨乱反正了:不会的,我这个人从来没有良心。
我们老实人去心理诊所都是去纾解情绪的,渣男是去纾解性欲的。
跟女专家衣服还没穿利索,见到另外科室的女医生,立刻就给对方无线充上了电。
老爸心脏病发,趟进重症监护室,他终于在病床前反省自己:
这个时候,我应该非常伤心才对。然后话锋突变:但我此时只想却干一件不该干的事。
就是和刚刚路过的不知名女医生脱衣服。
下一幕,他已经和女医生从小儿科诊室走出来,提裤子系皮带了。
这是只有老港片里才会看到的角色。
梁朝伟时年30岁,进入颜值巅峰期,演遍了形形色色的渣男。
有滥交的;有出轨的;有既当贱男又立牌坊的。
有时一晚上跟7个老婆内什么,体力不支被抬了出来。
有时白天浪荡不羁爱自由,晚上一个人又躲在角落里偷偷落泪。
都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只是脱离不了低级趣味的大俗人。
总说老港片什么都敢拍,其实他们无非拍出了四个字:人性本贱。
那会儿的观众,没人想去电影院里接受三观教育。
要看人五人六假正经,出门前照照镜子就是。
看戏当然要看镜子照不到的、见不得人的东西才过瘾啊。
只要观众爱看,电影人就什么都敢拍,反正他们也不承担教化歌颂的任务。
娱乐圈就是纯粹拿来娱乐的。
于是万物皆可戏谑,皆可冒犯,经常疯起来连自己都搞。
王晶会安排一个假王家卫掐假王晶的大肉脸,贱嗖嗖地说:没有你搞屎尿屁掐烂钱,怎么会显得我有深度呢?
尔冬升找来刘青云演自己,一个赔了钱的导演,被观众骂到跳海自杀。
那时的观众是这样的。
片子不合心意,可以站起来破口大骂:哪个导演拍的?叫他出来,我要“砍”死他!
观众买了票看他们的戏,就形成了一种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你卖出的货和服务没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一星差评好像也没什么不对。
倒不是说艺人就低人一等。
走出电影院,走进茶餐厅、计程车、律师楼,他们不再是演员,而是食客、乘客、委托人,那又形成另一组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这是香港精神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搵食啫。
老港片里有句万金油台词:大家出来混,无非就是求财嘛。
一句“混口饭吃”,抹平了所有差异。管你是大明星还是茶水姐,是大医生还是快递员,在搵食面前,都是同样的人。
我以前采访罗嘉良时,他跟我讲过一个细节,在TVB,哪怕是梁朝伟,也要排队等化妆。
这大概就是最朴素的职业精神了。TVB那么会拍职场剧,可能根源就在于此。
上一篇写的许鞍华,也经常提起这种独特的城市文化。
她前几年拍了部香港抗战故事。电影本身很一般,我一度觉得她拍了部神剧或者献礼片。
前几天看她那部纪录片《好好拍电影》,才醒悟是我想偏了。
片子没拍好是技术问题,但她的初衷还是想讲一件“只有香港才会发生的事”。
一群普通市民提着脑袋,为了民族大义,舍生忘死。
但没有人是职业英雄、职业道德家。他们就是杂货店老板、码头工人、计程车司机,家庭主妇或者普通学生。
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活下来的人,继续上学、卖货、开出租,继续搵食啫,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仿佛不曾发生。
港娱有个经典大IP,从60年代一直拍到90年代末,核心就是在讲这个话题。
开头说的梁朝伟那部片,就属于这个系列——难兄难弟。
各种版本的难兄难弟,主体故事背景都发生在60年代。
最早的《难兄难弟》是部1960年的粤语老片,谢贤和胡枫主演。
《新难兄难弟》(1993年)里的梁渣男,就出生在这个时期。
60年代是他爸梁家辉的花样年华,却没给他留下什么好印象。
他们住的春风街,只有贫穷和拥挤,赌鬼和舞女,还有没用的义气。
等他长到30岁,长成了绝世渣男,春风街早都拆了,但还是他心里挥之不去的阴影。
他觉得自己之所以当不成有钱人,就是因为出生在贫民区,有个义字当头的老爸。
直到老爸病危,他和不认识的女医生穿上衣服,才想起自己从没真正理解过他爸。
为什么60年代的人,价值观是那样的?
为什么整天把“不要紧,同乡就是兄弟”挂嘴边?明明是个一事无成的路人甲,还街头奇侠上身,老想着扶危济贫?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他靠一些胡编乱造的手段,从90年代穿越回30年前,重走一遍春风街,重新认识一遍他老爸的花样年华。
关于60年代的香港,王家卫直接叫它“花样年华”。
另一个时空里的出轨男兼小三梁朝伟住的公寓楼里,不知谁家的无限电,响起过一首《双双燕》,里面唱着:
自家粮食自家找
自家房屋自家造
但愿借点小地方
暂避大雨和风暴
等待雨过天晴朗
咱们又向他方跑
《双双燕》
唱出了那个时期的香港氛围。
战后婴儿潮一代还没长大,后来被津津乐道的本土文化还没扎下根来。
彼时还是典型的移民城市,是中转站,是避难所。人们总期待“雨过天晴,又向他方跑”。
代表旧日派头的上海人聚居区里,听的都是“自家粮食自家找,自家房屋自家造”,其实也是一砖一瓦从头来过的意思。
何况难兄难弟住的贫民区春风街。香港人的搵食精神,大概由此而来。
漂泊到这里的人,天然是同病相怜,自然少不了同舟共济。
梁渣男他爸梁家辉总把“同乡就是兄弟”挂嘴边,到处充老大、帮人平事也就可以理解了。
最有名的一版《难兄难弟》,应该是1997年TVB拍的电视剧,演的是60年代粤语片时代的港娱圈。
剧里出产过一张著名的表情包。
男主罗嘉良昂首挺胸说,我拥有中国人的传统特质——贫穷。
他就住在春风街,可能在平行宇宙里,还和梁家辉当过邻居。
出外穿着一百多快的西装,口袋插墨水笔,手握打火机,戴手表。
自称有了这身行头,一句话里再夹几句yes、no,就是体面新香港人了。
其实全部家当只有一摞当票。交不出房租被赶出来,最好面子的人,只能跑去朋友家,厚着脸皮蹭住蹭吃。
是爆笑喜剧没错,但笑过后,总还有点心酸。
这条街上,奶茶西施阿珍被亲生父亲卖到南洋当妓女。
最机灵懂事的孩子是个逃难出来的孤儿。
舞女转行做了女演员,演的是在众人面前脱衣解带的风月片。
还有个叫冯人坑的逢人坑,专以坑蒙拐骗为生……
这部剧演的既是60年代港娱圈八卦缺德事,也是一幅小人物浮世绘。
嬉皮笑脸背后,都是一部又一部底层血泪史。
平行宇宙里的梁朝伟,从小就通过这条贫民街悟出了一个道理:
有钱人之所以有钱,是因为他们爸爸有钱,反之亦然。
所以他看不起他爸,把自己的不得志都赖到他爸头上。
在他眼里,一个没钱的人等于失败的人,像他爸这样一个失败的人还总想着兼济天下,就显得更失败,更讨人厌。
直到他穿越回去,竟然意外被他爸的街头侠客精神打动了。
梁渣男和舞女交朋友,和拉黄包车的做情敌,和左手一只弟右手一只妹身后还背着一个胖娃娃的穷小孩踢球……
可以在这群小人物身上,看到(那个时期)中国人的另一个特质:
虽然贫穷,但总有一种天真的乐观主义,会用自嘲来消解苦难。
梁家辉虽然口袋里没有半毛钱,一点不妨碍他整天路见不平、挺身而出。
为孤女出头,替赌徒还债,代表街区和有钱人谈判……
在一个被西方殖民的社会里,小人物一无所有,就凭着中国人最朴素的道德观,来维护和他一样小的人物,简直近乎穷人们幻想出的超级英雄了。
60年代正好是武侠小说风靡的时候。《花样年华》里梁朝伟和张曼玉最早就是靠聊金庸,才慢慢走向神交的。
老说中国人最会审时度势,会见风使舵,把厚黑当学问,当处世圣经。
但其实我们最爱的小说,讲的都是良知济世,不论穷达的故事。
向往的爱情也是萧峰和阿朱,小龙女和杨过那种抛弃世俗偏见的爱情。
清明潇洒,天高海阔才是中国人的理想精神世界。
但因为“中国人的传统特质”,侠义心肠和搵食啫同时混合在一起,最后全都浓缩进香港电影的里里外外了。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2202年了,我们还在一遍遍回顾老港片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