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包公误》舞台剧本由周鸿俊、杜政远、赵世伟、南剑青根据扬剧《包龙图误断狄龙案》改编,电影剧本由周鸿俊、杜政远、张金铭、陈方千根据豫剧《包公误》第3稿改编,导演陈方千,舞台导演高俊、陈国宝,音乐设计卢怡、倪翠平、孟玉骧、尼树仁,新郑县豫剧团、原开封地区豫剧团联合演出,李良魁、方珍兰、朱巧云、单绍莲主演,河南电影制片厂1981年拍摄成戏曲影片,黄河音像出版社2006年出版影碟。

本片没有中文字幕,河南戏迷听河南戏,况且主要演员都吐字清晰,听起来不受什么影响。但对外省观众及经常不看戏的青年观众,欣赏起来要多少有些不便,所以有必要先对这场戏的剧情做个比较详细的介绍。

包公李斯忠(李良奎的包公误电影)(1)

《包公误》讲得是北宋仁宗年间,执国太师庞文伙同其女儿西宫娘娘庞银花,乘皇帝病重和丞相包拯年迈体衰告病休养之机,勾结西夏番邦,妄图里应外合,灭宋杀君,篡夺皇位。庞氏父女策划了"一箭三雕"的毒计。他们假传圣旨,把边关主帅狄龙召回京城,让刺客庞血化装为宫门太监,骗用狄龙的佩剑杀死太子,想借此激怒皇后,借皇后之手杀害狄龙,并挑起皇室对包拯的怀疑。目光敏锐的皇后对包拯深信不疑,决定将狄案交给开封府代理府尹包拯之子包贵审理。包拯担心儿子难于断此要案,便抱病回府亲审狄龙。庞文父女生怕阴谋败露,再次施展奸计,企图借包拯之刀夺狄龙之命。在审理狄案的过程中,一向断案如神的包拯因除奸安邦心切,急中失慎,轻信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证据,误将狄龙判为刺杀太子的凶手。善于独立思考的包贵,坚持开封府廉明公正、胆大心细的的断案作风,抓住可疑的蛛丝马迹,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见解,但是,他的见解没有被包拯采纳。庞氏父女在狄龙身陷囹圄之后,加紧勾结番兵入侵中原。就在大宋王朝遭受严重威胁的时刻,兵马娴熟的狄龙之妻段红玉不顾身家委屈,自原领兵奔赴边关,平贼保国。狄龙入狱后,众人议论纷纷,特别是包贵一而再,再而三地据理争辩,促使包拯冷静地回味了判决狄案的详情细节,发现了重要纰漏,他立即着手进行深入的察勘,终于弄清了案情真相。尊重事实的包拯,一经发现自己断案有误,便毫不迟疑地坚决改正。他亲自为狄龙昭雪,向狄龙赔情,并要以严惩自己过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法律的尊严,促使各级官吏谨慎执法。正当包拯要自我惩办时,皇后驾临包府,转述了皇帝的旨意:褒扬包拯一贯扬善除恶的功绩及其严于律已,勇于改过的品德,免于追究其办案中的过失。最后,包拯在臣民百姓的一片拥戴声中,将通敌谋叛的庞文、庞银花等罪魁祸首处以极刑。

李良魁饰演包拯,方珍兰饰演包拯之子包贵,朱巧云饰演狄龙之妻段红玉、单绍莲饰演皇后。后两位演员大家十分熟悉,现在介绍一下前两位。

包公李斯忠(李良奎的包公误电影)(2)

李良魁,河南省杞县泥沟乡孔庄村。出身于梨园世家,父亲李洪健(1918——)早年拜名须生程兰亭为师,上世纪40年代末以《反徐州》、《烧纪信》、《秦琼打擂》等剧目名噪开封剧坛。建国后任杞县共和剧团、杞县新生剧团团长。他有两个儿子李良廷、李良魁都是开封豫剧团的名演员,上电影、拍电视,蜚声中州艺坛。50年代,豫东就流传有“杞县的戏不用看,大羊二羊(李良廷、李良魁的乳名)李洪健”的民谣,说明李良魁那时就出了名。他以唱包公戏为主,但也演丑角,常演剧目有《包公误》、《穆杨会》、《芝麻官后传》等。

万珍兰(1956——),河南省新郑县观音寺万庄人。1971年考入新郑县豫剧团学戏,主攻小生,曾先后师从王素君、赵义庭等。以饰演《白蛇传》、《青蛇传》主要角色著称。在电影戏曲艺术片《包公误》中饰演包贵获主角奖。 这场电影有两个看点,一是包公在审案中也会犯错误,几乎把好人定为死罪,当明察细访后,发现纰漏,又敢于承担责任,为受害者平反昭雪;二是欣赏李良魁的唱腔了。

包公李斯忠(李良奎的包公误电影)(3)

朱巧云

在豫剧黑头演员中当然要首推李斯忠了,除他之外,开封的李良魁可以说是自成一家。由于发声方法、上力部位不同,他的演唱风格与传统的黑头唱法有较大不同,着实让人耳目一新。他基本上用的是本嗓,个别地方大小嗓相结合,并吸纳老生的唱法,形成了他苍劲浑厚,委婉细腻的唱腔特点,做派稳重大气。在《包公误》中,他感情充沛的几大段唱腔(如“万不能误杀忠良臣”等),成功地褒扬了包拯疾恶如仇,惩奸扬善的浩然正气。《包公误》中还展示了包拯办错案后无比悔恨,勇于纠错的高风亮节。值得着重指出的是,李良魁把握住了包拯既是官,又是儒的性格的双重性,比较准确的把这位大学士的“儒气”演了出来,且包公形象书卷气十足,这是我喜欢他、推崇他的原因,郭建民在《跪韩舖》中饰演的包公就借用了他的演唱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