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冷门罕见稀有科幻电影名字(被光抓走的人这部知音体)(1)


一道突如其来的白光,照走了那些令电影《被光抓走的人》的主角们心神不宁的“一对儿一对儿”的人。


依影片的官宣口径,《被光抓走的人》的故事创意来源于以编剧身份成名的导演董润年的一个“脑洞”:“如果有一道神秘的光把一部分人抓走,社会的平静与法则被打破,我们该怎么办?”


日本冷门罕见稀有科幻电影名字(被光抓走的人这部知音体)(2)


事实上,除倚赖同一脑洞成型的李诞小说《在白光后》外,在影片问世前,剧集《守望尘世》及现象级的“复联”第四部都套用过类似的“人间部分蒸发”设定——前者2%人口消失的触发毫无征兆,而清除一半生命的后者则需要灭霸的一声响指。


同《守望尘世》的叙事逻辑类似,那些“凭空消失”的人再也没以任何实体形式出现于影像现实,所以《被光抓走的人》实际观照的正是那些“被光留下的人”;而他们因“活下来”背负的“罪名”,是没有爱情。


日本冷门罕见稀有科幻电影名字(被光抓走的人这部知音体)(3)


在影片展示的几组模型中,有爱情消散但仍要硬撑面子的中年夫妇,有即将领证却没有被光带走的准夫妻,有用极端行为宣泄禁忌恋人消失之痛者,更有因玩爱之徒的消失而“聚”在一起的原配与小三、小四、小五……


套着《知音》体的伦常奇情框架,影片的叙事风格却颇为写实。化名宜江的湖北宜昌为全片提供了极富烟火气的小城背景,楼宇、街道、人群都是中国观众日常可即的熟悉样貌。方言环境中,“空”车撞车后引发的群众反应、同学会上黄渤死要面子的微表情调动及白客压抑感情的脸掩盖不掉的痘印,都在用高度生活化的真实颠覆着影片仅有的“科幻感”


日本冷门罕见稀有科幻电影名字(被光抓走的人这部知音体)(4)


之所以说“仅有”,是因为《被光抓走的人》的科幻立论点仅仅局限在那个“脑洞”里——或者更“刻薄”地讲,仅呈现于白光出现时的“晃屏”甚至片名六个字的字面意义中。很多因“科幻”标签走进影院的观众,观后给出差评的理由也是这个设定的“有头无尾”“光从哪里来”及“光抓走人的原理”这两大核心科技都没给个解释就完了?


对此,做客《今日影评》未来事务管理局创始人姬少亭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在她眼中,《被光抓走的人》通篇所叙说的情感迷局正是由它开篇的科幻设定引发的一场思想实验,少了这一设定则后续讨论就完全失去意义。


《被光抓走的人》究竟是不是科幻片?有意将此问题留待大家讨论的老编无意在此多做讨论,因为随着剧情推移,就像其间莫名其妙出场“上了个厕所”的王菊一样,你会在渐渐陷入人性情感思索的过程中不自主般接受这一无解却自然的奇怪设定。


日本冷门罕见稀有科幻电影名字(被光抓走的人这部知音体)(5)


相比拥有爱情者结对消失的“粗暴”呈现,留守“无爱”人士间存在或强装的情感却成为可供细密研究的丰富样本。极端如准夫妻及边缘恋爱者自伤、伤人的暴力宣泄,荒诞如原配联手小三、小四等在对花心丈夫情路探秘中寻找自我,平淡如中年夫妇归于日常生活的亲情牵绊,概括而言无非是对情感二字的终极回答


日本冷门罕见稀有科幻电影名字(被光抓走的人这部知音体)(6)


建立于一对一忠贞基础的现代婚恋观,被猝不及防的不可抗外力撕去了虚伪假面,令亘古无解的情感疑问被推至亟需解答的风口浪尖。可以给出解答的人,无疑都是在情感漩涡中最为深陷者;而催交考卷般必须给出解答的迫切,更令试图掩盖虚伪的新式虚伪,在没有爱情的新场域中成为对“爱情”的定义。


在人人都能给爱解答、为爱定义的新世界中,谁又能说这些无爱之人不懂爱呢?


日本冷门罕见稀有科幻电影名字(被光抓走的人这部知音体)(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