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自家孩子,就不要比较了。”当被问到对哪个坑的挖掘比较满意时,一位考古人员的回答,让许多围观网友露出了会心一笑。央视新闻连续3天的“三星堆宝物清点大直播”,每一件文物都在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每一件文物都在调动大家的好奇心,也在唤醒国人的历史文化情结。

考古文化千年对话(热评考古撞上)(1)

此次新发现的国宝级文物——青铜神坛

走得更近,网友对文物的理解和关注在不断加深。三星堆再上新,新发现的六座“祭祀坑”已出土编号文物近万件。新出土的文物各具特色,网友直呼太有“反差萌”:长130厘米、高75厘米、100多斤的青铜大面具,与它相对着实震撼;金面罩鼻腔内则有一颗直径不到2毫米的金珠;新发现的国宝级文物——青铜神坛体积庞大,造型奇特,为以往未见过的新型器物;新出土的青铜小立人像,因为头上独特的造型,被称为“三星堆小奥特曼”。

考古文化千年对话(热评考古撞上)(2)

历史文化遗产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距离不再遥远。直播关注三星堆的“烟火往事”,引发网友生活气息十足的讨论:古蜀人住什么样的房子?过着怎样的宴饮生活?是一袭丝绸还是棉麻加身?此外,大家还热议三星堆“动物园”营业、三星堆“选美”冠军是谁等等话题。人们在共同接触、理解、观赏与分享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历史文化遗产的魅力。不说话的文物正在跟越来越多的人展开“对话”和互动,连通过去、现在与未来,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其突出的文化和社会价值。

考古文化千年对话(热评考古撞上)(3)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从网友热切关注的“火起来”,到历史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四川省三星堆遗址保护条例》9月1日起已经正式施行,条例创新性地作出规定,考古要同步发掘、同步数字化保护、同步价值阐释、同步全球推广。如何更好地发掘、保护、阐释、推广,又如何突出“同步”?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在保护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合理利用。在阐释和推广方面,除了使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以外,还应做好系统的计划与方案,形成更多层次、更多元的网络,找到与大众对话的“入口”。

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当考古研究与网友们热情朴实的烟火气碰撞在一起,当保护与传承文化朝着“人人皆可参与、人人皆要参与”的方向前行,三星堆不断上新的惊世文物,便有了不凡的意义。

(文丨俊一 赵静)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