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子女的冷漠,老年人该如何安度晚年#

看到这个话题,心中思绪万千。筷子兄弟《父亲》中“总是向你索取 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的不容易.......”动人的旋律加上潸然泪下的歌词,每次听到都会让我内心无比感慨。

-------题记

养儿防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吗(养儿防老已成为过去式)(1)

养儿或女防老吗?

昨日跟朋友聊起这个话题来,说养几个孩子能让自己老有所依,一个孩子或者两个孩子?朋友说孩子多了不一定是好事,不要认为多养几个孩子以后大的指望不上还有老二亦或者老三...其实是老一辈的思想观念,能多生就多生,养一个是养,养三个五个也是养。老大不行有老二老二不行有老三。然而最后往往竹篮打水一场空。

案例: 分家不均,三个儿子互相扯皮。

家住界首市某村的段老汉,时常望着村子里的三栋“小洋楼”流泪,那是他三个儿子的房子。

妻子早年去世,段老汉含辛茹苦将三个儿子拉扯成人。前几年身体还算硬朗时,他还经常到儿子家帮忙干活。如今行动不便的段老汉,却被三个儿子遗忘在老房子里。

近日,界首市人民法院巡回办案,来到段老汉所在村庄。三个儿子纷纷指责父亲偏心,分家不公平。儿媳妇也一肚子怨言,嫌弃嫁入段家时给的彩礼太少,段老汉老泪纵横,劳碌一辈子,最终却落下儿子的不满。

“手心手背都是肉,哪有父母不疼亲骨肉的?”

法官们劝说三个儿子要多为老人考虑,不要留下“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如果遗弃老人不思悔改就可能构成遗弃罪,法院会对其定罪科刑。

在法官的批评教育下,三被告惭愧地低下了头,当场表示愿意赡养老父亲。

养儿防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吗(养儿防老已成为过去式)(2)

儿已丢如何防老

案例中,段老汉含辛茹苦地养大了三个儿子,本应是老有所依,可因为自己的分家不均导致三个儿子及儿媳对老汉的不满,导致最后一家人对薄公堂。 其实现实中的这种案例比比皆是,我们应该思考,应该反思。

面对儿女对老人的冷漠,老人们应该如何好好地安度晚年。

我是独生子,我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听着刘和刚老师的“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的《父亲》 我父亲是一个特别重感情的一个人,从我很小的时候就教育我,百善孝为先,小时候有很多事情不懂也不理解,总觉着父亲有些时候总喜欢小题大做。直到我娶妻生子,当自己真正地成为这个角色的时候,才突然发现,作为父亲的一种责任与担当。我想当时的我是理解我的父亲的,我突然地明白了为什么他会唠唠叨叨的教育我百善孝为先。我想他肯定不会想付出了几十年的努力换来的却是儿女间的冷漠与不睬。

人的这一辈子真的很短暂,从呱呱落地的婴儿,到咿呀学语的孩童,再到认真听课的学生,后到踏入社会的青年,最后到踏入婚姻殿堂组成新家庭的小夫妻。其中父母的陪伴多不胜数,父母对我们的帮助也是非常之大。因此,孝顺是一种态度,我自始至终认为,如果一个人不孝,就算他(她)站的再高,走的再远,对我来说他(她)也是一个非常卑劣的人。

养儿防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吗(养儿防老已成为过去式)(3)

孝敬父母

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不要再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的,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已经足够伟大,且将我们养育成人,不求任何回报,默默地为我们付出,我们就别再一味地所求他们的付出,好好孝顺父母吧,不要应了那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到时候后悔就真的晚了。

总结,“孝”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所追求的美德,古人曾教导我们:“百善孝为先”意思事教导我们所有善事中孝是最重要的,“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欲为,谨为去”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

养儿防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吗(养儿防老已成为过去式)(4)

给母亲洗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