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弯抹角含义(一词原来出自胡同)(1)

​包头章胡同里的“拐弯抹角”

胡同,是北京城的骨血。在这座八百年的古都里,大大小小的胡同构成了北京城的基本格局。

北京城里,多的是贵胄官绅的高门大院,但更多的还是平民百姓的青砖灰瓦。这从每条胡同的名字中就能看出,可称得上是雅俗共赏无所不包

要说,百花深处、杏花天、骑河楼、龙头井,这些地名丝毫不亚于《西江月》《临江仙》《清平乐》这样的词牌(杏花天恰好也是个词牌);

要说,也有十分接地气的棺材胡同(光彩胡同)、臭水河胡同(受水河胡同)、烂面胡同(烂缦胡同)、狗尾巴胡同(高义伯胡同)。

可以说,北京文化里,胡同文化必有一席之地,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创作了多少诗词书画,而胡同本身也因此产生了胡同独有的词语,拐弯抹角就是其中之一。

拐弯抹角 是从胡同里来的?

拐弯抹角,北京话其实是拐弯儿抹角儿,这是胡同里一种比较常见的建筑形式

过去,北京的胡同宽的不多,居民们出入也大多是以步行为主,一旦需要用到大型车辆的时候,拐弯就成为一个难题。拐弯处两面墙的交汇处往往棱角鲜明,不易通过。

拐弯抹角含义(一词原来出自胡同)(2)

比如西四羊肉胡同这条分支的墙角

但在北京,一些处于拐角的四合院,会有意把拐角的墙体向内抹去,砌成圆形的转角。这样一来,虽然牺牲了墙内的部分使用面积,却大大方便了大型车辆(主要是马车)的通行。

这便是“拐弯抹角”。最早在元代戏曲家秦简夫创作的《东堂老》的第一折中便写到了“转弯抹角,可早来到李家门首”。

拐弯抹角这一现象曾经遍布京城,包头章胡同、朱苇箔胡同、裘家街、青云胡同等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也深受摄影爱好者的喜爱。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推土机进入了北京城,拐弯抹角这种建筑如今也已经越来越少了,今天就来说说这些胡同。

拐弯抹角含义(一词原来出自胡同)(3)

如今依然存在的,还有青云胡同这处的“拐弯抹角”

满是谜团的包头章胡同

在网上搜“拐弯抹角”,第一个跳出来的便是大吉片的包头章胡同。

包头章胡同不长,不过短短200米;包头章胡同也不宽,均宽有1.2米,北口最窄的部分不过0.8米。

拐弯抹角含义(一词原来出自胡同)(4)

包头章胡同,图源:搜狐博客

包头章胡同的历史很长,记载却不甚详细,有两处疑点

胡同形成于明代,名为“包头张家胡同”,其中的“包头”不知是曾住有一位来自“包头”的张姓大户,还是这家张姓大户有着厉害的“包头”手艺,此为其一;

拐弯抹角含义(一词原来出自胡同)(5)

清嘉庆时期京城全图中的包头张胡同

胡同清代沿称,民国时却改称“包头章胡同”,延续至拆除,不知是重新来了一家“”姓大户取代了原来的姓大户,还是记载时出错,此为其二。

拐弯抹角含义(一词原来出自胡同)(6)

最新北平大地图(解放版)中的包头章胡同

胡同里没有达官显贵的深宅大院,也没有外埠会馆,都是青砖灰瓦的小门小户,感觉上,是条宁静幽深的普通胡同。

在胡同的西口,就是拐弯抹角的“打卡处”,曾吸引着无数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北京曲里拐弯的胡同数不胜数,在拐角处把墙抹圆的也不在少数,但这种上方下圆的“拐弯抹角”,并不多见。

拐弯抹角含义(一词原来出自胡同)(7)

可惜的是,这座“拐弯抹角”的房子,连同这条曾经安静祥和的小胡同和周边的胡同一起被拆除了,而那些关于“包头章胡同”这个名字的疑问,也终将封存在历史中,成为一件悬而未决的疑案……

快拆完的棉花地

越过骡马市大街往北,就是“棉花地”,包括棉花头条、上下二条一直到棉花九条在内的十几条胡同,中间被裘家街拦腰截断。去年路过的时候,这里已经只剩棉花下二条到下五条这一小片区域了。

棉花地,这个名字很有意思,据载是因明末四川石砫宣抚使秦良玉入援京师,在四川营附近驻兵,并在临近实行屯田政策,令其军士纺织棉花,由此得名。

拐弯抹角含义(一词原来出自胡同)(8)

最新北平大地图(解放版)中的棉花地, 中间被裘家街拦腰截断,东边就是四川营

曾经的棉花地梨园飘香,曾有十几位京剧和大鼓名家在此居住:比如棉花下三条的于连泉(小翠花),棉花五条的叶盛兰,棉花上六条的赵桐珊,棉花下六条的赓金群(鼓师),棉花上七条的裘盛戎,棉花下七条的李少春金少山、“快手刘”(戏法艺术家),棉花八条的马富禄连阔如(评书艺术家),棉花九条的刘宝全(京韵大鼓艺术家)等。

棉花下二条的这处“拐弯抹角”胡同东口,和“半壁”裘家街相接。之所以说“半壁”,是因为胡同如今只剩西半边了。

拐弯抹角含义(一词原来出自胡同)(9)

路口把角的四合院是裘家街31号,张海佩/摄

裘家街明朝时称“缴家街”,顾名思义,是因姓氏而得名,后逐渐演变成裘家街,并沿用至今。胡同内13号为江西临川会馆,江西籍的许多名人都曾在此居住,如著名书法家教育家、龚自珍的老师李宗翰,史学家纪大奎、赵翼等。

如今的棉花地,正如一片孤岛,被周围拔地而起的一幢幢高楼掩盖,在裘家街的西侧,还留有几条老胡同,而东侧已是高高的现代化办公大楼——中国联通大厦,那里曾经是棉花头条和上几条的位置。

拐弯抹角含义(一词原来出自胡同)(10)

棉花下二条东口正对的就是联通大厦,图源@猫儿胡同

形似猪尾巴的朱苇箔胡同

朱苇箔胡同,这名字光看字面可不好理解,其实是经过了雅化,清代时称猪尾巴胡同,因胡同形似猪尾而得名,1911年后以谐音雅化改称朱苇箔胡同。

其实在西单附近就有一条高义伯胡同,也和朱苇箔胡同的情况类似,原称狗尾巴胡同,因形似狗尾而得名,后在1911年谐音雅化。

不管是猪尾巴还是狗尾巴,这两条胡同都并不规整笔直,尤其是朱苇箔胡同,不长的小巷,却有多处弯折,这其中就有一处“拐弯抹角”。

有幸找到一张老照片,白的墙、青的砖、红的门,还保留着北京胡同的原汁原味,空间形态也极富变化。

拐弯抹角含义(一词原来出自胡同)(11)

朱苇箔胡同的拐弯抹角,图源@曾一智

可惜的是,如今房子拆迁,老房子被蒙上了新外衣,原本的“拐弯抹角”已然消失了……

拐弯抹角含义(一词原来出自胡同)(12)

如今的朱苇箔胡同,拐弯抹角已然消失,图源@曾一智

过去的十几年,每年都有胡同、古建筑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它们被拆除的原因很多,其中也有一些拆除后又重新复建,但却不复旧模样

青云胡同 梅兰芳曾在此留下足迹

以上几条胡同都位于西城,在东城,也有一条青云胡同有着典型的“拐弯抹角”。

拐弯抹角含义(一词原来出自胡同)(13)

青云胡同的拐弯抹角,图源@老莫咔哧眼

可不要被青云胡同的名字骗了,胡同和“青云”没有关系,而是因胡同里曾有一座庆云庵而得名,清朱一新的《京师坊巷志稿》中有“在大小崇真观与北芦草园之间有庆云庵”的记载可以佐证。

胡同原名庆云巷、庆云大院,1965年将庆云大院、十间楼并入,定现名。其中的十间楼,是因胡同内有十间楼房而得名,最早见于清光绪年间。此地原有仙翁庙、火神庙和颜料会馆。京剧大师梅兰芳曾在现29号院居住,这也是目前梅兰芳在北京的三处故居之一。

在青云胡同和长巷五条的交汇处,就是“拐弯抹角”的打卡地,所幸,这处拐弯抹角如今依然存在,有兴趣的路过不妨去看看~

拐弯抹角含义(一词原来出自胡同)(14)

青云胡同的拐弯抹角,图源@老莫咔哧眼

您还知道哪些胡同里有“拐弯抹角”?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 end ·

致谢和声明

本文图片部分源自网络,侵删。

参考文章

[1] 北京市西城区地名志

[2] 北京市宣武区地名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