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自古以来,人们似乎对遗传给孩子成长带来的重要作用就有了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

在心理学领域,「先天」vs「后天」之争也是科学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究竟是先天的遗传基因更重要,还是后天的养育环境作用更大?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最近的一项新发现,也许会给您带来新的感悟。

伦敦国王学院精神病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研究所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父母身上与认知和非认知技能相关的基因,都会对孩子的教育成果产生影响。

在教育领域,技能可以分为「认知」「非认知」两种——

基因对孩子的生长有多大的影响(爸爸妈妈的基因)(1)

过往有不少研究调查了儿童的非认知技能对其自身教育表现的影响程度。但却很少有人研究父母的非认知技能会给孩子带去哪些影响,也很少将基因遗传纳入教育相关研究中。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调查比对了来自英国和荷兰的 4 万多名儿童的遗传数据及教育记录(包括标准化测试结果、教师报告的学业成绩、接受教育的总年限等)。

结果证实,父母的认知和非认知技能基因即使没有直接遗传给子女,但仍然可以产生间接影响——通过父母创造的养育环境影响他们的教育表现,即「间接遗传效应」

换句话说,与认知和非认知技能相关的家庭环境,都对孩子的教育成功至关重要。

未来,爸爸妈妈可以在日常养育过程中,也留心观察下自己身上的认知与非认知技能特点,并在基础上全方面给孩子创设有利的成长环境,为它们的发展再添一把动力。

千万别忘了,除了智力、执行能力这些「硬件条件」,适应力、应对力、自我效能感等无形的「软指标」也会传递给孩子,它们可是决定孩子之后能否在学业、工作或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基石。

参考资料:

https://neurosciencenews.com/genes-cognition-education-213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