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文章为个人阅读

《古代人的日常生活》,讲历史的王老师 著,2019年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所做的读书笔记,第一章为中国简史,因为过于简略,故而没做笔记,径直从第二章:《古代的厕所长什么样子》开始。

本文为第三十二章:《古人如何取名字》的读书笔记。

注:本文所有图片来自于相关书籍和网络,如果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近复 说


今天我跟大家聊的这个话题是《古人如何取名字的》。

在讲这个话题之前,先给大家出一个问题:孔子姓什么?很多人一听这个题就懵了,孔子姓什么?这还用问吗?孔子当然姓孔啊,要不怎么叫孔子呢?

再出另一个问题,郑板桥的名字是什么?估计这会有人骂我有病了,郑板桥名字当然是郑板桥了,这不是明知故问么?

你知道孔子姓什么(百科孔子姓什么)(1)

其实这两道题的答案可能出乎大家的意料。首先孔子不姓孔,而姓子,因为孔子是殷商贵族的后人,殷商贵族的姓是子,比如纣王就叫子受,所以孔子姓子,而不姓孔,那孔是什么呢?孔是氏而不是姓,其次,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板桥是他的号而不是名字。

所以你看,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但却很有可能出现问题。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我们对于古代的姓名文化不够了解,甚至我们今天已经粗略的把姓名与姓氏名字进行等同了,这样的结果就是造成很多信息理解的错误,也跟古代产生了割裂。

当然,听到这也别着急,其实这个姓名文化也不见得有多难懂,我简单的给您说说,马上就能懂了,以后面对这样的问题就不会出现慌乱了。

你知道孔子姓什么(百科孔子姓什么)(2)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姓氏。姓和氏哪个是最先出现的呢?是姓,那姓出现的用途是干嘛的呢?是用来明确共同的祖先的、统一部落的族号,说简单点的就是这一拨人他是一伙的,那一拨人他是一伙的,今天我们用国家名来区分,以前人用姓来区分。在《通鉴外纪》里就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

那姓的来源是什么呢?总不是凭空出现吧?姓一般是来自于地名,早期人类基本都会逐水而居,所以多用江河的名为姓,比如说黄帝姓姬,据说就是在姬水附近进行居住,如果你爱玩仙侠类的游戏,应该对这个地名很熟悉。

你知道孔子姓什么(百科孔子姓什么)(3)

虽然姓是多用江河为名,但是我们还是能从众多的姓中找出一个选择的规律,那就是这些姓基本都带女字旁或者是女字底,例如所谓的上古八大姓:“姬、姜、姒、嬴、妘、妫、姚、姞”,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候是母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是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所以的姓的选择上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如果今天会发现有人的姓是带女字旁,那很有可能是来自于上古的。

姓在古代除了用来统一部落的族号之外,还有什么别的用途吗?也有,有一个对于个体来说十分实用的用途,那就是同姓不得通婚。我们都知道近亲结婚生出来的孩子是质量不高,很容易夭折,身体也不好,这是我们今天的一个生物学知识,但是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古代已经有了这样的认知,虽然他们没有这样的先进知识,但是已经能根据当时的认知定出了一些规则。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口过载,原有的这片土地已经无法承载这么多人的生活了,这怎么办呢?

你知道孔子姓什么(百科孔子姓什么)(4)

这时候部落里就逐步分出去一些独立的门户。我独立出去了,就不能再跟你使用一模一样的称号了,但是我们确确实实还是同源的,怎么样才能既保证是统一的族号,又能体现出我的特点呢?于是氏也从这时候应运而生。

从这开始社会也转型到了父系社会,也就是说氏的出现也是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重要标志。通过氏的产生背景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氏的作用就是让子孙后代在一个大统一的前提下又有各自的一个区别,本质上是支脉的徽号,《通鉴外纪》里说“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当然,也并不是人人都有氏,只有有实力分家的贵族男性才有氏,而平民和女人只有姓。正因为这个背景,让氏不仅仅是一个称呼,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身份。比如说在先秦时期贵族男子之间,称氏不称姓,就是这个道理。举个例子,在《史记》里秦始皇叫赵政,赵是他的氏,嬴底下是个女,这就是一个姓,所以说为了凸显秦始皇高贵的身份,在文献里把它叫做赵政,在现在的台湾地区也把他叫做赵政,但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采用了嬴政,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你知道孔子姓什么(百科孔子姓什么)(5)

虽然姓氏的出现起到了一定的区分作用,但如果仔细想一想,这种用法的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姓氏的出现就导致每个人有很两种不同的称呼,这样就必然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在以前的时候人少,相互交流有限,生活的地域也没有那么大的交叠,所以没有问题。但是随着我们国家不断的统一,人口不断的增多,社会交流不断的增加,那么这个时候多套的姓名系统就会极大的增加了交流成本,即使是在文化人对这种问题也是束手无策,这怎么办呢?于是在秦汉时期以后,大家把姓名合二为一,基本不再区分姓氏的区别,选其一即可。

我们前面说氏它代表了一定的身份,而且能更加精准地描绘一个人的出身特点,所以绝大部分人采用了氏,而没有采用姓,当然少部分也有,我们今天所谓的姓,其实基本都是氏,比如说张、王、李、赵这些,其实都是氏,而不是姓。这就是我前面为什么说孔子不姓孔的原因,因为孔是氏。

说完了姓氏我们再看一下名字。

在古代起名字有一个大体的规则是幼名冠字。什么意思呢?

你知道孔子姓什么(百科孔子姓什么)(6)

先说幼名,幼名是孩子出生三个月左右,长辈会给取的,方便称呼,这个名功能上类似于今天的小名,但肯定也有大名。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名只有长辈才能称呼,平辈之间如果直接称呼名是非常无理的行为,只有骂人的时候才会指名道姓。即使是君主和上级称呼下属的时候,一般也会称呼名,除非表达不满,不然会显得这个人非常的没有修养。

当然也有例外,臣下自称的时候一般会谦称自己的名,为了表达恭敬和谦卑,比如说《出师表》里诸葛亮第一句话就是臣亮言,亮就是他的名。

你知道孔子姓什么(百科孔子姓什么)(7)

那平辈之间应该如何称呼?一般称字。提到字我们就要说另一个原则就是冠字。什么是冠字?在古代的成人礼冠礼中,除了给你一些帽子外,还会给你取一个字,表明你现在成年了,这个字的用途就是供平辈和晚辈用来称呼的。举个例子,《岳阳楼记》里有一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子京就是字,原名叫宗亮。

看到这我们可以发现,名字和姓氏还是不一样的。姓氏可以2选1,因为它只是标明你一个大体身份的,而这个名字是给不同人使用的,所以说这两个没有淘汰,而是并用的。既然是并用的话,名字之间的关系相对就不会独立,而是有一定的呼应关系。

你知道孔子姓什么(百科孔子姓什么)(8)

一般的规则都是用字的含义来解释名,比如说诸葛亮字孔明,亮和孔明就比较接近,比如说韩愈字退之,这两个虽然是反义词,但是它也是同一类别的。还是能看出古人在名字的选择上还是花了心思的。

当然,很遗憾地说我们今天基本就没有字了,基本都是名,今天的姓氏名字基本只剩下了氏名,这跟古代已经有了很大的一个差异。

你知道孔子姓什么(百科孔子姓什么)(9)

除了姓氏名字之外,古代的文人还发明出了一套称呼自己的方式,很像我们今天的网名,是什么呢?叫号。这个号基本可以理解为外号,我们今天的外号多是别人给起的,而古人的外号多是文人自取的雅号。比如说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是因为他家门前有五棵柳树,苏轼号东坡先生,是因为在他被贬黄州时自己开辟了一片坡地用来种地,所以以此为号。

从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古人给自己起号基本是根据自己的居住地的特征进行选择的,大家不要觉得这个号它好像只是文人间的一个小游戏,其实号往往比名字更加的有影响力。很多人对于古人名字的认识,往往是记着他的号,而没有记着他的名字。比如说我们前面说的郑板桥,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板桥一听就是一个风景区的描写,所以以后在看到古人的称呼的时候,可以分析一下这到底是是他的姓名还是雅号,说不定会有一定的意外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