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老城墙简介(天津老城里到底什么样)(1)

天津鼓楼 田同芬绘画

明清时代的天津城,四面城墙以里容纳了衙署、仓廒、文庙、关帝庙、药王庙、城隍庙,各种买卖铺户,饭庄、茶楼、戏园子,以及大宅门、小平房,无论达官显贵、文人雅士,还是青鞋布袜的白丁俗人,都在这座城里繁衍生息,世代相传。

老城东门里,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两道过街牌坊,北侧是文庙,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清雍正年间,天津由卫改州,由州升府,文庙划归天津府,而府、县官员品级不同,要是在同一个地方祭孔就乱了规矩,天津县只能另建一座规模较小的新文庙。府庙与县庙一墙之隔,东西两边各有一套完整的建筑群:万仞宫墙、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配殿。过去泮池连着海河,两者水位等高。文庙既是敬仰儒教先师的圣地,又是学馆校舍。民国时,严修、华士奎、赵元礼等人办崇化学会,推行国学纯净地方风俗,最早在河北二马路,后搬到文庙府庙明伦堂。

东门里大街从东门到鼓楼,一里半长,因靠近文庙,书生墨客常来常往,街边店铺也投其所好,有宝林堂、文运堂、茹芗阁等书局,有经营字画的遵古斋,做古玩生意的怀宝斋,还有裱画铺、卖文房四宝的文信书局。

天津老城墙简介(天津老城里到底什么样)(2)

天津鼓楼老照片

二道街与东门里大街平行,弯曲狭窄,但曾经富庶,显赫一时,是城里最长、最古老的小街。早年天津靠盐业发展起来,盐道衙门、芦纲公所、河营守备公署都在这条街上,很多大盐商把家安在二道街,为了办事方便。盐商属于官商,想做这个生意得拿到盐引,皇帝驻跸天津,对盐商也常有赏赐或召以饮宴。考功名的贡院在二道街中段一条胡同里,过去叫张洚水胡同,因贡院而得名贡院胡同,能容纳上千人考试。民国总统徐世昌、书法家孟广慧、甲骨文研究者王襄、小说家刘云若也都住在附近。

城东还有一条仓廒街,明永乐年间,朝廷命天津卫官建仓廒贮粮,明宣德年间增建天津卫大运仓、天津左卫大盈仓、天津右卫广备仓,专为三卫军兵供应粮草。清雍正年间撤卫,粮仓废弃,改为会馆、书院、乡祠、家祠,也有的改成民宅。《天津县志》有一段记载,清康熙七年(1668),浙江人高启泰买下一座废弃仓廒,改建成浙江乡祠,乡人来此聚会,后来又在旁边建起金华会馆。

天津老城墙简介(天津老城里到底什么样)(3)

天津文庙牌坊 田同芬绘画

大费家胡同在城东南,东门内大街东端,是天津最有传奇色彩的胡同。明朝末年,住在东门内的天津卫佥事费敬的族人费贞娥被选入宫中,给长平公主当宫女。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费宫女穿上长平公主的衣裳,舍身救主,被闯王擒获,赐给弟弟李虎。当夜费宫女刺杀李虎后自尽。大清朝时,天津人为纪念费贞娥,留下了费宫人故里,修建了专祠和牌坊,专祠供着费宫人遗像,牌坊上有华世奎写的“明费宫人故里”六个字。后来梅兰芳演《刺虎》,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北门里大街两侧多是二层青砖楼房,磨砖对缝,起脊瓦顶,临街有正阳和、天兴德、长源银楼等金店,都是前店后厂的大买卖,包金局、银器铺、琢玉作坊一家挨着一家,卖镯子、簪子、银锁、肚兜链儿,收来荒金潮银打戒指,加工珠玉翡翠,拆大改小,做成挂件、摆件、首饰。

天津老城墙简介(天津老城里到底什么样)(4)

天津老城里

明宣德十年(1435),天津设立户部分司衙署,位于北门里,那条街取名为户部街。衙署后院建浣俗亭,户部分司汪必东写了一首诗:“泉通海汲应难涸,树带花移亦旋开。小借江南留客座,远疑林下伴人来。”明正德年间,户部主事郑士凤与整饬使吕盛商定修纂天津志书,完成《天津三卫志》,刊印后,书板保存在浣俗亭。这是天津第一部地方志。

北门里西侧,明永乐年间有天津卫署,清雍正十二年(1734)扩建为知府衙署,临街三间大屋,穿门而入,迎面有一道照壁,院子里有土地祠、文昌祠。总共有六进院落,大堂五间前出抱厦三间,二堂、三堂各五间,后楼上下十间,另有后书房、厨房、马棚、马夫房。这处知府衙署沿用五百多年,后改为城厢礼堂。

清康熙年间,城东南角有私家园林曲水园,仿苏州园林样式,池塘里有荷花,塘边栽种杨柳,“舍南舍北皆春水,微雨微风入画楼”,一派江南风光。曲水园主康尧衢生于官宦之家,喜爱吟诗作赋,留下《海上樵人稿》《津门风物诗》等诗集。城西北角也建起一座杞园,园内有草亭、竹林、水潭、楼阁,主人是盐商金氏。金氏后人金玉冈淡雅通透,诗书画皆通,他在杞园植绿竹,养白鹤,邀朋聚友,饮茶奏琴,后来他云游四海,销声匿迹。

天津老城墙简介(天津老城里到底什么样)(5)

天津老城里 田同芬绘画

过去东北角是清末常关旧址,附近有北海楼,是大买办郑观应的房产,由其弟郑翼之负责,里面聚集两百多家售卖洋广杂货的铺户,繁华一时,号称“不逛北海楼,白下天津卫”。楼上北海茶社每天演两场,鼓王刘宝全、单弦荣剑尘、梅花大鼓金万昌、相声艺人万人迷李德钖、天津时调高五姑、鸳鸯调秦翠红等大蔓儿登台献艺,弦歌檀板,盛极一时。

老天津城没有下水道,四个城角有四个大水坑,各处脏水汇集到坑里,流入护城河,再到海河,基本上算是活水。那时的城西和城南相对冷清。城西有几间小庙,屋瓦萧条,西门外是乱葬岗子和刑场,平常看不见人。南门附近有好几个大水坑,城外更是大片沼泽,杂草丛生,居民少,买卖铺户更少,南城墙附近还搭着许多窝棚,常年住着逃难的灾民。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后,天津成立了济安自来水公司,每天供应百万加仑自来水,在西北城角建起一座高高的水塔,离老远就能看见。(文:何玉新)

天津老城墙简介(天津老城里到底什么样)(6)

本文选自《城市天津》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