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打造“环三省坡” 民族团结高地,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广西民族团结发展观察?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广西民族团结发展观察(广西民族报三江)

广西民族团结发展观察

三江:打造“环三省坡” 民族团结高地

三江侗族自治县2454平方公里大地上居住侗、苗、瑶、壮、汉等民族41.8万人。隆基拉维山区主峰之一的三省坡,因地处桂湘黔3省(区)交界处而得名。环三省坡地区山水相连、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居住着桂湘黔三省(区)的侗、苗、瑶等多个少数民族同胞约50万人。

近年来,三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文化共荣”“矛盾共调”“环境共建”“产业共兴”为抓手,聚焦精神文化、边界和谐、生态文明、经济发展等领域同心发力,谋篇布局,打造桂湘黔环三省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为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展现三江担当、贡献三江力量。

文化共融 合心同建民族精神文化之园

环三省坡地区各族群众素来以“山同脉、水同源、人同心”为荣,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近年来,三江与贵州黎平县、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三方协商,针对边界地区民族特色和地域实际,建立环三省坡“民族和谐文化圈”,区域覆盖所有接边村寨,通过文化融合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三江联合贵州省黎平县、玉屏县,湖南省通道、芷江、新晃等侗族聚居县开设《侗语新闻联播》电视栏目,幅射到周边侗族地区的所有村屯。同时以侗戏、芦笙踩堂、多耶、侗族大歌、琵琶歌等优秀民族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百姓宣讲”和民间文化交流,推动文化铸魂,唱响家国情怀,深受群众欢迎。激励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民族团结进步的丰富内涵在三省(区)边界地区得到充分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增强。今年3月份,三江牵头组织2022年桂湘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唱响三省坡”第一届民歌联赛,各族群众通过文化交融,促进桂湘黔毗临地区民族团结。

矛盾共调 连心同唱民族边界和谐之歌

2015年,三江在独峒镇高定、林略和干冲等3个村成立了桂湘黔三省坡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推出矛盾联防、纠纷联调、组织联建、普法联宣、法律联援等“五联”创新举措,并分别与贵州省从江、黎平两县和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签订接边地区矛盾纠纷联防、联调、联控合作协议书,一致同意将纠纷调解、社区矫正、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工作纳入三方协作范畴,成立了三省坡接边地区联合调解机制,积极化解省际边界各类矛盾纠纷,提高群众法律意识,促进各方联合维护边界和谐稳定,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三省坡接边调解机制在三省区交界处各县大部分乡镇、村屯获得推广,仅三江就有12个乡镇、105个村建立了接边地区联合调解组织,共同开展治安联防和边界联检。2021年以来,三江共排查、调结“三跨”矛盾纠纷30余起,三省(区)边界集中开展联合打击黄赌毒和其他社会恶习案件达11件(次),维护了接边地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2016年至2021年三江连续6年被评为自治区平安县,谱写了省际边界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新篇章。

环境共建 齐心同筑民族生态文明之基

三江全力打造桂湘黔环三省坡二百余里多民族聚居地优美人居环境,与周边湖南、贵州省边界民族县达成共识,以申报民族村寨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联合打造民族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着力美化乡村文化习俗。以国务院环境大督查为契机,推进三省区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合打击非法矿山经营、非法砍伐、非法项目建设、非法渔业、非法猎捕等行为,目前该交界地带保持森林覆盖率95%以上,群众饮水取水点合格率达100%,获命名国家民族特色村寨加以保护的有39个自然村寨,获命名国家民族传统村落的村寨有51个,被评为国家级5A景区有5个、4A景区有16个。登上海拔1300余米的三省坡,三省(区)二百余里侗乡苗寨尽收眼底,风景如画,一派生机勃勃。

产业共兴 协心同走民族高质量发展之路

为深度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江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出台了相关地方产业、经贸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并灵活延伸到三省坡周边湘黔边界的民族村寨,将“边界优势”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边界效益”。截至2022年3月底,环三省坡地区茶叶种植50万余亩,油茶200万余亩,经济林木3000万余亩,种稻养鱼300万余亩,种植各种水果50万余亩,形成生态农业重要的产业带,农民收入大幅增长,特色生态产业提质增效。同时浓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生态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产业振兴、旅游富民在环三省坡地区已逐步实现,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各民族如石榴籽般紧紧抱在一起。

作者:郭善习 李福生 龙文 宋昆儒

来源:广西民族报

编辑/吴惠新(实习)) 校对/龚普康

审核/谢以科 监制/龙晓琴

投稿邮箱:cyq999666@163.com

sjxw8891@126.com

8612982(三江融媒体中心)

8611950(风情三江)

风情三江

sjcyq999666

声明:以上内容,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