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酷热重庆中的冷思考

文/图 李祖荣

为了参加一位好友女儿的婚礼,前天从凉都利川赶回火炉山城。

多少年来,重庆都被贯以火炉之称,一直居于榜首。

最早出现“火炉”城市这一说法是在民国时期。那时媒体有“三大火炉”之说,即重庆、武汉和南京,都是长江沿线的著名大城市,分别居于长江的上、中、下游,因夏季气温炎热,被媒体夸张地称为“火炉”。

新中国成立后,又有了“四大火炉”之说,这有几种城市组合,多指长江流域的几个城市。第一种组合是武汉、南京、重庆、南昌;第二组合是武汉、南京、重庆、长沙。上述两种组合认可的人比较多。

“火炉”城市的说法源于民间,并没有气象统计学上的依据。

火炉城市是中国对天气酷热的城市的形象称呼,现在有点量化的意味。科学上用出现35℃以上高温日的多少来衡量一个城市的炎热程度,一年中最高气温超过35℃的日子达20 天以上,而且出现过40℃以上的高温天气,大家把这样的城市称为“火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的普及、加上空调的广泛使用,生活方式的改变,向大气排放的热气陡增。城市里的人口、高楼、道路密集,混凝土、柏油路使太阳辐射升温快,散热慢,热岛效应越来越明显,城市的温度在逐步升高,越来越多的“火炉”涌现出来。

重庆青龙湖值不值得去(在酷热重庆中的冷思考)(1)

重庆青龙湖值不值得去(在酷热重庆中的冷思考)(2)

近些年来,不知是否高峡出平湖即长江三峡大坝的建成,导致夏日雨水充沛,或是更宏观的原因,明显感觉夏日不甚热,甚至被跌出火炉之列。十多年前,对重庆是“火炉”、“雾都”之说,中央气象台宋英杰认为“就高温日数和桑拿程度,重庆进不了全国50强。而一些北方城市或南方城市,却屡豋高温榜首或位列前三甲。

不过今年,重庆却重现持续高热,甚至突破本城历史纪录。1951年重庆开始有气象记录,1953年41℃度,2014年6月重庆主城区最高温达到42.7℃。8月17日,重庆最高温出现在涪陵百汇村,温度高达49.9℃。如果要评今年火炉,可能会拔其头筹。

这真是风水轮流转,凉热无定势。

重庆青龙湖值不值得去(在酷热重庆中的冷思考)(3)

蓝天白云苏马荡 魏宏毅 拍摄

前天早晨从苏马荡出发,七点半左右,温度25.5度。到达涪陵服务区时39.5度,陡增14度。一路上见到路边的漂亮美丽的绿化花木,特别是一些竹丛,有的已经变得焦黄焦黄。

这几天在朋友圈里和微信群中见到的重庆之热的各种各样的报道消息段子调侃,数不胜数,重庆北碚的温度一再冲高,重庆主城一些地方的地表温度达到七八十度的惊人水平,我一朋友近日测其墙外温度73:3度。据报道重庆地表最高温一度高达81℃。由于上游来水偏少,加上持续的晴热、高温,雨水少,重庆市长江、嘉陵江洪峰过境的景象在今年汛期消失了,由此出现了“汛期反枯”的罕见现象。朝天门长江段露出了几十年未见的礁石和部分江底状况,少数地方出现缺水干旱,人畜饮水困难,涪陵巴南等地的猛烈山火更引发各地关注和当地政府的重视,等等等等。

截止8月16日,重庆经历了连续8天40℃以上高温后遭遇旱情,全市51条河流断流,24座水库干涸。2138眼机电井出水不足。

近日,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紧急调运中央抗旱物资支持重庆抗旱减灾工作,此次下拨物资包含130台(套)汽油发电机、100台(套)柴油发电机组、170台(套)抽水泵、60台(套)喷灌机组等价值1167万元的抗旱装备。

前天上午十一点过,经过290多公里,到南坪六院搞落地核酸检测时,温度43度。太阳晒在颈部,有一种热辣灼痛感,不由得加快步伐,或选择在茂密的行道树一一黄葛树荫下行走,还是比太阳直射凉快一些。

落地检后约十二点半到家,打开家门,客厅中热哄哄的感觉扑面而来,就像掀开上气的蒸笼一样,热燥难抑。马上打开空调柜机,但温度一直都下不来,好久还定格在31度。呼吸远不如在利川苏马荡畅快深入,始终有一种闷乎乎的感觉。室内沙发是热烫的,桌椅是热烫的,水杯是热烫的,明显高于体温。水管里流出的自来水也是像加热了一般,大约在三十度左右,冲凉完全勿须加热,水头更是有些灼人之热。

重庆青龙湖值不值得去(在酷热重庆中的冷思考)(4)

重庆青龙湖值不值得去(在酷热重庆中的冷思考)(5)

阳台上的花,过去外出通常采用虹吸方式,今年外出避暑,孩子隔些时间来照料浇水,他还买了根十米左右的黄色水管,十天左右来浇灌一次。我养的大多是粗放式的懒人花,即使如此,也有若干根广东竹和金边兰的部分叶子枯黄,一株美丽的孔雀木和一小盆栽发财树、一株长寿花枯死。所幸多数花木均较为正常,确实经受住了持续高热的考验。

我即将花草修理打整一番,花钵边缘滚烫,花泥也热热漉漉的,未敢立即给水,否则大概率会被恐(重庆方言,地下热气蒸腾)死。

直到夜里十一时左右,我才给植根浇足了水,并为其枝叶喷洒一番。次日六时起又浇灌一次。这些无言的生命体,像人一般,对生命之源的水,像刚需一样的渴求,如还魂一般鲜活起来。

原来外岀度假,我常用一个径约四十公分的木盆装水,对花木进行虹吸浇灌,一般盛夏可管一两个月。此次因改用人工定时浇水,走时疏忽未在其中盛水,打开洗手间,见其尚存完整状态,但已焦干(重庆方言干透之意),往里注水,水即外泄。一看已有几处透光缝隙,轻一挪动,盆外的上下两圈铁箍轻声落下,连连加水后仍渗漏不止,一直到今天早上,木盆的木板仍未涨开合缝,便将底朝天用湿布罩上用水滴持续给水,也许改时会恢复功能,这种把厚壁木盆都热垮的现象我也是首次遇到。

当晚七时过,到离住地两公里外的双峰山重庆新晋浪漫地标打卡地一一铜元之光城市阳台观景拍摄。俯瞰8D魔幻重庆,观赏宛如过山车一样的苏家坝立交,菜园坝大桥,令人惊艳又让人难以承受之热,气温高达45度。到晚上快九点钟回家时,出租车仪表盘上显示的温度仍然有42度,车里车外简直两重天。

这种气温下,空气似乎已凝固,整个人似乎在蒸桑拿,像在蒸笼里一般,热汗直淌,口干舌燥。又像腹背都在烤火似的,脸上火piao火辣,汗水在头发林中都形成若干极小溪流,流淌在脸庞和颈后。

观景回到家中,中午才换的衣服已经湿透,晚上又得重换,连澡也得重洗。

晚间在卧室里又开空调又开风扇,仍不太凉快,一直汗涔涔的。挂机定到20度,风扇不断的转动,但居然可以不盖什么也无凉意直到天亮。

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昨天晚上洗的衣服,挂在卫生间中,全干了,这可是过去没有过的。

重庆青龙湖值不值得去(在酷热重庆中的冷思考)(6)

重庆青龙湖值不值得去(在酷热重庆中的冷思考)(7)

我们在重庆南坪的家的海拔也就400多米,比旅居避暑地苏马荡低了约1000米。但温度却高了近二十度,按常理有些异常。

在苏马荡整个夏天可以不用空调、不用风扇,夏夜睡觉还需要盖被子。

研究表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每升高1000米,气温要降低6度,反之亦然。这个学名叫“垂直温度递减率”,只不过这是正常气候条件下的数值,在对流层是这样的。也存在海拔升高气温也升高的现象,这叫出现“逆温层”。比如在一些零海拔地方,气温二三十度,但在四百余米的地方,温度却高达四十多度。

可见气候气温不完全由单一的因素决定。

重庆是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又有长江和嘉陵江两条大江,水蒸气比较丰沛,热空气难以散发,再加上整个人口众多,车辆拥有量太多的城市热岛现象,所以就出现另外的状态。

近期重庆高热不退,持续登上全国高温热搜榜,据中央气象台8月18日消息,重庆北碚达到45℃,打破了北碚本站的历史极值,也是本轮高温国家观测站出现的最高气温纪录。今年之热,不仅是因为超越新疆吐鲁番,更是因为连续几十天的高温天气下,发布了首个高温中暑一级预警。

至于为何今年重庆夏季高温天气持续长?重庆市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智介绍称,今年进入7月1号以来,全市35℃以上的高温天气达到了33.2天,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仅次于2006年的33.9天。他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第一,7月份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盛,西风带低槽及冷空气活动位置处于偏北地区,整个长江流域盛行下沉气流,导致了包括重庆在内的长江流域地区维持的晴热少雨天气。

第二,重庆的大部分城镇多分布在四川盆地东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形中,不利于地表热量扩散,持续的热量累积导致我市大部分地区出现罕见持续高温天气。

另一种解释,给出了重庆为什么这么热的几点理由:

1、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平均海拔低,受温度垂直递减影响,本身温度就很高,就像在一个碗里面一样。

2、由于处于盆地之中,且北有大别山等拱卫,下沉气流不易扩散,增温快,本来就处于碗底,重庆相当于是在碗底还挖了一个坑,而且重庆还被大山挡着风都吹进来。

3、受北半球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移动的影响,重庆七八月为伏旱天气,下沉气流降水少,干燥高温。

4、本身就处在中低纬度,且受温暖湿热的太平洋季风影响,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

5、由于工业生产、盆地地形、人口聚集等多个因素影响,大气逆辐射效应显著,地面增温快。

6、另外,重庆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这里科普一下与之相关的常用的一个名词一一副热带高压带,顾名思义,位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沿纬圈分布的不连续的高压带。由于海陆的影响,常断裂成若干个高压单体,这些单体系统称为副热带高压,也简称“副高”。高压内部盛行下沉气流,大部分地区天气晴朗少雨、炎热无风。当它长久盘踞时,就会出现严重的干旱现象。重庆、长沙、武汉、南京等南方城市经常在夏季出现“火炉”天气,罪魁祸首就是这个副热带高压。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近日监测评估,综合考虑高温热浪事件的平均强度、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从今年6月13日开始至今的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已达到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目前,高温热浪仍在疯狂肆虐,截至8月18日下午14时30分左右,全国有264个高温红色预警正在生效中,重庆、四川两地的部分地区以41℃ 的气温继续“领跑”全国气温排行榜。

从全球范围看,高温肆虐多国。尤其是欧洲,像山火、野火不受控制;英国铁轨受热变形;格陵兰岛冰川受热崩塌,热得穿短袖;西班牙因罕见高温超2000人死亡;日本超35℃高温已达半月,超过1995年和2010年记录创新高;北美大陆约1亿人受高温影响,部分地区创下46℃新纪录......等等。

不可忽视的是目前已有55个国家站气温达到或突破了历史极值。

专家表示,未来全球的高温热浪也或将成为新常态。

重庆青龙湖值不值得去(在酷热重庆中的冷思考)(8)

重庆青龙湖值不值得去(在酷热重庆中的冷思考)(9)

尽管我们可以营造小气候,但是大气候还是起着根本的决定性的作用。

昨天早上我十点多钟,到了解放碑好吃街的苏宁电器解放碑店,电动扶梯没有开启,宏大的拥有五层楼的店面11点才开灯,开空调,相关维修点也要11点才开工,营业大厅只有很少很少的顾客,好几个服务员手持一把把小小的圆形广告纸扇,告诉我,为了节约用电。

整个好吃街上,尽管装修一新,一些街景雕塑重置,增添了山城特色,但是受疫情和高热的双重打击,不像过去的熙熙攘攘,客流如注,香辣四溢,而是门可罗雀,空气清新。

步行街走几十米就到了解放碑,过去,照相总是避不开来来往往都是人,现在像被自动清了场,体现了一种无需提醒的自觉一一为了避免暴晒和高热。

根据气象预告,要到八月底或者九月初,一层层接踵而至的秋雨,才有可能浇灭这场酷热的嚣张气焰。

人类现在的对于电能深度依赖的生活方式,突显了一些冷凉地区的相对优势。难以设想像重庆这样的大型城市,在40多度的持续高温下,如果有一天或几天没有电,人不能上楼下楼;不能呆在家里,也不不能呆在外面,那是多么一种可怕的景象。

重庆青龙湖值不值得去(在酷热重庆中的冷思考)(10)

凉都苏马荡 魏宏毅拍摄

今天上午,我又到了海拔1500米的石柱黄水镇,这个避暑胜地在上午十时半仅为28度,房间里可以不用电扇与空调。据了解,盛夏以来,黄水场镇旅游避暑人口与日剧增,旅游人口峰值达32万人以上,是往年的2倍左右。真的是趋之若鹜,突破极限。我前段时间所在的谋道·苏马荡,避暑候鸟和游客突破35万人。重庆市内及周边一些省市凉爽之地,也是热度陡增,呈现出过去少有的喧闹现象。

可以预见,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深,这些地方的价值将进一步彰显。

对于自然的改造和利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与有着几十亿年的地球和无始无终的宇宙,保持一种整体和谐的状态,应该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根本利益所在。否则人类会受到各种莫名其妙的、突如其来的、无法预测的惩罚与报复。

李祖荣综合整理(侵删)

2022年8月22日

于重庆石柱黄水镇

李祖荣简况:中共党员,重庆市哲学学会副会长,重庆市教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企业文化研究会顾问,重庆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评审专家组组长,重庆市企业联合会、重庆市企业家联合会、重庆市工业经济联合会首批专家组成员,中国农业投资协会乡村振兴重庆工作站专家、西南政法大学兼职教授,高级政工师,高级心理咨询师。

曾任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机械工业政工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兵器工业政工研究会副秘书长,长期担任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文明杂志社副社长、总编辑。

重庆青龙湖值不值得去(在酷热重庆中的冷思考)(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