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到了,跟小伙伴们分享一位元代大儒,咱们来一块看看他的读书故事吧。郝经生于1223卒于1275年,宋末元初一代大儒。字伯常,祖籍山西泽州陵川,生于河南许昌。幼年时期正值金国末期连年兵荒马乱。郝经的祖父郝天挺在十里八乡以教书而闻名。金国亡国以后举家迁居河北,少年时家贫好学,当时郝经只有12岁,开始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他就读于铁佛寺僧张仲安开设的南堂学习。五年后,郝经就以兴复斯文,道济天下为己任。读书则专注于学习六经要义,并且潜心攻读伊洛之学,涉猎诸部经史子集不一不通。

蒙古西征的断崖式结局(蒙古帝国使者郝经被囚南宋十六年)(1)

由于郝经以其学问品行逐渐出众,乃马真称制(1243),顺天府左副守帅贾辅聘他为私塾先生教育诸子,又进一步推荐他去蔡国万户张柔府上作私馆师傅,“贾张两家藏书非常之多万卷有余,郝经博览群书无不通”得读两家藏书。在贾、张两家做教师期间,郝经结识了金朝大儒元好问和理学大师赵复。元好问遂相与论作诗作文法。郝经赞赏元好问的学问和为人,称其为"一代大师"。郝经多次拜见赵复,与他交游论道。赵复十分赏识郝经,称"江左为学读书如伯常者甚多,然似吾伯常挺然一气立于天地之间者,盖亦鲜矣",郝经拜此两人为师学习程朱之学。

蒙古西征的断崖式结局(蒙古帝国使者郝经被囚南宋十六年)(2)

元宪宗二年(1252),世祖忽必烈在漠南建开府金莲川。郝经受蔡国万户张柔举荐,忽必烈派人前来召他进见,郝经受旨随使奉诏北上。宪宗六年(1256)正月,忽必烈于沙陀召见了郝经,忽必烈向郝经请教治国安民之道和帝王经略天下之事,郝经"援引二帝三王治道以对,且强调以孔孟之道以治天下的重要性,“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之义”,忽必烈听完汇报以后大喜,非常高兴能有这的人才为自己所用。

蒙古西征的断崖式结局(蒙古帝国使者郝经被囚南宋十六年)(3)

此后接连召见郝经对其分外器重,命郝经把治国理政之策形成陈条清样上报于世祖忽必烈。郝经整理上报了《立国规模》之策略共有三十多条。忽必烈又问紧急政要必须急办得有多少条,郝经言"举天下蠹民害政之尤者十一条上之!郝经的政报抓住当时社会环境中十分重要时弊,时值金灭国之时正当兵乱人困,解决当时老百姓的生活困难,造福了民生,世祖忽必烈非常高兴的采纳了郝经的大部分建议。一部分策略虽然不能马上实行,但是在后来元朝建立以后,但凡制定国家重大时政方计,其中采纳郝经建议的约占百分之七十左右足见世祖对郝经的看重。

蒙古西征的断崖式结局(蒙古帝国使者郝经被囚南宋十六年)(4)

自从金被蒙古所灭后,蒙军就开始大规模南下进攻,想以最快的速度灭亡南宋。郝经对此特别反对。他多次上书忽必烈讲述"古之一天下者,以德不以力"的历史经历,同时通过对两国双方时下近况来分析,认为蒙古帝国是"诸侯窥伺于内,小民凋敝于下",而当时的南宋政权则是"君臣辑睦,政事修明,无衅可乘。他的策略是不要立即攻打南宋,应该把主要方向定在改革统治行为方式上,加大使用汉法治天下,加大选贤能的力度,依法治国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加强国力再对外图之。

蒙古西征的断崖式结局(蒙古帝国使者郝经被囚南宋十六年)(5)

宪宗八年(1258),蒙哥大汗命令忽必烈率兵进攻鄂州,大举南攻宋国之时,郝经多次向忽必烈进言,劝言不要南下攻打宋国。忽必烈否定了郝经的建议,分兵南下攻宋。万万没想到蒙哥大汗战死于合川钓鱼山,而那时候蒙哥大汗的弟弟阿里不哥在漠北哈拉合林图谋篡位,已经严重威胁到世祖忽必烈汗位继承权的时刻,忽必烈开始采纳郝经的建议。找到合适时机和南宋奸臣丞相贾似道和谈,忽必烈遂亲率大军班师北返,争夺大汗之位。此时任郝经为江淮荆湖南北等路宣抚副使之职。

蒙古西征的断崖式结局(蒙古帝国使者郝经被囚南宋十六年)(6)

元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在开平即汗位,封郝经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命令郝经出使南宋议和谈判。郝经一行,以何源、刘仁节为副使,高翿为参议,苟宗道为书佐,随团成员还有马德磷、孔晋等数十人。郝经此行,引起了蒙古内部汉人世侯集团的妒忌,平章王文统指使将军李璮无令入侵扰南宋边境,想企图假借南宋破坏和谈。南宋奸相贾似道也对郝经一行的到来非常害怕。他过去冒功鄂州却敌的事情败露,也是极力反对郝经来宋和谈的。

蒙古西征的断崖式结局(蒙古帝国使者郝经被囚南宋十六年)(7)

郝经一入宋境,贾似道便密令淮东制置司以蒙古边将李璮兴兵犯境为借口,把郝经一行拘禁于真州,从此在南宋关押了长达十六年之久。在此期间,郝经曾多次上书南宋皇帝和大臣,但在相国贾似道的阻拦下无一成功。贾似道想策反郝经,几次派人诱降,均遭郝经痛斥。又派人夜闯囚所威逼、断绝生活供应等方法,但一直未能动摇郝经的意志。

蒙古西征的断崖式结局(蒙古帝国使者郝经被囚南宋十六年)(8)

至元十一年(1274)六月,忽必烈命丞相伯颜率兵伐南宋,又命礼部尚书中都海牙及郝经之弟行枢密陪都事郝庸入南宋,责问郝经等信使无故被拘押一事。南宋朝廷理屈词穷,再加元朝大军威压如山,不得以才送郝经一行北归。元世祖忽必烈也派枢密院官及内臣近侍远道迎接。至元十二年(1275)夏,郝经一行终于回到了阔别十六年的元朝大都城,世祖忽必烈亲自赐宴于元朝宫廷,对郝经一行人员重赏,并向郝经咨询了治国政事等方略。但郝经回来时已患重病,1275年秋天,病卒。世祖赐谥号文忠。

蒙古西征的断崖式结局(蒙古帝国使者郝经被囚南宋十六年)(9)

郝经在世祖前期就提出了以"汉法"治国,主张迁都燕京建大都城,并与南宋议和,偃兵息民等,均为忽必烈所接受。他多次下令禁暴行,使蒙古军基本上停止了掳掠与滥杀。忽必烈能顺应历史趋势,终于统一了中国。郝经反对"华夷之辨",而推崇"四海一家"的思想,主张天下一统,结束自唐朝末年以来的分裂状态,但又反对不同族群之间的等级观点。郝经又主张凡事不必尽都师法古人,提出"不必求人之法以为法",认为"三国六朝无名家,以先秦二汉为法而不敢自为也;五季及今无名家,以唐宋为法而不敢自为也",强调文人写文章时应当"皆自我作"。体现了强烈的知识文子思想自由和创新的意识。

郝经一生箸书良多主要作品为《续后汉书》、《春秋外传》、《周易外传》、《太极演》、《原古录》、《玉衡真观》、《通鉴书法》、《注三子》、《一王雅》、《行人志》、《陵川集》等专著数百卷。

#以书之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