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七步才子”曹植,为何结局如此凄凉?只因性格桀骜不驯

大家好,这里是“萌卡说历史”,今天跟大家讲讲“七步才子”曹植。魏王四公子曹植因才学而天下闻名,所到之处,总能引起许多人注目。曹操很喜欢这个聪明伶俐又才华横溢的儿子,几次都想要将他立为自己的继承人。但是由于曹植身上所具有的那种浪漫主义文人心性,让他为人处事总不拘礼法,我行我素,没有一个作为政治家的稳重。久而久之,曹操就开始动摇起当初的那个想法了。为了给他最后一次机会,曹操令曹植为征虏将军,远征蜀地,曹植却因喝醉而错失出兵的时间。曹操知道后大怒,从此对曹植彻底地失望了。不久,曹操便立了在政治上更为成熟的次子曹丕为魏王世子。

历代对曹植的评价(浅析七步才子曹植)(1)

曹植雕像

忧国忧民的豪门公子

曹植刚刚出生的时候,父亲曹操还远没有后来那么大的势力,充其量也不过是非正规军的司令而已。当然,这样的出身比起在乱世中忍饥挨饿的老百姓还是要强出许多的。心理学告诉我们,童年生活环境对他的影响很大。曹植从小就在军营中度过,所以他并不是一个只知享受的纨绔子弟。十五岁那年,曹植跟随父亲北征乌桓。乌桓在今天的内蒙古地区,在那个时代绝对属于蛮荒地区。因为恶劣的自然条件,当地人的皮肤大多红肿粗糙,连八九岁的小女孩也不能幸免。再看看他们的衣服,几乎连最基本的保暖功能也没有,只能瑟缩在茅草屋里互相围坐在一起取暖。曹植很难过,为这些在乱世中受苦受难的老百姓难过,也为自己无力解救他们于落后贫穷而难过。

历代对曹植的评价(浅析七步才子曹植)(2)

曹操雕塑

咱们都知道,艺术家想要有好的作品必须融入到百姓生活中去。曹植的创作水平再高,没有深入民间看过听过类似的场景和故事,也是断然不能将人物的形象把握得如此精准生动的。就像现代有很多作家续写《红楼梦》,语言没问题,人物性格没问题,只是情节方面有些差强人意,如果和原著比,总觉得缺了点灵魂深处的东西。每个时代都有其不同的精神内核,这可不是光凭学识就能够弥补得了的,这也是为什么《红楼梦》至今都被很多学者拿来研究。

历代对曹植的评价(浅析七步才子曹植)(3)

《红楼梦》剧照

洛神并非甄氏

曹植还是个小孩的时候,当性格十分单纯的曹植看到曹家势力如此强大,心中对于父亲的骄傲自豪感就油然而生。对于甄宓,曹植见到这么好看的嫂嫂,肯定会多看几眼,美女嘛,谁都喜欢看。但他俩的之间并没有像后世好事者描绘的发生过可歌可泣的感情,为什么这么说呢?听萌卡细细说来。我们都知道要想成就一段姻缘,并不能仅仅看中家势、外貌等外在因素,最重要的是两人性格是否投缘。

历代对曹植的评价(浅析七步才子曹植)(4)

曹魏墓穴

历史中的曹植虽然性格洒脱但他绝对不是那种大逆不道、背信弃义的贵公子。大家可以在他的作品中,都可以轻易看出他其实一直很主动地遵循那个时代关于君臣、父子、兄弟之间的相处规则。所以,甄氏既然已经是他的嫂子,他定不会有这种想法。

还有就是年龄。年龄也很重要啊。当时曹植只有13岁而甄氏已近23岁,你让一个儿童怎么会爱上自己的嫂子呢?有些好事之人会说:“他们是日久生情”。不过这个也有问题,就算汉魏时候民风开放,但叔嫂之间见面的机会很少,他们怎么可能会日久生情?

历代对曹植的评价(浅析七步才子曹植)(5)

舞台剧《水月洛神》

最后就是《洛神赋》。《洛神赋》实在是曹植的上乘之作,所以很多人带着八卦心里相信曹植有深爱甄氏的心。可唐朝和汉魏之间相隔400多年。如果他们之间当真有一段至死不渝的感情,为何要等到400年以后才被人说出来呢?之前为什么就没有一点线索呢?原因可能是出于人们同情弱者的心理因素。后人都认为虽然曹丕当上了魏王,可最初曹操认定曹植才是自己的接班人,就连皇后最欣赏的爱子也是曹植,曹植之所以没当上皇帝,都怪自己太过单纯。

历代对曹植的评价(浅析七步才子曹植)(6)

洛神赋图卷

惊人的政治远见

黄初四年(223年)五月,回京述职的曹植胞兄曹彰突然就死了。直到现在,曹彰的死因仍旧没有一个定论。丧礼尚未完毕,曹丕便急令有司“护送”前来吊唁的曹植与其庶弟曹彪返回封地。二人本想顺道一起回去,不料却在半路受有司刁难,不得不中途分离。曹植很生气,就写了《赠白马王彪》这首诗,该诗言辞激烈地斥责了有司们狐假虎威的小人作风。现在想想,那时的曹植就算得不到重用,也是天子之弟,堂堂王侯之尊,倘若没有经过曹丕某种暗示性的话语,那些有司是万不敢行如此之事。这一点,曹植不会不知道。但前头咱也说过,曹植的内心对于封建礼教其实是极其信奉的,所以他宁可相信他所受的种种委屈是小人的陷害,而不是君王的苛待。这是他的教养,也是他的悲剧。

公元226年,曹丕在洛阳因病去世,年仅40岁,曹植在曹叡登基后不久,便向他上书请求能够带兵打仗,并旁敲侧击引用许多忠臣名将的故事,回忆起自己当初和父亲如何征战杀敌的光荣岁月,希望曹叡能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然而曹叡对此不过是盛赞几句叔叔的文采斐然,至于藏于文采背后的政治主张以及政治愿望,曹叡已经忽略掉了。比如他上任后立刻启用了司马懿,给当时萎靡不振的魏国带来了一份新的气象。

历代对曹植的评价(浅析七步才子曹植)(7)

曹魏墓穴

就在曹植上了这份表文后的第二年,曹叡便将曹植封地徙为雍丘,不久,又转而迁至东阿。此时的曹植入中年,由于长期的奔波和迁徙,曹植的身体越来越衰弱。

太和六年(232年),曹植在忧郁中病逝。他一生所怀的执念,到底还是落了空。

历代对曹植的评价(浅析七步才子曹植)(8)

曹植墓

总结

曹植虽然生在帝王家,但却没有帝王梦,他一心尊敬兄长,敬重自己的父亲。奈何城府极深的曹丕并没有念及兄弟之情,曹植酷爱诗词歌赋,并且他也很有造诣,流传在世的作品也很多,他又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从他妻子崔氏去世后时隔很久才再娶,我们就能看出。现在想想,如果当初曹植能够收敛自己的羁傲不逊的性格,也许他的结局也不会如此凄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