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先进第十一》: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

子曰:“贼夫人之子①。''

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②,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这是孔子跟子路关于“读书学习”的一次对话。

那个时候子路已经做了季氏宰,有权有势了,所以他想提携还是小年轻的子羔,让子羔去做费(bin,去声)县的一个分管小领导。

孔子却说:“你这是在害人家的儿子。”

子路就不明白了:“费县那里有老百姓,又有土地和谷物,为什么非要在您这里读书学习呢?”

孔子说:“所以我讨厌那种花言巧语狡辩的人。”

此次对话中,子路提出的问题,也正是我们当下年轻人在纠结的一个问题:

如果现在有一个工作机会摆在面前,那是选择去就业还是继续读书学习?

读书笔记摘抄与感悟10篇(读书学习是为了身心灵的成长)(1)

我突然想到台湾作家龙应台在给儿子的一封信里说过的一段话:

“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我想,几千年前的孔老夫子,对他的门生也是有这样的人生祝愿的。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读书学习还是就业,或者其它,怎样才能做到不纠结?

一、做任何选择要有长远目光。

在以上的对话中,子路可以说是目光短浅了些。他只看到当下能立刻获得的东西,比如给子羔一个就业机会,但没有看到长远学习对一个人的改造。

子羔后来成为孔门弟子中从政当官最多次、最长久、最公正廉明、最得民心的父母官,这与孔子“学而优则仕”的长远的教育目光是分不开的。

一个人在成功的路上要能走远,首先得看得远,才会知道自己行进的方向,取得最后的胜利。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一开始只卖苹果ipod,他想邀请摩托罗拉的CEO一起来创业,遭到了对方的拒绝。但对方的一句“人们出门只带钥匙、钱包和手机”点醒了乔布斯。

经过认真思考,乔布斯决定带领没有任何制造经验的苹果公司进军手机行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并且在触屏技术和智能芯片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三年后苹果公司智能手机正式面世并被疯狂抢购,而摩托罗拉手机因为没有搭上智能这趟快车,最后无奈被谷歌收购。

正是乔布斯的卓有远见,才制造了苹果公司的成功。

读书笔记摘抄与感悟10篇(读书学习是为了身心灵的成长)(2)

二、做任何事情不能太实用主义。

就像龙应台说的:我们不要总是跟别人比名比利,而是要为自己找心灵安适之所在。

一件事情在你心目中有无意义,比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成功更重要。

比如读书学习。

当我们纯粹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而去读书,那会是一件很苦很累很枯燥的事情;但当我们体会到读书学习可以提升我们的修养,我们会更快乐于求知本身的乐趣了。

屈原小时候就喜欢读《诗经》,家里长辈觉得这与其长大成材无用,甚是反对。为了躲避家人,他躲到山洞里去读,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洞,坚持整整三年。

正是那些“思无邪”的民歌民谣滋养了这个青年人,屈原最终能成为一名伟大的诗人。

可见,看起来无用的事未必真的无用。

古代雅典著名政治家梭伦有一句名言:“活到老学到老。”意思是说他自己愈老愈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英国思想家培根也说:“学无止境”。

是呀,这都是读书学习的意义所在。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需要不断比学习和进步。

年轻时,我们多是为了生活理想而读书学习;中年后,我们为了拾掇生活的一地鸡毛,安定自己心灵而读书学习;等年纪再大,我们可以将读书学习酝成一种意境,调成一种品味,因为它就是生活应该有的模样。

读书学习,就到底就是为了身心灵的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

读书笔记摘抄与感悟10篇(读书学习是为了身心灵的成长)(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