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幻的2022年即将结束。

世界、国家,我们每个人,在这一年里,经历了或者依然在经历着一些事……也正是在这样的一年里,我们尤其感谢书籍。

陪伴在我们身边的,有亲情和友谊,有惦念和祝愿,当然,还有书籍。

曾看到一个旧数据——是2021年的——据《图书消费半年报告》,中国44%的消费者的阅读量在疫情期间有了大幅增长。当突发疫情前所未有地侵袭人类时,最初的不安和迷惘是难免的,但阅读有助于抚平我们焦虑的情绪,成为我们心灵的栖息地。阅读或许不能帮我们找到问题的答案,但却能带给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

书籍给予人的抚慰还有希望,于不确定中,尤为真实而强烈。

《奔流》杂志(奔流特稿2022年您读了几本好书)(1)

书是读不尽的。朱光潜在他的一篇谈读书的文章中还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抉择读什么书还要靠自己,(因为)你要知道读书好比探险,也不能全靠别人指导,自己也须费些工夫去搜求。

——豆瓣、三联、知乎、理想国、单读、人民文学出版社、广西师大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译林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令人眼花缭乱的出版方,和他们同样眼花缭乱的出版物,便是无数读者的抉择和搜求,这是一种充满理性的神圣抉择和搜求,这个抉择和搜求里有人们最高赞誉——认可一本书籍,值得一读。

比如,北岛的《必有人重写爱情》、[日]铃木凉美X上野千鹤子的《始于极限》……被列入多家出版方的2022年年度书单榜。

《奔流》杂志(奔流特稿2022年您读了几本好书)(2)

爱诗歌爱北岛的人,觉得北岛的文字和他的名字都是有些魔力的。“即便平日不读诗的人,也很难忍住不翻开《必有人重写爱情》。书本身很美,打开书沉浸入北岛书写的旧时光也很美……”

上野千鹤子×铃木凉美=最知名的女性主义先驱×最叛逆的人气作家,《始于极限》豆瓣读书打出了9.2评分,它的副标题是: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女性的困境总是相似的,纵使女性面对的问题各有各的不同。历时一年,上野千鹤子和铃木凉美,两位女性,十二次通信,每次一个主题,一场始于矛盾与冲突,通往理解与改变的对话。豆友点评:只有建立起彼此自我对等的纠葛,才能有真正平等的两性关系;还有读者这样说:“每翻一页,体温也随之攀升。”

朋友圈里有人因为终于收到了《木心遗稿》而开心得大晒特晒。这本书籍也在豆瓣2022年度图书(中国文学•非小说类)之列。这些年一批又一批的读者认识木心并向他涌来——读木心,归根还是读自己,以木心以及背后的文学艺术为镜,照见自己,回到自己的内心。

《奔流》杂志(奔流特稿2022年您读了几本好书)(3)

年度书单也罢,一月好书也好,不同的只是形式而已,为读者推荐好书,是永远相通的本质。

奔流文化频道的读书栏目,亦怀有同样的初心——于有限的眼光中,认真致力于为读者推荐好书,旨在一起进入书籍世界甚而是他人的广袤里,阅读有尊严的生命知觉,聆听生活的强音,于平凡平淡且无常的日子里,获得坚持下去的力量和勇气。

——《鲁迅的封面》《鲁迅的饭局》《鲁迅的草木谱》《鲁迅的门牌号》是甘肃本土作家薛林荣“鲁迅微观研究”系列图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中,《鲁迅的饭局》入选该出版社年度十大好书。

《奔流》杂志(奔流特稿2022年您读了几本好书)(4)

“今天我们讲鲁迅,事实上是还原一个叫周树人的文人在成为鲁迅之前的血肉丰满的形象。当然,我在此不是要挑战对鲁迅的既定评价,而是想通过自己的微观研究,给一个刻板的现代文学作家增添一点血肉、肌理……”在作者薛林荣的“鲁迅微观研究”系列图书中,每位读者都会感知到那个“文学斗士”严肃外壳包裹下的有趣又可爱的“大先生”,真正体悟到“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奔流》杂志(奔流特稿2022年您读了几本好书)(5)

——一直有说法,读书就该多读经典。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是一本出版了24年的“老”书,2022年译林出版社的再度“重磅出版”和又一波的好评,再次检视了“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终是经典。”风靡20多年后,《一个人的村庄》至今在豆瓣读书上还有着8.9的评分。

《奔流》杂志(奔流特稿2022年您读了几本好书)(6)

——华文好书12月榜,于这两日启动评选。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出品的李敬泽的《上河记》,赫然于文学类榜单。李敬泽的文字经得起阅读者挑剔的目光,这一次,依然如故,文笔蕴藉,意境寥廓,透过他的文字,在古老的故事和鲜活的日常经验里中,遥望壮阔的文明上游,勘探黄河的本真原貌。不啻为从文学的视角,探源文明中国的精神追求的一种可能。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四十七个国家、二百一十八家博物馆中,中国文物数量达一百六十七万件,而流散在海外民间的中国文物数量更是馆藏的十倍之多。《归来:中国海外文物回归纪实》揭秘的是新中国成立后至今重大流失海外文物回归故事。纪实类文学的特质总让人的阅读感不那么轻松,或被掠夺或被偷盗的一件件国宝,触动的是国人神经。幸好,因为国家逐渐强大,因为众多爱国护宝的仁人志士的赤子情,国宝在逐步回归,而我们的阅读感也逐渐回归正常。

——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甘肃作家阎海军的《铸印:何效义的田野实践》,这本书书名是由380度的高温“烧”出来的。对更多的普通读者而言,这本书多少有点“专业性很强”的感觉(也长知识啊,让你知道铸印是铜印的制作方法)也确如此,这部纪实性作品记录了篆刻艺术家何效义的“铸印”创作。但其可贵之处亦在于艺术家对于艺术风格的长期关注精神。

《奔流》杂志(奔流特稿2022年您读了几本好书)(7)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单霁翔著《国匠吴良镛》、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段兼善著《敦煌人生:我的父亲段文杰》、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敦煌,敦煌——常书鸿自传》、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出版的赵柏田著《银魂:张嘉璈和他时代》、译林出版社的《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一个人的书单中,人物传记尤其是名人传记,该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坚信每位读者都会从这些人物的人生故事和命运抉择中,感悟到何谓眼光长远、见识宽广、世界观独立而稳固的笃定的人。

《奔流》杂志(奔流特稿2022年您读了几本好书)(8)

《奔流》杂志(奔流特稿2022年您读了几本好书)(9)

读者从《银魂:张嘉璈和他的时代》感受到了家学对于一个人成长的影响,哥哥张君劢、妹妹张幼仪,在张嘉璈和他的闪闪发光的兄弟姐妹的身上,彰显了中国文化之家学的深厚力量……这样的力量,也体现在103岁的女翻译家杨苡先生身上,杨苡先生的哥哥杨宪益也是著名翻译家,姐姐杨敏如是古典文学专家,而杨苡先生是“呼啸山庄”译名的首创者。期颐之年的杨苡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不忘记涂点口红……给予他人尊重,是最大的尊重,一个人的修养与文明就隐现于细节之中。岁月呼啸,美无倦意。读着杨苡先生的口述文字,相信你会实实在在地触摸到这种感觉。

——诗歌,我们文学的源头,几千年来一直吟唱不断。钱穆就说过,“诗中境界,包罗万象;不论是自然部分,不论是人生部分,中国诗里可谓无所不包……”最重要的是,中国诗歌的主旨从不会仅仅停留在诗歌表面。

一年中总有许多本诗集出版面世。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甘肃诗人阿信的诗集《裸原》是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提名作品。作为新时期地域性写作的代表性诗人,阿信有着“草地诗人”之誉,评论届认为阿信构建的“草原诗学”,使中国新诗的草原书写迈向新的高度。“雪山啊/只有在仰望你时,那被沉重奶桶压向大地的佝偻的身影才能重新挺直。”跟着阿信的诗句,会有灵魂抽身而飞往雪山草原般的自由之感……

《奔流》杂志(奔流特稿2022年您读了几本好书)(10)

……

书,读不尽说不完啊。

显然,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书榜,充其量只是一次情感充盈的回眸,总想着好的东西尤其是好的书籍值得一遍遍“与人乐乐”。

快节奏时代,媒介的更新,书籍阅读者被分割了。对于好读书者,除枕边书之外,也会涉猎电子书、有声书……

当然,喜欢书香的永远钟情于纸质版。

但凡言及读书的意义与好处,有太多的名言名句,谁都随口能蹦出不少。

作家铁凝关于读书曾有个讲座,对其中一点,印象尤深:

有人类学家告诉我们,假如人类的平均寿命以小时来计算,以长寿者为例,大约是65万个小时。《论语》中也有这样的句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是啊,时光是挽留不住的。但是,当我们有能力亲近阅读、亲近世界上所有的好书的时候,也许我们内心将产生创造时光的力量,我们的生命也因此而双倍地延长。让我们相信,在每一时刻都有不可计数的信息沿着光纤飞奔的当今世界,阅读依旧没有成为人类颓败的嗜好;让我们共同赞美和热爱阅读,敬仰那些不断擦亮我们心灵的智慧之书,它会使精神欢愉,使灵魂有光,使天地温暖,使生命芬芳。

这就是:

——开卷有益吧。

一直就喜欢这个词。

有时候觉得读书时,身体越随意也读得越带劲,冬日的午后,阳光暖身,倚身沙发或舒服的躺椅上,一杯汤色金亮的红茶,触手可及,此时读一些让人齿颊留香的“小书”,恰是惬意。“王丞相有幸妾姓雷,颇预政事,纳货,蔡公谓之‘雷尚书’。”读到这样的文字,呷一口茶,似有忽然明白历史现实之感喟。

也有人喜欢睡觉前读会书,静心,缓解一天工作奔波的倦意,还能睡个好觉。

三更有梦书当枕。

2023年,少什么都不要少了书。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雷媛

《奔流》杂志(奔流特稿2022年您读了几本好书)(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