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午不食的说法似乎来自于佛门修身。根据古代的时刻表,这个午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上午11点到下午1点这段时间。过午不食的意思也就是说下午1点过后不再食用东西。而今,更多的人是以这句俗语作为减肥的准则。古人是否真的过午不食呢?那么是否有科学道理呢?

过午不食的规律(关于过午不食说法有科学依据吗)(1)

古人是否真的过午不食呢?

《庄子·内篇》说,“适莽苍者, 三餐而返, 腹犹果然”,《战国策·齐策四》又有“士三食不得餍,而君鹅鹜有余食”,而在《白虎通义》载:“平旦食, 少阳之始也;画食,太阳之始也;哺食,少阴 之始也;,莫食,太阴 之始也。说明在古代古人已有一日三餐甚至四餐的说法了。而像人,也有两餐的表述《左传·成公二年》记载齐晋之战,齐侯下令“余姑翦灭此而朝食”,这里古人对于早餐称为朝食,第二餐又称为哺食。大概吃饭时间在上午九点和下午三点吃饭。这种两餐制的出现更多的是迎合当时社会生产力及国民经济的制约。此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有条件的上层人士更多的采用三餐,而即便有两餐习惯的,更多的是出现了加餐,在电视中我们看宫廷剧,可以看到桌案常常摆着点心,这种更像是加餐,要知道古人也同样是人,有吃的谁愿意挨饿?

那么是否有科学道理呢?

按照过午不食的观点,那么午餐即便是在下午一点用餐,而下一餐也要第二天早上九点,这样两餐间隔时间达到近20个小时。两餐时间间隔实在太长,从身体健康的角度讲非常不利,当肠胃的食物消化干净以后胃分泌的消化液就可能会腐蚀胃壁,长时间如此,肠胃就会受到损伤。此外,两餐间隔时间过久,还会导致身体血糖不稳定,低血糖往往会导致身体应激激素的升高,比如糖皮质醇。糖皮质醇又是身体的一种免疫抑制剂,长期的水平过高,还可能导致身体免疫力低下。对于身体健康非常不利。此外,关于过午不食的减肥观。由于身体不能及时得到能量供给,身体为了平衡,就会启动应激调节机制,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就会放慢,减少身体的能量损耗,这时候并非大多数人所想的,将身体脂肪转换为能量消耗掉而变瘦。机体肌肉消耗能量相对较快,在身体缺乏能量之际,身体会优先牺牲肌肉而保存了脂肪,也就是说,依照此种观点减肥是不太靠谱的。

过午不食的规律(关于过午不食说法有科学依据吗)(2)

对于大多数想要减肥的人来说,可以适当减少三餐用量,但是这种过午不食的观点还是不可取的,尽管传统的古人观点说此种方法对于养生妙处颇多,但是似乎找不到科学根据,反而从科学角度分析弊端颇多。不具备推广性。希望大家也可以正确看待这一说法。

欢迎评论区留言或者添加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