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山脉横亘在广东省的北部,其中段向西南伸出一股支脉叫青云山脉。青云山脉北麓的一片山川沟壑,便是广东省北部的山区小县翁源县。

翁源县的县城叫龙仙镇。龙仙镇东南方向约十七八里地有一个小小的自然村叫沙罗洞。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保甲制里,沙罗洞属于蓝李乡第八保第一甲和第二甲(当时的制度是十户左右为一甲)。别看沙罗洞的村名有一个“洞”字,其实这里根本就没有洞,只是一个小山坡而已。房屋就建在山坡上。据老辈人讲,沙罗洞原本叫麻园围。我们的祖先是从福建迁来的客家人,我们客家人把居住的房屋叫作“围子”。麻园围有两个围子紧挨着,相距不过几十步,地势高的叫上麻园,地势低的叫下麻园。围子的中心位置是祠堂,是供奉祖宗牌位的厅堂,也是本族人举办婚丧嫁娶酒席的场所。沙罗洞人都是四世祖公斌公的子孙。斌公的长子益溪公的后代居上围园,次子丝溪公的后代居下围园。上围园前面是一片梯田,下围园前面是一口池塘。池塘西侧有两座各有五六个房间的小屋,早年益溪公和丝溪公哥俩就分别住在这两座小屋子里。再往下走就是河了。上、下麻园经过五百多年的发展,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才建成各有三十多间房屋的小围子,分别住着十来户人家,三四十口人,可见我们的祖先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生活得多么艰难。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也就是我出生的那阵时,族人合力在下麻园左侧兴建了斌公祠。斌公祠除中间的祠堂外周边,有二十来间住房。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人们不再把这里叫作麻园围而改称沙罗洞,上麻园叫上屋,下麻园叫下屋,此事已经是无从考证了。我家住上屋。

沙罗洞人有一个自己的独特的节日,叫做“阿公生日”。这个节日的来历是这样的 : 1936年农历十月二十九日,斌公祠举行落成仪式,按当地风俗叫“进香火”。为了纪念祖先斌公,族人决定将这一天定为斌公的生日。每年到了十月二十九日,沙罗洞人就像过节一样,各家各户根据自身条件和爱好准备一些好吃的东西,比如磨豆腐、炖莲藕、煎罩子糍、宰自家养的鸡等等。可以说,农历十月二十九日这一天的阿公生日,在沙罗洞人的心目中是仅次于过年的重要节日。这一天出门在外的人能回来的都会回来,嫁出去的女姑也会回娘家来。这一天整个沙罗调都非常热闹。

南方的村落与北方不同,这里每个村子都是一个姓(媳妇们除外),村民都是同一个祖宗。沙罗洞对面的何陂头、小水、幌背三个自然村相距很近,都是何姓人的村子,而且都是同一个祖宗的后代。小水是我们的祖先从福建上杭迁来时首先落脚的地方。我们的祖先万一郎公是明朝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从福建省上杭县胜运里迁来的。沙罗洞往东约二里地也有一个村子叫叶屋,村民全是姓叶的。这几个村子属何陂头最大,人口最多,有钱的地主也多。何陂头的地主不仅在全乡,就是在全县也是很出名的。叶屋的人也比较多,但他们同沙罗洞人一样,多是穷人。

崛围山石窟寺旅游攻略(从沙罗洞到报国寺)(1)

沙罗洞的房子建在背阴的山坡上,大致是坐南朝北。我们这里的人盖房子不像北方人那样讲究坐北朝南,而是依山就势,前面低后面高。房子的墙基是用河水石沏的,约一米多高,再往上就是土坯砖。房子一般都是二层,一层住人,二层用来存放怕受潮的谷物等东西。二层的地板用杉木横梁和杉木板做成。

村子后面是一片片竹林,它们分属于各家各户。这些竹子有好多个品种,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用途。竹林后面的山包上长满了松树,再远一点的山就比较高了。在我小时候,山上有很多参天大树。在小山包与其南边的高山之间有一块相对平坦的地方叫杉树坪。这名字有点怪,叫杉树坪却不长杉树,而是长着很多几十米高的老松树,有的树干两个人都合抱不过来。老松树的树冠都很大,真是遮天蔽日,即使在晴朗的夏日,树阴下了也是一片阴凉。地面上常常会积着一层松毛(松针)。松毛含有丰富的松油,人们用竹制的耙爪子把松毛拢在一起挑回家当柴火。松树大都长在山梁上或相对平坦而又比较干燥的地方的,这种地方到春天往往会长出许多味道鲜美的蘑菇来。在山沟里或比较潮湿的地方则长满了阔叶林。令人痛心的是这些几百上千年的古树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被那些穷困的村民砍伐光了。一九五八年全国大炼钢铁时砍了一部分,其余的部分是在往后的穷日子里被砍下来卖给县城里的居民当柴火做饭烧掉了。

村子的西南方向有一大片梯田。这片梯田靠其南面的几条山沟流出的泉水灌溉,是沙罗洞人种植稻子的重要田地。这些田地多属于何陂头的地主们所有。这片梯田中部有一个老屋遗址,面积还不小,叫曾屋子,可见这里原来的主人姓曾。从遗址的墙基看,曾姓人家也是很有钱的,不知道他们是衰亡了还是迁徙他乡了。

沙罗洞村前有一条小河,小河两岸长了很多当地人叫吉树麻的大树。这条小河发源于李洞,好像没有名字,我们姑且叫它李洞河吧。李洞河在石背与李村河汇合后叫蓝李河。蓝李河在龙仙河口村与南浦河、江尾河汇合后即成滃江。滃江是北江的支流,它流入英德后注入北江。滃江水源丰富,可通行一二吨吨位的小木船,在翁(源)大(坑口)公路修通前是进出翁源的主要通道。解放后由于某些河段筑起了供发电和灌溉用的水坝,水坝没有配建船闸,致使航运中断。

过了村前的小河就是一片同河流走向相同的狭长平地。这片平地是当地难得的上好稻田,它们大都属于与沙罗洞隔河相望的何陂头的地主们所有。

沙罗洞右前方有一个小高地叫庙墩子,这是叶屋人的族地。但它离叶屋较远而离沙罗洞较近。这个墩子原来密密麻麻地长着很多古老的松树、枫树和其他杂树,像原始森林似的,是沙罗洞的孩子们经常去玩的地方。墩子的北面有一座年代久远的庙宇,逢年过节人们都到这里来上供。庙墩子南边叫围堵子。围堵子似乎是一座古城堡的遗址,它四周是一丈多高、八九尺厚的土城墙,城墙里面是由古屋墙基分割成的几十块稻田。土城墙上长了不少的古树,主要是枫树,也有几棵松树,都长得非常高大。庙墩子和围堵子之间有一个鞍部,人们管它叫围坳子,是沙罗洞去叶屋的乡村大道的必经之路。庙墩子东边是一大片梯田,北面坎下是一片土质较好的稻田。稻田与河之间是一片林地,叫庙下坝。庙下坝密密麻麻地长满了各种杂树,也是个很好玩的地方。林子里也有野果,其中一种叫桔纽子的,味甜的那一种是很好吃的。很可惜,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庙墩子、围堵子和庙下坝的古树都被砍伐光了,那座古庙也被拆掉了,围堵子的士城墙也被刨平了了。庙墩子被开垦成了早地,庙下坝被开垦成了稻田。

沙罗洞的左前侧和坎下河边原来也各有一个大屋遗址,那是我们的祖先来到沙罗洞前的老住民居住的地方,,人们管这个地方叫老楼子。没有人知道这些老住民是什么人以及他们是什么时候迁离这里的。该遗址北面有十来棵高大毕挺的老松树和枝干粗壮的老枫树,南面有几棵老樟树。其中一棵老樟树被火烧了一个大洞,却还是枝繁叶茂。树洞中能容下三、四个人,你由此可以想象这棵樟树有多古老多粗壮了。很遗憾,这些东西现在都不存在了。

是的,我前面简单记述的沙罗洞周边的美好环境,现如今除了村后那片竹林子外,大都不复存在了。我现在把这些记录在这里,意在让后人知道我们的沙罗洞原来是多么美丽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