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非黑即白,时间证明它自然是错误的。我想这才是作者洋洋洒洒几十万字,想要传递给大家的一个信号。
换句话说,也就是不要随意给人贴标签。莫说人是会变的,就是周遭万物,又有哪一个事物不曾产生变化。这不过因为有些变化微小之极,肉眼难以看清,有些变化剧烈到足以改变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走向。
书中的故事发生在新中国之后的五十年代。众所周知,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万废待兴。而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最多的就是农民。
这些穷苦的农民为了新中国的革命确实涌现出了太多可歌可颂的人物事迹,他们是功臣,是基石,是前锋,我们自然不应该忘记。
但是任何事都是两面的,白中有黑,黑中带白,应该辩证看待。比如关于对于地主阶级和知识分子阶级,就出现了举措失当。
地主阶级在革命时期,确实有许多如胡汉三那种下三滥的够汉奸,但也不乏投身革命的。比如李云龙的老婆,不就是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吗?你要说这是电视电影,是虚构的。
那么大名鼎鼎的傅作义将军的女儿,就加入了共产党,对北平的和平解放起了积极作用。
再比如陈忠实老师的小说《白鹿原》,知识分子朱先生,白家族长白嘉轩,后面加入共产党的白灵,中条山战役有功于国家的鹿兆海,难道他们都要被打倒吗?
在《生死疲劳》,莫言老师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天马行空的想象,构造了一个转世轮回的主角。主角西门闹,生前为一辈子积善行德的地主老财。虽然家财万贯,但他本人并没有沾染那些纨绔子弟的恶习,他勤劳节省,富有爱心。
每次亲自把出手将驴圈里堆积的粪坑掏尽,他那个娇滴滴的三姨太还是因为自己发了善心才收留,还有他的那个干儿子蓝脸,也是因为他大清早散步,在雪地里捡回来的可怜娃娃。
1950年,腊月二十三,离中国传统春节还有七天,西门闹被枪毙于桥上。一切都因为他地主的身份,那个年代,地主这个身份足以让他死上几千次。就算这次能偶尔逃过了,往后还有二三十年的清算,什么人能熬这么久呢?这个只有天知道。
季羡林先生在《牛棚杂忆》的序言写到,这是一面镜子,在纷纷扰扰的年代,见证了许多荒谬的历史事件。照见了,美和丑。对于亲身经历了北大风暴中心的他,更明白活下来是多么的幸运。
比如遇罗克因为写了对于当时的环境年代来说不假于一个晴天霹雳的《出身论》而被处于枪决。
莫言老师不亏是获得过诺贝尔的大佬,不仅故事写的离奇,笔下的人物更是栩栩如生。众所周知,一本小说要是人物写得干巴巴的,那就完全失去了翻阅的兴趣。
这就好比,《大话西游》周星驰的至尊宝才是至尊宝,换个人来反而成了猴子。人物要写好,是因为对人性的拿捏恰到好处。他是变化的,像一个石子投进池塘,必然产生圈圈波浪。
戏子出身的秋香,是怎么个个性呢?电视上一哭二闹三上吊就是她了。她面对善良心软的西门闹自然如鱼得水,换了后来脾气暴躁的丈夫黄瞳,她反而老老实实,被打怕了。
秋香这个角色虽然不堪入目,但她再一次证明人是会变的,不要认为非黑即白是对的,不要随意贴标签。
期待莫言老师再出新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