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陈海伟
奉和介甫正月二日
(宋·韩维)
春意来何早,乾坤润泽中。
雪明初照日,云断欲随风。
世事蚊虻过,身谋雁鹜同。
【注解】
上平东韵,韵脚为中、风、同、穷;五言律诗仄起式。
题材为应和,写景兼抒怀。
作者韩维(1017-1098),今河南杞县人,宋代翰林学士。
【读诗拾趣】
诗题中的“奉和”是指写诗词与别人相唱和,一般是指别人已经把诗送到你手上了,你再回赠一首。加个“奉”字,表明自己态度的恭谦。韩维大年初二就忙着回诗的对象“介甫”,就是大名鼎鼎、既惦记着变法又惦记着在春节放鞭炮、喝酒、贴春联的王安石——虽然韩维和王安石政见不甚相同,但并不妨碍同事们过年时互致问候。
【诗里诗外】
这是一首奉和诗,奉和的对象是大名鼎鼎的王安石(字介甫)。
奉和诗嘛,要写得应景应心情。首联和颔联景物写得美好而和煦,带着新年的升平和祥瑞,但云断留了个伏笔;颈联一转,感叹俗世之忙碌,似乎有很多无奈。但尾联一提,虽然稻粱谋恼人,但能有诗酒作伴的雅量,想来人生还是有希望的——这么一来,新年的开心又回来了。
诗不错,反映了当时士大夫公务之余的雅致交游情调。当然,让我感兴趣的还是本诗的作者韩维。
韩维在文学界可没王安石这么出名,但他在政界却也是个非常厉害的人物。
百度一下,可得如下资料:
韩维(1017~1098),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定为元佑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从这段材料可以看出:一,韩维父子兄弟俱绾银黄,算是簪缨世家;二,他属于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旧党(元祐)一派,并因此受到过至少两个阶段的“清算”。
关于一就不说了,关于二则很有趣。因为业师沈松勤先生有一大块精力是治宋代文人和党政的(他的博士论文《北宋文人与党争》是2000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后又出版、发表了《南宋文人与党争》等一系列相关成果。表示仰望),所以这些内容多少也了解了一些。我的感觉是:北宋这个期间的文人(也是政客)很有“范儿”。于公,政见可以截然对立;于私,诗酒却也往来不绝,真正是公私交情两分明。
无论恭维也好,真心也罢,韩维“诸君亦诗酒,吾道未应穷”的语调至少还是让我们看到他对王安石惺惺惜惺惺、猴子爱猴子的表象。从现代人公私情感很容易混搅在一起的状况来看,这也算是相当的雅量。
王安石
检索宋史韩维的本传可以看出,王安石当政时两人政见相左,相处并不愉快。
先是“明年,(韩维)为御史中丞,以兄绛在枢府,力辞之。安石亦恶其言保甲事,复使为开封”。拗相公王安石一贯喜怒形于色见乎行,既然你对新法(保甲)有异议,既然你自己不想当御史中丞,那你就走得远远的。接着又因为他事“安石益恶之”。接下来又是一连串的打击。虽然当时的皇帝劝他可以凭“东宫旧人”的显赫身份留在京师,但韩维表现出相当大的决心力却之:“使臣言得行,贤于富贵;若缘攀附旧恩以进,非臣之愿也。”
如果我劝谏的事情能够施行,那比皇帝您给我的富贵身份强上百倍;如果因为攀附着旧日主子的恩情加官晋爵,这绝对不是我希望的!在当时并不清洁的官场,这话说的真是荡气回肠、震铄古今。
当然,诗歌里对王安石奉和的客客气气、和和谐谐那只存于私交当中。在政见上,韩维还是和苏轼、司马光等一样孜孜不倦地扮演着反对新法的角色,直至王安石倒台。
当宿敌被踏在脚下后,按照不少人的看法,多年被压制的恶气终于可以出了。当时“元祐更役法,命维详定”。可见韩维的权势和责任。
但韩维并没有像后代很多时候那样凡是敌人拥护的我就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就拥护。韩维对各种政令法规的调整“时四方书疏多言其便”,但韩维保持足够的警惕和理智,他曾经对司马光说:“小人议论,希意迎合,不可不察。”
对于刻意阿谀奉承的人,他坚决黜退。对于王安石旧有的一些东西,韩维再次表现出他的高尚和公正。史载:“执政欲废王安石《新经义》,维以当与先儒之说并行,论者服其平。”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儒家素怀体现得淋漓尽致。
蔡京
但如此执中守正的一个人,在以北宋“六贼之首”蔡京为首的新党重新当政后陷入困境。只能说蔡京比韩维少了点读书人的正道素怀。
蔡京把韩维和司马光、文彦博、黄庭坚以及苏轼兄弟等共309人列为奸党——无论死了的还是活着的——并令各地树“元祐党籍碑”让他们遗臭万年,让他们的子孙永不叙用。
现存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真仙岩的一块党籍碑虽然经千年风雨侵蚀,但依然可以在“曾任宰臣执政官”的所谓奸党一栏中看到韩维的名字,位列第十六。在这个版本的石碑上,他的名字和司马光左右并排。
韩维是遗臭万年还是名垂青史,蔡京如果在天有知,面对这块石碑估计够闹心的。
韩维在诗歌中说,一辈子也就是为稻粱忙忙碌碌,“身谋雁鹜同”我真心相信,这是世俗语;但我也真心觉得,除此之外,他还是有所坚持并有更高追求的。
作者高利:浙江大学古典文学硕士、杭州高级中学副校长
20年前,当我读古诗的视野慢慢从《唐诗三百首》等各种选集扩展为《全唐诗》《全宋诗》等诗歌总集以及名家诗歌全集时,我发现咱们中国人太有“时间观念”了,很多诗歌都有清晰的写作日期,如:
《三月二十八日赠周判官文》《宝历二年八月三十日夜梦后作》《九月一日过孟十二仓曹十四主簿兄弟》……
当时我就想,如果把一年三百六十天(农历)的诗歌都收集齐那多好玩!
百度、谷歌让寻找收集诗歌变得容易——我清晰地记得,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花了不到两个星期,就把所有的诗歌搜集齐了,收藏在电脑里某个角落叫做“一天一首诗词”的文件夹中。
每天一首古诗歌,日期和作品写作日期完全匹配;
每天一首古诗词,有经典,也有你可能一辈子都读不到的非知名但同样生动有趣的诗词。
兔年春节之际,我很高兴通过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和大家分享除夕到正月初六这7天的古诗词,和喜爱传统文化的同学们一起,过一个诗意的春节。
全年的诗,我已收集并出版了一本书《互动诗词·农历纪》,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读一读。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