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小饭馆(母亲的小菜园)(1)

母亲的小菜园(散文)

母亲到城里住了一段时间,念叨最多的就是城里的蔬菜太贵了,要不就是城里的蔬菜不新鲜,放久了或者隔夜了,我知道,母亲又在想念她的小菜园了。

说是小菜园,其实以前只是我们家属院靠围墙边上的一点荒地,母亲一点点把它开垦出来,又给它围上了篱笆,从此,一块绿意盎然的小菜园就越来越让人喜爱了。每次回家。我都喜欢到菜园里看一看,有时也会帮母亲去松松土,施施肥……

母亲的小菜园有两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应季、高产。

开春之后,当大地还在春寒料峭之中,母亲已经用地膜盖起一小块地,开始为黄瓜、四季豆、辣椒育秧了。就因为“早”了这一步,当邻居的黄瓜刚开始开花,母亲种的黄瓜已经有了长长的藤蔓,一条条青翠的黄瓜悄悄的躲在黄瓜叶下面。迎着阳光和雨露快乐的生长,就等待着惊艳的亮相了!当母亲种植的辣椒已经长出了一寸多长,邻居家的辣椒才刚刚羞涩的绽放出一朵朵小白花!每年,当市场上的应季蔬菜刚刚上架,母亲的小菜园里,一定也有相应的品种在等着主人来采摘了。小时候,母亲种植的黄瓜、西红柿很多都成为了我解馋的最佳食品。现在回忆起来,也是唇齿留香,难以忘怀。

母亲的小饭馆(母亲的小菜园)(2)

仿佛体内有个生物钟在提醒一样,什么时候该种什么菜,什么时候该育什么苗,母亲总是记得清清楚楚,分毫不差。特别是许多种子,母亲都是自己留存好,很少要到种子店去买。左右邻居有哪一家缺少蔬菜的种子或秧苗,母亲也总是慷慨的赠与。等到蔬菜长成,母亲还会选出一些长势好的给左右邻居送去,可以说,在我们那个家属小院内。母亲种植的蔬菜一直都是大家稀罕和点赞的物件。

说到高产,我想最主要要归功于母亲的勤劳吧。在母亲的小菜园里,从来都看不到杂草丛生的情况,虽然面积不大,但沟是沟,垄是垄,菜地永远都是通风向阳。即使是在辣椒地里套种了一窝香瓜,在豆角棚边上补种了几颗玉米,母亲的小菜园里也永远都是那样清清爽爽,那样有条有理。只要不下雨,每天早晚,母亲都会到菜地去“检阅”一番,秧苗歪了扶一扶、藤蔓掉了绑一绑、长出杂草了扯一扯、架子松了紧一紧……特别是蔬菜长虫了以后,母亲从来都不会打农药,而是拿上一条小板凳,戴顶草帽,一条条把虫子清理干净。母亲从来也不会往菜地里用化肥,而是以农家肥为主,有时候,家里的垃圾也会被母亲巧妙的利用,能够变成肥料的都送到了菜地里,我想,从这一点讲,母亲也算是“垃圾分类”最早的践行者之一吧。在母亲的精心管理下,小菜园总是一派生机盎然。瓜果飘香……特别是蔬菜集中成熟的夏季,小菜园里那丰收的景象更是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红的是辣椒、紫的是茄子、绿的是豆角、黄的是南瓜、那一个个心宽体胖的是冬瓜……

母亲的小饭馆(母亲的小菜园)(3)

有时候我们会劝母亲,年龄大了,不要再辛辛苦苦去种菜了,几个小菜,又值得了几个钱呢。但母亲却执意不肯,她总是笑着说:种菜既锻炼了身体,活动了筋骨,又能吃到绿色无污染的蔬菜,何乐而不为呢?

也许是因为无公害种植的原因,母亲种植的蔬菜十分鲜甜。我的一位同事多年前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去过我家,在吃了母亲种植的白菜苔后赞不绝口,没有想到十多年后,我们在聊天中,他居然又提起了这事!

因为小菜园物产丰富。许多蔬菜根本就来不及吃,就在县城工作的两个姐姐周末都会回家来,一则看望父母,一则还可以带点蔬菜回去。还有吃不完的,母亲会做成各种各样的坛子菜,剁辣椒、卜豆角、白辣椒、芋头丝、芋荷子、茄子丁、辣椒萝卜……而且母亲做的坛子菜无一不是色香味俱佳,咸淡适中,吃起来令人口舌生津,欲罢不能。早在求学年代,母亲制作的这些坛子菜就是我下饭的绝佳物品。如今虽然远在广州,每次回家,我还是喜欢带一点过来,既是为了解馋,也是为了让家的味道更长久的陪伴在我周围吧。

小菜园,是母亲的快乐农场,也承载了母亲太多的乡愁。

审阅:赵通

简评:围绕母亲的事情似乎每个人都有很多,而作者通过耐心的观察,敏感的细节,如数家珍的向我们详细讲述了关于母亲菜园子的生活,文笔精彩,思路清晰,共鸣感强,令人有向往。

作者简介

徐朝阳,男,1974年出生于湖南南县,自幼酷爱文学,高一时发表作品,现已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余万字,曾获湖南省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特等奖等各种奖项十余次。作品入选各种文集十余次。现供职于广州市中山一路151号广铁集团公司广铁电视台 。


投稿咨询zxm549750302

杂志征文邮箱:zxm789654@126.com

网络征文邮箱:zgxiangjianmeiwen@163.com

注:投稿作品必须为 原创首发 作品。平台严禁投已在别处刊发过得作品!严禁投同时在多处投的作品!严禁在未知道审核结果的情况下将作品再投他处!严禁将已经审核通过的作品再投他处。(投稿两天后,即可咨询审核结果,不会影响您的投稿效率!)

版权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