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过了保质期还能吃吗?
指导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治营养师尤华智
老人报记者:殷鑫 通讯员:锁卓琪
众所周知,买食品前先看看保质期,回家尽量在保质期前吃完,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当面对过了保质期的食品时,年轻人的处理办法往往是扔掉,但老年人却秉承“节俭”的美德,大都会先试试有没有变质,如果没有变质往往会选择尽快将其吃掉。这一行为让很多年轻人,甚至是中年人不解和反对,认为过期食物对身体有害。那么,这一“节俭”的做法到底对健康有没有危害呢?
1
保质期后还有延续期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治营养师尤华智指出,保质期指食品在标签表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但是并不意味着过了保质期就不能食用。我国有关部门关于保质期的规定较为严格,所以商家通常在标注保质期时会选择较短的期限,如某食品在适宜贮存环境下可保存3~6个月,那么商家只能标注保质期为3个月,剩余的3个月我们可将之称为延缓期。延缓期内食物仍然可以保证品质,不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所以食品在未拆封且保存得当的情况下,即使过了保质期,在延缓期内仍然可以食用。
尤华智表示,通常食品标注保质期时都会预留一定时间的延缓期,只是时间长短不一,如奶类生鲜等较易变质的食品,延缓期可能只有一两天,而坚果干货可能有两三个月。但是专家重点提醒,即使再不易变质的食物,延缓期也不会超过三个月。有些坚果类、粉剂类食物,只要贮存环境干燥,可能保质期过了半年都没有明显的性状变化,但这时已不适合食用。
2
并非所有食物都有延缓期
虽然保质期后在延缓期内仍然可以食用,但并非所有食品都是如此。尤华智指出,购买肉类、海鲜类等生鲜食品时,包括在超市购买的水饺、包子等,市场或超市其实也会给出一个食用期限,即保质期。此类食品在过了保质期后,哪怕保存得很好,也建议不要食用。由于肉类、海鲜等食物的成分相对复杂,且更容易腐败,如果进食不新鲜的肉类或海鲜等,出现的副作用也会更复杂、更严重,所以从预防角度来看,不建议食用。
3
前后性状对比决定能不能吃
保质期其实只是商家给出的“建议食用期限”,这一期限其实并不绝对。市民应该认识到,即使是在保质期内,也并非绝对安全。尤华智指出,商品标注保质期时,通常还会给出前提条件,即“保存环境”,如放置阴凉通风处、低于0摄氏度保存等。但很多家庭都没有严格的按照其保存条件保存,所以保质期只能作为参考。当人们辨别食物是否可以食用时,一项最重要的技能就是学会“前后对比”。当食品性状与购买时相比,已发生明显改变,如食物(如牛奶)有酸味或臭味、真空食品漏气、粉状制剂结块、食物触感发生变化(如面包变硬)等,不论是否过保质期,都不要食用。
尤华智提醒,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嗅觉、味觉等感官的灵敏度有所退化,所以在辨别食物是否变质时可能与年轻人存在偏差。所以如果当子女指出食物已变质时,不要食用,建议老人还是听从子女的建议不要食用。
觉得不错,请点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