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细的针扎身上会疼吗(针刺为什么会镇痛)(1)

本文作者:韩济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神经科学家,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

用针灸疗法来治疗疾病,这是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嗓子痛的时候在“合谷”穴上扎一针,肚子痛的时候在“足三里”穴上扎一针,往往可以很快收到止痛的效果。

1958年以来,人们设想,既然有病痛的时候针刺能止痛,那么在即将发生疼痛(还没有痛)的时候,预先扎上针,能不能防止疼痛呢?比如说,有人经常嗓子痛,扁桃体发炎,需要做手术把扁桃体摘除。如果做手术以前先在合谷穴上扎针,能不能使手术无痛地进行呢?实践表明,针刺确实能使扁桃体手术时的疼痛大大减轻,起到止痛或麻醉的作用。这一初步成果鼓励人们进一 步探索, 结果把针刺麻醉应用到打开胸腔切除肺叶这样的大手术中,竟也取得了成功。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把古老的针刺疗法和现代的外科技术结合起来,开出的一朵中西医结合的灿烂花朵。

1965年末,我们开展了针刺麻醉原理的科研工作。通过实验证明“针刺可以镇痛”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实验结果还表明,针刺以后并不是立刻就能镇痛,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 15 ~ 30分钟)的诱导,才能充分发挥镇痛作用。停止针刺以后,镇痛作用并不是立刻消失,它还能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此后又经过十几年的研究,我们对针刺麻醉的原理,特别是针刺为什么会镇痛的道理有了初步认识。

最细的针扎身上会疼吗(针刺为什么会镇痛)(2)

按中医的理论,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受经络控制。经络指挥着气血的运行,调节着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如果纪络的功能发生障碍,气血的运行受到阻滞,人就会发生疼痛,或表现出各种病症。针刺疗法就是在有病的经络上选择适当的穴位扎针,采用适当的手法加以疏通和引导,使气血重新流通,达到治病的目的。

西医知道皮肤下面有神经、血管这样一些结构, 但不知道用针或者灸的办法刺激它们可以治疗疾病;中医知道针灸经络穴位可以收到治疗效果,但不知道经络的实质是什么。多数人认为,扎针主要是兴奋了神经组织而起到治病的作用。有人做了大量尸体解剖,发现绝大多数穴位下面都有神经通过。

研究发现,针刺的感觉可以通过神经传到脊髓和脑的不同水平,发挥镇痛效应;针刺时脑子里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具有镇痛作用。最重要的两大类是5-羟色胺和阿片样物质“脑啡肽”。

正常人大脑里本来就存在这些具有值痛作用的物质,包括5-羟色胺、脑啡肽等,它们的含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脑中还存在着对抗镇痛的物质,主要是儿茶酚胺和对抗阿片的物质。每个人脑子里这几种成分的多和少、强和弱,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镇痛物质偏多,他们做针刺麻醉手术时效果就好些;有的人抗镇痛物质偏多,他们的针刺麻醉效果就差些。

从这种观点出发,要提高针刺麻醉效果,就应该选好穴位,运用适宜的针刺手法或电针参数,最大限度地使5-羟色胺、脑啡肽等大量释放出来,发挥镇痛效果。如果发现患者的内因不利于针刺麻醉,也可考虑采用一些措施,改变脑内这几种成分的相对比重,比如用一些药物来加强5-羟色胺的作用,限制儿茶酚胺的作用,使镇痛的天平朝着有利于针刺麻醉的方向倾斜,使麻醉的效果提高。

针刺麻醉的原理是多方面的,大脑的结构和化学成分更是复杂多样,上面介绍的只是一个粗略的轮廓。深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针麻效果,对于开发中医学的伟大宝库,最终揭开宇宙间最复杂的结的——人脑的秘密,也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