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亮点看发展

厦门日报新闻大篷车

今天发车啦!

为生动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实践、新变化、新成果,今天起本报推出“20亮点看发展/厦门日报新闻大篷车走基层”全媒体系列报道

去厦门的火车怎么过去的(今天发车目的地)(1)

我们将陆续走进20个体现十年来厦门发展亮点的项目现场,通过记者现场采访、建设者或亲历者讲述,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小故事反映大变化,展现十八大以来我市的发展成就,体现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

第一站

我们走进了厦门北站

手机App购票、刷身份证进站、登上宽敞舒适的动车,不到3个小时抵达深圳……“10年前可没这么方便,没有直达火车,要坐一宿大巴车!”8月22日一大早,在厦门北站宽敞明亮的候车大厅里,张国强拉着行李箱,笑着对记者感慨道。

去厦门的火车怎么过去的(今天发车目的地)(2)

2022年8月23日,乘客正在厦门北站“刷脸”进站。(本报记者 王协云 摄)   

等早班车的旅客熙熙攘攘,大多数人都是轻装上阵,只有一个背包。从开站初期便在厦门北站工作的值班站长郭严明说,动车、高铁时代的特点,是高速、高频次,一早去深圳喝早茶,当晚回厦门吃沙茶面都不是新鲜事,铁路出行效率在十年间的提升已难以估算,“这是一种巨变。”

高空俯瞰总建筑面积超10万平方米的厦门北站

闽南特色的“燕尾脊”呈两翼齐飞之势

大气恢宏

也正是这个车站

将厦门从全国铁路版图上的“神经末梢”

变为重要枢纽

去厦门的火车怎么过去的(今天发车目的地)(3)

厦门北站(本报记者 王火炎 摄)

去厦门的火车怎么过去的(今天发车目的地)(4)

数据显示,厦门北站开通初期,仅有一条福厦铁路穿站而过,车次量和客流量都不算高。2012年、2013年,龙厦、厦深铁路接连开通,厦门北站运营数据呈现井喷式增长,2015年即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最高年吞吐量达到1808万人次。

如今,乘动车从厦门北站出发,已可达京津冀、山东半岛、东陇海、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等多个城市群,即便是运行距离近2000公里的重庆,也能实现“朝发夕至”。“变化多大?举个例子,现在厦门北站兼营普速列车,到重庆的K字头车,运行时间超过37小时,而动车是12小时多。”郭严明说。

这种时空距离的“压缩感”,给人带来的是强烈的获得感。火车站建得比机场还宽敞,旅客们手上的行李不再大包小包,从买票到乘车全流程电子化;站厅中央的列车时刻表上,C、Z、G、D,分别代表着城际、直达、高铁、动车,不同的符号,代表着适合不同出行需求场景的线路选择……  

厦门北站

正在酝酿一场新的巨变

去厦门的火车怎么过去的(今天发车目的地)(5)

2022年8月23日,厦门北站高铁站房建设现场,工程机械正在进行站台施工作业。(本报记者 王协云 摄)

透过北门望去,一座“新”厦门北站日渐“长高”。站台层内,7座候车站台已完成,钢轨已落架固定;高空中,工人们持喷枪环缝焊接、火星四溅……

去厦门的火车怎么过去的(今天发车目的地)(6)

厦门北站高铁站房建设现场,工人正在进行焊接作业。(本报记者 王协云 摄)

明年6月,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将驶入该站。届时,由动车、高铁站房组成的厦门北站,将跃升为东南沿海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在国家构建“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市铁指常驻副总指挥林永博

协调近3年 让高铁进岛

去厦门的火车怎么过去的(今天发车目的地)(7)

看着繁忙的厦门北站,厦门市铁路建设指挥部(简称“市铁指”)常驻副总指挥林永博说,他最大的心愿是福厦高铁如期通车,帮助特区迈上“高铁时代”新台阶。

林永博亲身经历了厦门铁路大发展的十年,在他眼中,铁路似一条条“巨龙”,为特区打开八方通途,为民生经济发展持续赋能。“福厦高铁,将再次突破发展瓶颈。厦门区域的列车时速,将从250公里/小时升级为350公里/小时,是真正意义上的高铁。”他说。

去厦门的火车怎么过去的(今天发车目的地)(8)

林永博(右二)与同事交流心得。(本报记者 张江毅 摄)

高铁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为了第一时间解决各种繁杂问题、确保高铁如期通车,林永博极少待在办公室,这位“坐不住”的指挥员更喜欢到建设一线协调工作。

前不久,福厦高铁厦门北进岛联络线下行线预留工程完成门式墩吊装。“根据原先的设计,福厦高铁入厦仅达厦门北站。但是,开辟一条直通岛内的进岛联络线势在必行。”林永博说。

如主线完成后才展开施工,进岛联络线涉及的时间、费用成本将增加好几倍。因此,这条联络线必须与福厦高铁主线同步甚至超前完工。给“大动脉”再添支路绝非小事,为这条约7公里的联络线,林永博和同事们与铁路部门协调了近3年,将项目从蓝图变为现实。

福厦高铁开工以来5年间,厦门段主线建设高歌猛进,如今,铺轨机正在向新厦门北站挺进。林永博说,目前厦门段全线进度可控,通车后,厦门与福州两地的铁路出行时间有望压缩至1小时,厦门北站也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去厦门的火车怎么过去的(今天发车目的地)(9)

8月20日上午,福厦高铁翔安内厝段高架桥轨道已铺好。(本报记者 王协云 摄)

记者手记:

铁路建设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去厦门的火车怎么过去的(今天发车目的地)(10)

交通运输本质上是一种服务业。在采访过程中,始终有这样几个词反复出现在记者脑海中:安全、便捷、经济、高效。厦门北站的十年巨变,揭示了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核心所在:建设人民满意交通。

比如,厦门铁路的高水平服务,不仅体现在畅行八方的班次、配套功能齐备的硬件设施,更体现在便利服务上:顺应移动终端设备普及趋势,融入“互联网 客运”新业态,一部手机搞掂车票、一张身份证通行站内外,纸质车票成为历史。

厦门铁路也成为展示厦门文明城市形象的一扇窗口。数据显示,设置在厦门站、厦门北站的“海峡情·小白鹭”服务台,已为100多万名旅客提供了导乘、咨询、改签等服务,迎送了2万多名老弱病残孕等重点旅客,寻找、保管、交付了30多万件旅客遗失物品。

服务不是永恒定式,随着社会经济进步,乘客们还将提出更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厦门铁路的发展主旋律,仍是继续紧跟时代潮流,补短板、调结构、促转型,以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服务新发展格局。

厦门日报记者:徐景明 谢嘉迪 通讯员:铁志 视频拍摄/剪辑:杨进福

编辑:卢婷雯 值班主任:蔡萍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