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湘兰,“秦淮八艳”之一。是明末清初时秦淮河畔轰动一时的名妓。

本名叫马守贞,在家中排行老四,故人又称其为“四娘”。马湘兰在当时流金地域的秦淮河并不算是绝色美人,甚至可以说是平庸。但她气质不凡,善于言语,又因爱兰成痴,以至于世人以为是仙女下凡。

马湘兰王稚登为什么没走到一起(马湘兰和王稚登有哪些恩爱情仇)(1)

虽流落风尘,可也是位真性情的女子,救贫扶弱更是常有的事。只是这样不凡的女子总有一劫,二十四芳华遇见王稚登,是她一生最大的劫数,最后终是万劫不复。江南秀才王稚登落魄之时遇见了马湘兰,二人一见如故,却因种种原因,没有走到一起。马湘兰看似是柔弱女子,坚韧起来谁人都不能劝,当初一行姐妹劝她趁着光阴尚在重觅良人。她却表示此生非王稚登不嫁。这位女子,终是在足足等了三十年后,为王稚登举办了祝寿宴会,数月后匆匆离世。

马湘兰墨兰图

爱兰如痴的马湘兰创出了一叶兰的画法,乃“秦淮八艳”中画兰的高手。今日本东京博物馆内仍珍藏有明清时期的《墨兰图》正是出自马湘兰之手。

看这幅画的构图,正中间的寥寥几笔便勾勒出兰的慵懒却别有韵味的姿态,丛中添的两朵兰花更是画龙点睛,瞬间便赋予了整幅画以生机。画兰的古人很多,其中出名的也不少,但是马湘兰画兰的方法确实她自己独创的。旁无一物,加上一抹斜叶,虚托着一朵兰花,如此,以虚衬实,以柔衬刚,正如她本人,虽是一介女流,却正如“风尘之中必有性情之人”所言,有着男子一般的豪情。

正如兰之幽香弥长,坚韧不屈,马湘兰对待爱情也是从一而终。图中幽兰在风霜雨雪里饱受摧残,待到曙光重回,又毫无保留的在世人面前展露自己最真切的美。所谓“暗里饮泣,人前吐芳”。那么,这位靠才情而获取众多才子青睐的“秦淮八艳”之一马湘兰,真可谓是在除培育兰、画兰方面有所造诣外,为人品性上,更是受到兰的“真传”。

王稚登 马湘兰

王稚登年少的时候便能吟诗作对,他本来是才华横溢,心中也有着极大的抱负,可是王稚登并不得意,到了京城中却是仕途坎坷,原本想好的功成名遂都一一作罢,只能是带着无尽的失意回到了江南。有一日,无意走进了马湘兰的住处,结果与马湘兰的相处极为的默契,顿时觉得马湘兰是自己的红颜知己。马湘兰也觉得王稚登也不同于一般的达官贵人,马湘兰觉得王稚登便是自己在等待的生死知音。王稚登曾经向马湘兰寻求画,便是马湘兰的画中深意便只有王稚登能够懂得,如此便更加深了两个人之间的感情。

落魄的才子,艳名远播的妓女,若是按照惯例,定会延展出一则曲折离奇、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可惜的是,这两人在相识之后,虽然惺惺相惜,且似乎对对方都有好感,但是却一直都没有结果。

但是,后来王稚登离开了秦淮灯红酒绿之所,前去京城寻求官职。马湘兰一直都以为王稚登前去京城能够大展宏图,但是王稚登却遭受了众多的排挤。王稚登的心中感到无比的歉疚,不忍心再前去马湘兰,只是一个人默默地举家迁往了苏州。可是马湘兰却始终一直在等待着王稚登,一直到了美人迟暮的年纪,为王稚登祝寿之后,便不幸死去。王稚登和马湘兰之间可以说是深爱一生,却没有结果。

明末时期,外忧内患,民生凋敝,社会动荡不堪,在一些人为温饱问题而愁容满面的时候,只有一个地方仍然是歌舞升平,迎来送往好不热闹。这个地方,便是素有温柔乡之称的秦淮河畔。在这里,有解语小花,有高洁女子,有姿容双全的姑娘,同时也有痴情才女。

秦淮河畔,美女无数,在明末清初之时,却有“秦淮八艳”名动天下。此“八艳”有: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陈圆圆。她们或姿容无双,或温柔解意,是当时才子名士竞相追捧的对象。在这些女子中,有一佳人较为特殊,她姿容中等,没有其他人那般明艳无双,但是她独具一股名妓。据传说,她本是湘南一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但是到底是否如此,又是哪家小姐就不得而知了。

明末战乱,许多好人家的姑娘都流落青楼。特别是著名的秦淮河畔,当时更是红粉无数,美女如云。在一堆面容艳丽的红粉佳人中,马湘兰的容貌并不突出,若是真算起来只能评为中等。她能位居“秦淮八艳”之中,凭的不是相貌,而是她的才名和性格。马湘兰秉性灵秀,能诗善画,尤擅画兰竹,故有“湘兰”著称。虽然“姿首如常人”,但“神情开涤,濯濯如春柳早莺,吐辞流盼,巧伺人意”。因而被很多人赏识,她的兰花画的极好,在当时成为名流争先收藏的对象,也因此受很多王公贵族的追捧。就算是现在,她的墨兰图收藏于日本博物馆,仍然被人们赞叹。

在秦淮有了名声的马湘兰,攒下了不少钱财,在客人的资助下,于秦淮河畔修建了一座“幽兰馆”,里面花石清油,于闹市中取静。便是在“幽兰馆”,马湘兰遇上了她一生的执念。

马湘兰是出名的才女,是闻名后世的痴情女,不仅是因为她的一生都在守候一个男人,更因为最后她的死也是因为那个男人。

王稚登七十大寿的时候,马湘兰集资买船载歌妓数十人,前往苏州置酒祝寿。席间她破例再展歌喉,为自己的爱情高唱。“宴饮累月,歌舞达旦”,归后一病不起,在临死之前,她似有所感,让仆人将她的兰花摆在她的身边,最后强撑沐以礼佛端坐而逝,年57岁。一代佳人,就此遗憾离世。

湖上梅花歌(其二)

【原文】

山烟山雨白氤氲,梅蕊梅花湿不分。

浑似高楼吹笛罢,半随流水半为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释

①活计:生计,谋生的手段。

马湘兰王稚登为什么没走到一起(马湘兰和王稚登有哪些恩爱情仇)(2)

【作品鉴赏】

《湖上梅花歌(其二)》描写作者远离官场后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坚持纯洁高尚的操守,向往宁静生活的人生追求

从内容上看,是作者远离官场后的生活写照,定下了全词的思想感情基调。从结构上看,“出红尘”是全词的“诗眼”,统领全词。因为“出红尘”,才有了下文所描写的悠闲自在、超然旷达的生活情景。词的下片通过晚来垂钓时月映江面、水天一色、孤鸿明灭等景物的描写,展现的是一幅澄澈清雅、闲适宁静的月夜垂钓图,表现了词人对红尘官场的轻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怀,寄寓了作者坚持纯洁高尚的操守,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人生追求。

马湘兰王稚登为什么没走到一起(马湘兰和王稚登有哪些恩爱情仇)(3)

作者介绍

王稚登

马湘兰王稚登为什么没走到一起(马湘兰和王稚登有哪些恩爱情仇)(4)

王稚登(1535年~1612年)字百谷、百榖、伯榖,号半偈长者、青羊君、广长庵主等。先世江阴人,后移居吴门(今苏州)。

马湘兰王稚登为什么没走到一起(马湘兰和王稚登有哪些恩爱情仇)(5)

中文名

王稚登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性 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