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 宋 ]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心有桃花源处处水云间的意思(心中若有桃花源)(1)

元丰三年,苏轼被贬黄州,政治失意,又遭友陷害,家人生活艰苦隐忍。幽人独居定慧院,一夜月冷清高,一个人寂寞冷清。自比飘渺孤鸿,虽满腹怨恨却不愿攀龙附凤。宁愿在沙洲独自忍受寂寞凄冷,亦不愿栖息高枝。表达了词人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全词写景兴怀、托物咏人,物我交融,含蕴深广,风格清奇冷峻,为词中名篇。黄庭坚评此词“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苏轼是豁达的,自黄州起,人生犹如开挂,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美食,样样皆是大师。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艺术史不可多得的一位巨匠,他的光芒,闪烁千年,依然熠熠生辉。

心有桃花源处处水云间的意思(心中若有桃花源)(2)

我曾写过一篇苏轼的文章,《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当日读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有感而发,内心激荡,一气呵成。如今回看,依然难抑心中激情。

一个人能有多大的人格魅力,让后人世世代代的纪念和敬仰?一个人靠什么永久存世?风云变幻,朝代更替,帝王将相,荣华富贵,皆如流水浮云,唯有优秀的思想和文化源远流长。支撑我们走下去的,从来都不是什么主义,而是骨子里的民族血脉和传统文化。

一切的纷争,归根结底还是文化的斗争,意识形态的斗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文化交融向文化归属演变的局。一个年轻人,生于东方,长于西方,他的意识形态就是东西方的混血儿。如果东西方人为割裂,这个年轻人就如苏轼笔中的孤鸿,不知该“栖”在哪支“寒枝”上?

心有桃花源处处水云间的意思(心中若有桃花源)(3)

大部分人在时代的风浪中是要随波逐流的。又到了人性大考验的历史阶段了。一个人,该如何自处?才能体面有尊严的活着,真的需要沉下心思考。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安住当下,说易行难,需要完全的降伏自心,杂念不生,清静自然,方可安住。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如果注定是跨不过的荆棘,也一样是生命体验。拥有一颗强大的正知正念的心,即便是身处淤泥沼泽也能生根发芽,绽放自性。若心如浮萍,即便是身处膏粱锦绣也是浮躁不安,沉浮不定。

最爱苏轼的另一首词《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优雅的灵魂不会随波逐流。

心有桃花源处处水云间的意思(心中若有桃花源)(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