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美国最安全的地方在哪里,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大概是总统居住的白宫,可实际上在距离白宫2500多公里外的夏延山地堡,才可以称的上是固若金汤。据资料显示,这座地堡可以抵御百万吨级的核爆威力。这所地堡还有一个更流行的叫法,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末日地堡”。那么美国为什么要耗费如此大的精力,去建立这样一座地下的“诺亚方舟”呢?

美国核战指挥中心(美国夏延山末日地堡)(1)

实际上早在二战还没有结束的时候,美国军方在秘密进行核武器研发实验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同步己方在遭遇核打击后,如何有效保护本国重要目标的安全,不会在核爆过程中被彻毁灭。最终决定采用较为传统的防护手段,那就是修建坚固的地下防核爆工事,因此夏延山地堡应运而生。

美国核战指挥中心(美国夏延山末日地堡)(2)

随着核武器技术的日新月异,其威力也是乘几何式的增长。而就在原子弹被制造出的十来年后,更恐怖的氢弹也被研发制造了出来。再加上冷战的时代背景,各国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储存量激增,这也就意味着传统地下工事的防御能力,已经不足以应对这种程度的威胁了。

美国核战指挥中心(美国夏延山末日地堡)(3)

如果想提升地下堡垒的安全强度,那就必须要让岩体的深度足够大,但是地表上的泥土各种各样,如果单纯的建造一座地下防御设施的话,挖的太深,就会导致越挖越塌方。末日地堡的作用不单单是保护总统一人,更重要的是在遭受到核打击后,可以保护整个国家军事指挥系统的中枢。并且地堡中还需要一定数量的通讯设备,来保障指挥人员与地面部队的联系。而传统的混凝土钢筋结构在现代武器面前已经显得越来越脆弱,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究竟是用什么方式修建夏延山地堡的呢?

美国核战指挥中心(美国夏延山末日地堡)(4)

首先从建造地址来看,这座大山从结构到岩土层,都经过了多方专家的勘探监测而被最终选定。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要知道这种岩石可以说是自然界中最为坚固的一种,这也保证了地堡在受到核爆时可以有效削减冲击。在整座山体正中心挖掘出的地堡,头顶足足有四五百米厚的花岗岩,这也证明在当今甚至未来二三十年后,人类没有任何一种武器可以对末日地堡造成实质性的破坏。

美国核战指挥中心(美国夏延山末日地堡)(5)

在如此坚实的花岗岩表层下,美国军方为了防止意外发生,还是在岩层下填充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用以加固整个山体结构。地堡的内部也是别有洞天,因为设计之初是为了充当地下指挥中心,所以整个地堡有着详尽的规划。其中包括了满足正常生活的起居空间,战时用于指挥作战的指挥中心,还配备了大量的仓库以及蓄水设施和一座大型发电设备以满足用电需求。

美国核战指挥中心(美国夏延山末日地堡)(6)

正是这套完整的区域规划,使得末日地堡可以同时容纳整整六千人进行紧急避难,并且可以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维持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可想而知这座地堡为什么被称呼为真正的诺亚方舟了。

如果真的出现了需要到末日地堡中避难的情况,指挥部门是如何与地面保持联系的呢?实际上这座名为夏延山地堡的防御工事,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作为北美防空司令部的存在,负责承担分析由美国或是其他北约国家的雷达所捕获的空中信息。

美国核战指挥中心(美国夏延山末日地堡)(7)

为了保证通讯系统的正常工作,美国军方在此地铺设了超过六百多条的电缆与光缆,这些电缆的位置也是绝对机密的存在。因此即使其中70%的设备遭到了破坏,也依然可以维持地堡与整个外界的通讯。

更重要的是地堡在平时作为北美防空司令部,每天都有上千名工作人员维持其运转。而如果受到了核打击威胁,导致重要的军方以及政治中枢人物被迫转移地下,这些防空司令部的工作人员,可以直接转变为帮助指挥中心与地面展开联系的通讯单位。

美国核战指挥中心(美国夏延山末日地堡)(8)

由此可见,美国自核武器被研发以来,就已经开始着手自己在遭受到核武器打击时,如何最安全有效的保护重要的有生力量,为二次的反击提供更有利的局面。

虽然说当前的国际局势中,大概率不会出现核战争这样毁灭性的冲突,但是不得不说这样具有远见的战略意识,是值得我们每个主权国家所需要学习的。虽然地堡内的设施在现在看来有些许的陈旧,但是一旦爆发全面冲突,“末日地堡”依旧还会是美国首当其冲的诺亚方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