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乡村振兴之歌(村晚唱响南阳乡村振兴大主题)(1)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温小娟 通讯员 李萍 郭起华

农历正月十五刚过,品咂品咂这个年,年味犹在,余味回甘。

寻味新春,农村春晚,无疑是今年南阳新年文化中提鲜又提味儿的一抹亮色——过年办“村晚”,早些年在南阳是凤毛麟角的新鲜事儿,在今年已成蔚然之势,镇里办,乡里办,村里自发办,一台台“村晚”在朋友圈被刷屏,透着热闹劲,带着泥土气,也飘着文化味,把乡村的年味炒得热闹非凡,把南阳的年味搅得醇酽浓郁。

传承年俗,“村晚”成了南阳农村的文化盛事

过了腊月二十三,南阳“村晚”便开始火热举办了,1月26日方城高庄村开办“村晚”,1月27日卧龙区宋营村、南召南河店镇办起联欢会;2月5日,大年初一,办“村晚”的地方举不胜举,西峡的木家垭村、薛家湾村,内乡的大块地村、东北川、杨店等村,宛城区庞庄村,新野县兴隆观村…… 2月19日,元宵节,“村晚”更是热火朝天,宛城区袁老家村有农民艺术节、镇平大奋庄有农民文化节……西峡几乎各个乡镇都有活动,其中9个乡镇办了46场“村晚”;卧龙区今年更是“散花式”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乡乡有高招,村村有绝活,其中乡、村级农民“村晚”11场、农民运动会15场。

这些“村晚”,都是村民自办自导自演。男女老少齐上阵,锣鼓,传统戏,扭秧歌,撑旱船,舞龙狮,抬花轿,打犟驴……充满乡土气息甚至土得掉渣的节目,在一台台“村晚”舞台上大放光彩。《恶媳妇变了样》《驻村扶贫》《留守母亲》……村民自编自演的歌舞、小品、相声,与村人村事村情村貌结合紧密,夸夸身边好人,说说孝老爱亲,聊聊农村新热点,讲讲家乡新变化,歌颂党的好政策,一个个节目,无不传递着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演员就是乡里乡亲,演的就是乡土文化,这些原生态、接地气的“村晚”,让各地农民看得有滋有味。会演的上台,不会演的也有节目参与,袁老家村的“村晚”还有蒸花馍比赛,重阳镇有拔河比赛,王白村有包饺子活动……于是,“村晚”成了南阳农村的一大盛事,村民们只要有闲便开始排练节目,卧龙区辛店村的“村晚”自重阳节后就开始筹备,19个节目、百余村民参演,主持词、背景视频都是村民现学现做。不仅如此,一些“村晚”还穿插着给邻睦家和、孝老敬亲、脱贫致富等“美德家庭”“最美村民”颁奖,展示和传播着淳朴良好的乡风村俗。

唱响乡村振兴之歌(村晚唱响南阳乡村振兴大主题)(2)

提振精神,在乡土文化传承中重塑文化自信

一度,人们都唠叨着“年味淡了”,老年人对着电视机,年轻人和孩子手中眼中只有手机,偌大的村庄变得空落落、静悄悄的。如今“村晚”来了,文化大院、文化广场成了一处处村庄新地标,自编自演节目的村民成了大家眼中的“民星”,各种民俗活动成了村民追捧的焦点,在乡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中,村民们提振了精气神、重拾起文化自信。

新野兴隆观村连续四年办“村晚”和元宵活动,村支书张海军说,以前农村过年,除了打牌就是喝酒,吃完饭没事干拍闲话,说着说着说恼了就吵嘴,“自打办了‘村晚’,变化大得很,村民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现在农闲时候,只要天好,天天晚上村民就聚在村部大院里,排练舞龙、舞狮、撑旱船、抬花轿,热闹得很,再没有吵嘴的了!”

“村晚”激发了农民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也重振了民间艺术的传承及发展,南召崔庄乡素有“铜器之乡”“传统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但近十几年来民间老艺人年迈体衰、民间艺术无人传授、艺术道具年久失修,春节村里冷冷清清的。去年起,崔庄乡购置了文化器材,新增了文化广场,召集老艺人和村民进行动员及技艺指导培训,连续举办两届“大铜器及民间艺术比赛”,一进入腊月,全乡20多个村的村民就劲头十足地演练、巡演交流,一直热热闹闹到元宵比赛当日,扎堆打牌的不见了,邻里纠纷没有了,对传统艺术的挖掘,让村民对乡村文化有了认同,村民脸上洋溢的,是满满的幸福和自信。

提振精气神,守住乡村魂,需要的是来自村民自身的内源动力。为此,该市开展的“文化进万家”活动不仅把文化送到乡村,同时“播种式”培养乡镇文艺轻骑队伍和乡村业余文化团队,打造了大批文艺骨干。在南阳广大农村,一大批村庄相继成立了表演队,在本村演,在各村演,在县城演,在市区演,舞狮队、舞蹈队、龙灯队、锣鼓队、皮影剧团,还有红灯笼艺术团、黑土地艺术团、山里红歌舞团,带着“土味”“村味”,亦带着文化味,带得到处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甚至带活了诸多式微或濒临失传的“非遗”和绝活,新野火流星、淅川锣鼓曲、南召云彩灯、桐柏皮影戏、青华背装古饰等,都在“村晚”新民俗中焕发出新活力。

红火“村晚”,驱动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魂以何铸?文以化人,文以铸魂。乡村振兴,既要让农村环境美起来,让村民富起来,也要让人们的精神丰盈起来。一台“村晚”,积聚了全村甚至全乡的人才,挖掘并荟萃了十里八乡的传统文化艺术,既吸引了村民,也唤回了新乡贤及外出创业游子,唱响文化扶贫“好声音”,激发了农村内在文化活力,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

多姿多彩、一台连着一台的“村晚”,不仅本村看,也吸引了周围乡村群众,同时还通过各乡镇微信公众号、微博,通过朋友圈广泛传播,甚至还网络直播,扩散到全国各地,他乡的游子也能网上观看、感受乡村蓬勃的精神风貌。宛城区袁老家村“村晚”提出了“颂党恩、助脱贫、强文化、促振兴”的主题,村支书袁柯说,“村晚”让村民和村庄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也吸引了一批乡贤和乡土人才回村加入,“既参加‘村晚’,也聚在一起座谈,为村子发展出谋划策,鼓励他们回村创业。”在外创业的刘延鹏回袁老家村参加“村晚”后,为家乡的变化深感震惊,“平时忙很少回去,这次回村看到村子的靓变,我几乎不认得了。村里办文化节对我触动也很大,感觉村里活起来了,大家都精神起来了,生活有奔头了,那句‘春风十里、不如家乡建设有你’打动了我,我打算回乡创业。”

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看来,一台“村晚”,不仅唱响了乡村文化复兴,更藉由文化助推着乡村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有精神的富足,有物质的充裕,何愁跑不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