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性早搏室性早搏都有(房性早搏室性早搏)(1)

图1

男,62岁。

动态心电图结果:

监测动态心电图23小时47分钟。平均心率69 bpm,最慢心率54 bpm,发生于09-16 22:57,最快心率122 bpm,发生于09-16 21:07。共分析心搏总数98915次,未见大于2.0秒的停搏。

室性早搏有33次,占总心搏小于1%(每小时1次),未见室性连发,未见成对室早,未见室性二联律,未见室性三联律。

室上性早搏有3425次,占总心搏3.5%,有2阵室上速,有9阵成对室上早,有12阵室上性二联律,有77阵室上性三联律。

图1心电图分析:

P5、7提前出现,是房性早搏。因为:其前有P'波,在V1最明显,联律间期0.4s,RP'都是0.28s,R5、7和窦性下传的QRS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优先考虑是房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房性激动出现过早,左或右束支及其分支可仍处于不应期中,下传心搏出现束支传导阻滞及(或)其分支阻滞图形。原有束支传导阻滞者,仍呈原束支传导阻滞图形或束支传导阻滞程度加重。

也不能完全排除P7是房早,R7是室早。动态观察能鉴别,所以截取了图2、图3。

房性早搏室性早搏都有(房性早搏室性早搏)(2)

图2

图2心电图分析:

P7、9提前出现,是房性早搏。因为:其前有P'波,在V1最明显,联律间期0.4s,RP'都是0.28s,R7、R9和窦性下传的QRS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优先考虑是房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图1、2非常类似不能鉴别图1的R7和图2的R9是否为室早还是房早伴差传。

房性早搏室性早搏都有(房性早搏室性早搏)(3)

图3

图3心电图分析:

P7、14提前出现,是房性早搏。因为:其前有P'波(蓝色标记),在V1最明显,联律间期0.4s,QRS和窦性下传的QRS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考虑是房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R9、16提前出现,宽大畸形,前无相关P波,联律间期0.5s,代偿间歇完全,为室性早搏。

图3的R9、16和图1的R7、R2的R9形态不完全一致,所以仍然不能排除图1的R7、R2的R9室早的可能。可惜24h中出现是室早太少,没有更多鉴别机会。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律,

2.房性早搏,

3.室性早搏。

房性早搏室性早搏都有(房性早搏室性早搏)(4)

图4

房性早搏室性早搏都有(房性早搏室性早搏)(5)

图4.1

心电图分析:

图4.1是图4标记后的图。

看点:长RR间距形成原因,窦缓?窦停?

R1-3、R6-9规律出现,其前有P波(红色△标记,),在II、III、aVF及胸导联直立向上,avR倒置,PR间期0.18s,心房率小于60bpm。由此可知其为窦性心动过缓。

在V1导联的R4、5、9后可见P'(蓝色△标记,在其余导联重合在T中,辨识困难),提前出现,形态和窦性P略不同,提示是房性P'。P后无QRS,考虑是房性早搏未下传。

未下传的房性P'是引起慢心室率的重要原因。

心电图诊断:

1.窦性心动过缓,

2.房性早搏伴未下传。

相关知识点:

一、房性早搏

起源于左、右心房、房间隔、腔静脉和冠状静脉窦口附近的早搏,称为房性早搏(APB )。在各种早搏中,以房性早搏的发生率最高。

起源于T波顶峰上的房性早搏诱发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及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高。

心电图特征:

①期前出现的异位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②P 'R间期>0.12秒;

③大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早搏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间距小于正常PP间距的两倍。

二、PonT现象房性早搏

房性P'波出现于T波上,形成PonT现象,称为PonT现象房性早搏。

三、心房易颤期

在绝对不应期的终未阶段和相对不应期的最初阶段,给予大于10倍强度的刺激容易诱发颤动,这一短暂时期称为易颤期。

心房易颤期相当于R波降支和S波内,此期发生的房性期前收缩或心房刺激易诱发心房颤动。

病理生理情况下,心房易颤期后移至T波上,在此期发生的房性早搏可能诱发心房颤动。发源于肺静脉的快速电活动,也常诱发心房颤动。

四、短暂性窦性停搏

发生于窦性节律基础上的窦性停搏心电图上突然出现一较长的P-P间歇,此间歇不是基本窦性P-P周期的倍数。若出现多个长P-P间歇,它们之间的时距互不相等,也无最大公约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