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秋天,一群身穿中山装、胸口别着党徽的不速之客来到了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一个名叫横河村的小寨子。

为首的是一位看上去60多岁的老人,他浑身上下都透露着一丝端庄,一举一动都给当地的村民一种大人物的感觉。

这个老人名叫庄新民,曾担任上海市公安局局长、妥妥的正厅级干部。

就在横河村的乡亲们猜想这些人为什么来此穷山僻壤的时候,庄新民突然跪倒在地上,全然不顾一尘不染的衣服被泥泞玷污,声音嘶哑地连喊了几声:“娘、娘啊,我来看您了。”

冒死抚养革命后代的故事(63岁高官来到沂南山村)(1)

看到如此一幕,在场的众人无不瞠目结舌。

而庄新民的正对面,74岁的老妇人也是一脸惊奇,手足无措地跑上前去将他扶起。任凭老妇人如何回忆,都记不起自己竟然还有这样一个儿子。

此时,围观的村民开始沸腾了。

村东头的李寡妇说:“这人是她的儿子?年纪上看着不像啊。”

村南头的光棍嘴早就撅到了天上:“这哑巴老太太一辈子住在破屋里,晴天漏风、阴天漏雨的,要真有这么个有出息的儿子,不早就接到城里住楼房了。”

总而言之,经过“热心”村民的一番激烈争论,最终他们笃信:老太太根本没有这么个儿子!

既然乡亲们不相信、老太太本人也没有印象,那身为正厅级干部的庄新民为何一口咬定,眼前的这个哑巴老人就是自己的娘亲呢?

听着众人的非议,庄新民不慌不忙地站起身来,一边挽着老太太的胳膊、一边朝着众人解释道:“当初要不是她,我恐怕早就死了。”

转头又对老太太说道:“我的命,是您给的!”

这番话说完,老太太突然瞪起了眼睛,虽然她不能说话,但还是伸出手指用力地指着庄新民,脸上激动的表情似乎在说“我想起来了”

冒死抚养革命后代的故事(63岁高官来到沂南山村)(2)

那么,这个63岁的“儿子”、和74岁的“母亲”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经历,以至于这位身居高位的厅级干部偏要跋山涉水,来到千里之外认这位哑巴老太太做娘亲呢?

不知不觉间,哑巴老太太的思绪回到了40多年前,激动的泪水也无法抑制地从眼角滑落。

1

老太太名叫明德英,在40多年之前,满脸皱纹的她还是十里八乡都闻名的俏美人。

1911年,明德英出身在沂南县的一处小山村,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家中的生活过得十分拮据,一个月都吃不上几顿饱饭。

家里的两个哥哥虽然也是饿得皮包骨头,但力气总归要比女孩子大,多少也能干些农活。

可明德英呢,一个小女孩根本挥不动锄头。正是因为这一点,遭到了父亲的极度嫌弃,认为她就是吃白饭的。

屋漏偏逢连夜雨,从小就不受父母待见的明德英,在二十岁的时候突然生了一场大病,虽然靠煎熬草药把病治好了,最终却落下了无法说话的病根。

如此一来,父亲对她的恶意达到了顶峰,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将她踢出家门。

正巧这个时候,能说会道的媒婆前来说媒,男方是同县马牧池乡横河村的一个小伙子,名叫李开田,和明德英年纪相仿,身体结实、干活确实是一把好手。

当父亲听说李开田能拿出五斗麦子作为聘礼的时候,原本还拉长的脸瞬间乐开了花,十分满意地认下李开田这个女婿。

冒死抚养革命后代的故事(63岁高官来到沂南山村)(3)

毕竟在当时那个兵荒马乱的年纪,不被饿死就是最大的幸福。

而不被饿死的前提,就是家里必须要有粮食。

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撮合之下,明德英嫁给了李开田,来到了横河村过起了踏实的日子。

在入洞房之前,明德英心中是忐忑的,因为她担心、丈夫一会儿看到自己竟然是个哑巴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态度。

事实证明,她的担忧是多虑了。

李开田老实憨厚,当他掀开红盖头、知道妻子是哑巴的时候并没有恼怒,反而笨拙地嘿嘿一笑。

“不能说话也挺好的,起码以后不会唠叨我。”

正是丈夫的这一席话,让尝尽世态炎凉的明德英心中感受到了温暖。

从那之后,新婚的小两口过起了男耕女织、日出而作的恬静生活。

2

但是,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却在不久之后打破了这个小山村的平静生活。

1937年10月,日军入侵山东,很快就攻占了沂南县城、周边的村镇也被闹得鸡犬不宁。

为了抵抗侵略者,在中共山东省委的领导下,一支支抗日救国的队伍组建起来。

而到了1938年12月27日,在中央军委毛泽东等同志的提议下,原本散落在各处山林的抗日游击队联合起来,在沂水县王庄合并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由张经武担任总指挥、黎玉任政委,一同抗击侵略者。

冒死抚养革命后代的故事(63岁高官来到沂南山村)(4)

在之后的三年之间内,虽然八路军山东纵队经过几次队伍改编,下辖的挺进支队、第6支队、苏鲁支队等划归到了115师的建制之下。但随着历年来吸纳新兵入伍,八路军山东纵队依旧是齐鲁大地上的一支抗日精锐。

从1941年10月开始,盘踞在沂蒙山一带的日本驻军展开了疯狂的扫荡,企图依靠日伪军5万余兵力组成的“铜墙铁壁”,将这支队伍一口吃下。

于是,一场扫荡与反扫荡、围剿与反围剿的作战正式打响。

11月4日的那天晚上,明德英记忆犹新。

严冬的凛冽寒风在屋外呼啸,皑皑白雪将整片山林包裹一新。明德英正靠在炉火旁取暖,刚刚六个月大的儿子则依偎在怀中、吸吮着甘甜的乳汁。

突然,一声呼喊引起了她的注意。

“孩儿他娘,快出来搭把手。”

明德英立马把孩子放到床头,披上一件花棉袄便跑了出去。

冬天地里没有收成,当地的老百姓为了糊口,便会相约带上弓弩土枪上山打猎。

所以,当明德英听到丈夫李开田的呼唤后,以为这次收获满满,便欢天喜地地跑出去帮忙。

可是,推开房门、走进满是飘雪的院子,明德英愣住了。

雪地里确实躺着一个“大家伙”,但透过微弱的光亮明显能够看出来,这分明就是一个人!

“你伤人了?”明德英急切地打着手语询问。

李开田倒是显得无辜,他双手一摊、气喘吁吁地回答道:“进山之后连个兔子都没打着,突然在山沟里看着个人,满身是血。”

“如果任他躺在那里,恐怕命就没有了。”

听着丈夫的解释,明德英紧张的心才稍微宽松一些。

冒死抚养革命后代的故事(63岁高官来到沂南山村)(5)

但看着地上一动不动的那个人,她又赶紧俯下身子仔细查看。手刚触碰上去,竟感觉有些黏糊糊的,放在眼前仔细辨别,竟是一手的鲜红血液。

如此情形,明德英断定这个人的伤势很重,二话不说便招呼丈夫把他抬进了屋里、安置在了床上。

靠着屋内昏暗的油灯光亮,夫妻二人这才发现,他竟然穿着八路军的军装。

原来丈夫无意间救起的,竟然是个八路军,看样貌、也不过十七八岁的年纪。

怕这个小战士冻坏,明德英将火炉挪到了床边,丈夫也赶紧翻箱倒柜找出一些破碎的布条,绑在他的伤口上止血。

两人忙活了一番,刚想坐在地上休息一番,却突然听到小战士的呻吟声。

这个时候,李开田猜想,是不是他昏迷的时间太长、水米未进,饿得不行了。

可是家里哪还有余粮,这次上山打猎也是一无所获。

难道眼睁睁看着这个年轻的八路军战士饿死、病死?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明德英似乎想到了什么,赶忙解开胸前棉袄上的纽扣,然后将小战士的头稍微抱起、掰开了他的嘴。

明德英就以母亲给孩子喂奶的姿势,哺乳这眼前这个小战士。

过了半晌,小战士的脸上终于有了几丝血色,竟然奇迹般地眨动了几下眼皮。

明德英注意到了这个细微的动作,轻轻摇晃着他的肩膀。终于,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睁开了。

冒死抚养革命后代的故事(63岁高官来到沂南山村)(6)

从丈夫与他的交谈中,明德英了解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这个小战士名叫庄新民,刚满十三岁,跟随八路军山东纵队四处打鬼子。

可就在不久前,日本侵略者集结重兵朝山东纵队的指挥部发起进攻。由于双方实力过于悬殊,庄新民所在的连队很快就被打散,他本人也身受重伤而昏迷。

经过一个多月的悉心照料,庄新民虽然伤势还没有痊愈,但已经可以正常行走,于是他主动提出,要出去寻找大部队。

一行三人刚走到村口,庄新民转身面对明德英、李开田夫妻俩,“噗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

“你们的大恩大德我这辈子都不会忘,等战争结束了,如果我还活着,一定来看望你们。”

3

冒死抚养革命后代的故事(63岁高官来到沂南山村)(7)

转眼之间八年时间过去,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不仅赶走了日本侵略者、还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

在这期间,庄新民已经从当初稚嫩的毛头小子、成长为作战勇猛的解放军战士,并且在第三野战军担任司令员陈毅的参谋。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之后,陈毅离开军队、担任上海市市长。而庄新民便跟随老首长扎根上海,从事行政工作。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庄新民便四处打探对自己有过救命之恩的明德英、李开田夫妇的下落。

可是,因为当时通讯条件不发达、交通也十分迟滞,再加上工作任务繁重,一直没有找到这对夫妇的下落。

自己的救命恩人现在过得如何?这一直成为庄新民的心病。

三年之后,也就是1952年,庄新民突然收到了沂南县政府的一封信件,信中称他要找的人就在本县的某个山村。而且,夫妻二人仍健在。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庄新民立即找到老首长,表示要到沂南县看望自己的救命恩人。

可陈毅思索良久,却否决了他的请求。

“看望救命恩人,这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我也一直想到乡村去走一走、看一看。”

“可是现在百废待兴,上海人民需要我们啊。”

听到老首长的解释,庄新民重重地点了点头。

冒死抚养革命后代的故事(63岁高官来到沂南山村)(8)

看望救命恩人,这是私事。

现在工作任务繁重,怎么能因为自己的私事,而影响工作呢?

于是,庄新民表态:“等工作不忙的时候,我再去看望他们。”

可谁知,这一等,就是四十年之久。

1985年,庄新民从公安局长的位置退了下来,此时的他已经60多岁,本应该退休之后享享清福。

可谁知,刚刚办理完退休手续的他,竟然破天荒地向家人提出,自己要到沂南县去。

妻子十分不解:“一大把年纪了,跑那么远的路干什么?”

庄新民则不容辩驳地说道:“那里有我的再生父母,无论如何也一定要去。”

在他的坚持下,1985年的秋天,庄新民携带妻子、儿女不远千里来到了沂南县马牧池乡,寻找那对阔别已久、但时刻挂念的老夫妻。

见到年迈的明德英、李开田二人,看着岁月与苦难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庄新民百感交集。

“噗通”一声,他跪了下去,将几十年的牵挂化作了一声:“娘,我来看您了。”

冒死抚养革命后代的故事(63岁高官来到沂南山村)(9)


明德英,是沂蒙红嫂的代表人物。

战争时期,沂蒙山一带涌现出了这样一批妇女,她们倾其所有支持抗日队伍、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于是,在1960年,著名作家刘知侠便以明德英为原型,创作出了一部短篇小说《红嫂》。讲述了一位沂蒙山妇女,用乳汁救活了奄奄一息的八路军战士,并在之后将自己的儿子、女儿送去参军的故事。

1995年,84岁的明德英走完了自己一生的历程,临终前她对着陪伴在身旁的子女说道:“我这辈子做了两件大事、从来不后悔。一是嫁给了你们的爹爹,二是救了那名八路军”。

我想,如果1941年冬夜的场景再次上演,明德英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2009年9月10日,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举办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明德英老人的名字出现在了大屏幕上。

如果这位老人家泉下有知,肯定会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