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学进度安排表(三字经04母亲是导师)(1)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父亲是一家之主,妇女的地位很低,大多数妇女都不识字,教育孩子是父亲的责任。但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依然出现了几位在教子方面非常著名的“四大贤母”:(1)“择邻处、断机杼”的孟子的母亲;(2)“截发筵宾、封坛退鲊”的陶侃的母亲;(3)“画荻教子”的欧阳修的母亲;(4)背上刺了“精忠报国”的岳飞的母亲……

其中,“亚圣”孟子的母亲——孟母,位居“四大贤母”之首。

三字经教学进度安排表(三字经04母亲是导师)(2)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这四句讲的是“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

说的是:孟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经常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于是孟母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母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堂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母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孟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孟母就将他送入学堂学习。刚开始,孟子学习非常认真,慢慢的时间久了,就有些倦怠,并逃学。孟母知道后,很是生气。有一天下午,孟子又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见到孟子回来,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匹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母亲:“为什么要剪断布匹?”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半途而废,就如同这被剪断的布匹,只能成为无用的东西。”……孟子听后,猛然觉醒,从此发奋学习,终成一代大儒,被后人尊称为“亚圣”。

从“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进一步说明环境对于塑造一个人的重要性,同时又告诉我们,只有好的环境,没有好的教育方式方法,依然是不行的,教育需要“两条腿走路”——“教”和“专”。

三字经教学进度安排表(三字经04母亲是导师)(3)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诗一首云:“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燕山窦十郎”:窦燕山,名禹钧,五代后周时期大臣、藏书家。他的妻子生了五个儿子,窦燕山非常注重对五个儿子的教育,尤其注重孩子们的学习和品德修养,并且很善于运用方式方法,在他的教育下,五个儿子和睦孝顺,同时发奋读书,在科举中相继及第,三个儿子中了进士,两个儿子中了举人,被世人称为“五子登科”。

“丹桂五枝芳”,就是对窦燕山“五子登科”的评价和颂扬。

三字经教学进度安排表(三字经04母亲是导师)(4)

我们知道,中国封建社会是“父权”社会,女性地位很低,上至王公贵族小姐,下至平民百姓女子,大多数女子是没有受教育的权利的,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

《三字经》中,却把“孟母”放在教育孩子的首位,或许孟母没有读过什么书,甚至可能连字都不认识,但孩子从出生,最早接触的是母亲,在幼儿开蒙之前,陪伴孩子最多的是母亲,所以说母亲是一个孩子最早的老师,更是一个孩子终身的导师。

钱文忠教授也说过:“尽管在传统社会当中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但是母亲对孩子的道德的养成,对一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人格的养成,母亲的作用绝对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古代社会在择偶娶妻方面,特别讲究“门当户对”,讲究女子要“贤淑守礼”,说到底,还是为下一代做准备。

三字经教学进度安排表(三字经04母亲是导师)(5)

如果说“母亲是一个孩子最早的老师,更是一个孩子终身的导师。”那么,父亲就是这中间最最有力的“执行者和持续人”。即: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养:抚养、供养。过:过错、错误。

严:严格、严谨。懒:懒惰、这里指失职。

意思是说:仅仅养育儿女,却不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父亲的过错。知识教育他们,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失职了。

无论是在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父亲都是一家之主,是母亲和孩子最有力的依靠。因此,父亲对于孩子的教育作用是很大的,尤其是在古代社会。因为在古代社会,家庭分工是:男主外女主内。将来孩子走出家门,一言一行都来自父母的“家教”,代表着一个家庭的形象。

三字经教学进度安排表(三字经04母亲是导师)(6)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了来自父母的教育,还有更重要的“师教”。

在古代社会,富贵人家会把老师请到家中,教授自己家族的孩子,叫做“家塾”;条件一般甚至不好的家庭,会把孩子送到老师自己办的学校中接受教育,叫做“私塾”。比如电视剧《大宅门》中的白家,《乔家大院》中的乔家,都是把先生(古代称老师为先生)请到家里,每天好吃好喝好招待,教育自家的孩子。

在古代社会,“先生”的地位是很高的,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尤其是博学多才,又能严格教学的先生,更是德高望重,备受人们的尊敬和尊重。比如电视剧《白鹿原》中的朱先生。

三字经教学进度安排表(三字经04母亲是导师)(7)

当然,不管是“家教”还是“师教”,都不能片面而为之,需要两者结合起来,好的家教,好的师教,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为此,对于父母而言,要教育好孩子,就要首先做出好的表率,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在耳濡目染中,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性、品德;即使成不了“大器”,也不会“危害”社会。

对于教师而言,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思想的启迪者和道德的示范者,因此,教师的言行,思想境界、精神境界以及言行举止,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所以韩愈在《师说》开篇就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要想教育好孩子,“家教”和“师教”不能片面而为之,需要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家教为孩子提供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品行,师教教授孩子博学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那么,孩子自然而然地会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三字经教学进度安排表(三字经04母亲是导师)(8)

感谢您打开我的文章,喜欢我分享的文字,就关注我,点个赞,欢迎点评,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感恩支持,感谢分享,祝福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欢迎您点击我的其他图文,感谢关注,感谢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