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与教学目标1、发展目标:探索体现国家新课程理念、标准和新教材特点的课堂教学、教学组织、考核评价的有效形式形成一批适应我校学生特点、符合我校实际、形式内容成型化的校本课程关注课堂实效,注重“三维目标”以学习卷为抓手,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形成初中部特有的有效“教、学”模式,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龙泉初中和小学教育怎么样?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龙泉初中和小学教育怎么样(龙泉教育初中部课程三年规划)

龙泉初中和小学教育怎么样

一、课程与教学目标

1、发展目标:探索体现国家新课程理念、标准和新教材特点的课堂教学、教学组织、考核评价的有效形式。形成一批适应我校学生特点、符合我校实际、形式内容成型化的校本课程。关注课堂实效,注重“三维目标”。以学习卷为抓手,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形成初中部特有的有效“教、学”模式。

2、实施措施:

(1)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初步形成具有初中部特点的学校课程体系。(具体措施见重点项目)

(2)坚持抓好教学常规,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3)狠抓道德课堂建设,逐步形成初中部特点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4)完善学习卷,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5)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6)研究“有效作业”,注重教学个性化。

(7)继续推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加强学分管理。

(8)加强研究性学习指导,提高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师队伍建设

(一)发展目标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敬业合作、勤于学习、善于反思、结构合理、学科配套、勇于改革、积极上进的教师队伍。

我们的设想是: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做好三个结合:全员培训与梯级培训相结合,专家培训与教师自我培训相结合,教学反思与教育科研相结合。

(二)工作措施:

1、新建“教师发展处”,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2、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展“五个一”工程,即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上好一堂研究课,做好一节课例研究,搞好一项课题研究,写好一篇教学论文。

3、深化校本教研,建设教师共同体:结合学区建设和优质化项目工程,加大投入,借助外力,初步形成专家与学校合作、教研员与教师结合、名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建设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学习共同体。

4、建设青蓝工作室,搭建教师发展平台。通过师徒结对,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同时以带徒任务促进骨干教师和名教师再成长,实现共同提高。

5、注重教学反思,强化教育科研,坚持“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科研理念,使教育科研紧密结合教学实际,逐步做到“人人有案例、组组有课题”,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

6、完善评价机制,促进教师持续发展

第一、突出多维性,坚持师德师能业绩并行,教学效果和教学实绩等合并考量,动静结合,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师。

第二、强调发展性,坚持分层评价、适性发展,对不同梯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

第三、体现多样性,坚持三个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三)达成标志

三年后,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及学历要求达到规定指标以上。高级比例达37 %;中级职称教师比例达40 %。研究生学历达到63%。一线教师参加各类专业能力培训,达标率100%。骨干教师数量:省级力争 8人,市级10 人;省学科带头人达到 8 人,初中部市名师达到 2-3 人。班主任队伍中推出1-2名市级名班主任。

年度实施计划表如下:

年9月~年8月

重点项目

年度目标

教师队伍建设

1、全员培训、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找出榜样。

2、校内明确各梯次培养目标。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3、为全体教师购置教育理论书籍。

4、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活动。

年9月~年8月

重点项目

年度目标

教师队伍建设

1、岗位演练、学以致用。检查落实第一年培训成果。

2、教师做好自我反思,并确定科研课题。

3、利用评价机制对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

年9月~年8月

重点项目

年度目标

教师队伍建设

1、检查两年的培训成果,检查教师课题研究情况。

2、检查教师个人计划落实情况。

3、做好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

4、召开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为教师持续发展奠基。

二、校本课程建设

(一)发展目标

充分利用优厚的学校资源以及社区文化资源,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三年后最少形成20本适应我校学生特点的、形式内容成型化的校本课程。

(二)实施措施

(1)健全组织,成立由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的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负责检查、监督《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情况。

(2)加强研发,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和课题研讨。以《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作为培训教师的基本依据。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研究开发校本教材。

(3)申报审核,形成特色。以教研组、备课组及教师个人在研讨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自拟校本课程题目,报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批。

(4)每学年由审议委员会和学生共同对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评选,获得优秀的给予表扬和奖励。

(5)从学生兴趣和教学需要出发,利用初中部教育资源,形成具有初中部特点的学校课程体系,编制有一定质量的校本教材。

(6)举行研讨会,邀请专家对校本课程开发情况予以指导。

(三)达成标志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充分利用初中部的教育资源优势,形成具有初中部特点的学校课程体系,编制有一定质量的校本课程教材。具体形成以下三大类校本课程:

(1)学校特色类:结合学校办学特色,编制校本课程。

(2)艺体兴趣类:根据学生的需要,培养其兴趣爱好,提高其艺术品位,在声乐、绘画、篮球、形体等方面开发课程资源。

(3)政治文化类:根据当地历史、文化,国家、国际时政开发课程,提高学生文化、政治素养。

(4)课程拓展类:在各学科知识中拓展,选择有拓展意义的内容精编教材,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年度实施计划表如下:

年9月~年8月

重点项目

年度目标

校本课程建设

1.组织不少于4次的专家讲座或教师培训;

2.开发2本政治文化类校本课程;

3.开发2本课程拓展类校本课程;

年9月~年8月

重点项目

年度目标

校本课程建设

1.组织1次教师培训和1次专家讲座;

2.组织不少于4次的专家、本校教师参加观摩指导的观摩课

3.开发艺体类校本课程(篮球)、政治文化类校本课程(兖州历史)、课程拓展类校本课程(物理)各一本;

年9月~年8月

重点项目

年度目标

校本课程建设

1.开发艺体类校本课程(形体)、政治文化类校本课程(文学艺术)、课程拓展类校本课程(化学)各一本。

2.组织专家、教师参加的研究课4次;

,